从一则案例引发的德育思考

2015-09-10 07:22:44龙胜春
考试周刊 2015年92期
关键词:细节案例德育

龙胜春

摘 要: 德育应该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尤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个细节,因为每个细节都受特殊成长背景的影响。教师应该总是以最大的信任,帮助学生处理好班级和个体的关系,并且把应对不断变化的德育状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这将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 德育 案例 细节

德育蕴含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有属于他的精彩,很多时候老师只是窥见一个世界的角落,其实每个表象背后还有更精彩的故事。

案例:班上有一位学生非常特别,进校伊始我就感觉他抵触和老师交流,谈话往往也不多说一个字,对老师的要求不置可否,何事都坚持己见,对班级工作配合的积极性不高。有段时间我发现自习课他都不在教室,纪律委员和班长也不知他的去处,按照班级公约,没有请假是不允许随意离开教室的,后来偶然几次我隔着图书馆的玻璃发现他在图书馆看书,虽然我很想问明因由,但是害怕打扰他,只是继续观察,希望之后找到合适的时间具体了解情况。可是不久他又出现了屡次迟到现象,有一周连续三次迟到,这在班上学生中是少有的情况。问其原因,第一次他说早上闹钟没响而起来晚了,我当时感觉这个孩子还是很诚恳的,没有找各种理由搪塞,第二次更晚,已经临近第一节课了,为了不耽误上课,当时我没问他,当天因为太忙也没来得及问,准备第二天问问,再和家长联系一下,很多情况下我都是先和孩子交流再和家长沟通。可是第二天早上他又迟到了,而且这次更晚,第一节课已经开始,我再次直接让他进了教室。我感觉事情不太寻常,这个孩子为什么连续三天迟到呢?难道真的无视班级纪律?面对这个有些沉默寡言但性格倔强的男生,该选择怎样的处理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呢?

首先我考虑的是要不要在还没有和学生沟通的情况下同家长联系?其实以前我也和家长沟通过,家长反映这个孩子性格倔强,很多时候不听父母的建议。带着顾虑,我考虑再三,决定首先给他妈妈打电话,了解他这几天在家里的情况是否正常?然后告知这几天连续迟到的情况。他妈妈告诉我,这几天孩子睡觉时间都比较晚,昨天晚上更是凌晨一点多才睡觉,因为孩子在自学后面学期将学的内容,希望部分科目能通过学校的免修考试,为钻研自己更感兴趣的科目腾出时间。妈妈的解释让我对事情的经过有了相对完整的掌握,同时为他默默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家长在电话中达成共识,在鼓励其精神的同时,从身体健康和班级纪律角度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希望家校配合做好后面的教育工作。

大致摸清情况后,我决定中午找个机会和这位学生谈谈,开始的时候这位学生并不想如实告知我情况。

“老师,我知道你找我干吗,你批评我吧!”还没等我开口,他似乎已做好被批评的准备,但是他冷静的神情和平静的语气使我明显能感觉到他缺乏真正认识错误的诚意。

“为什么要批评你呢?”我明知故问。

“因为我这几天老是迟到。”看来他还是认识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我首先要表扬你。”我要给他的想法以意想不到的冲击。

果然,他拂过一丝惊愕的表情,继而不说话。我趁热打铁:“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吗?因为你妈妈把你想通过免修的事情告诉我了,当然,请理解我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给你妈妈打电话。”我希望我们的交谈更加平等和轻松。“你能主动积极地自学部分课程很不错,我也很感动,希望你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实同你妈妈沟通后,对你学习到深夜的做法,我首先担心你的身体,其次担心打乱了你正常的作息时间,干扰了你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由于精力不济有可能影响到你各学科的课堂学习,另外屡次迟到也给班级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已经有其他迟到同学以你作为迟到理由了,我想作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学生应该不会让这种事情再发生吧!”

“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他做出了我期望中的表态。

“今天如果你觉得太累了,班会课可以不参加,还可以到我的办公室休息一会儿!”我补充道。

这件事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我也适时提醒他注意休息。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明白老师愿意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体会他的感受,这为以后的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以后同他的交流确实更加顺畅,教育教学也能更好地展开。

案例分析:

1.坚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信念

“相信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善良的世界。因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没有人愿意做坏事,就算人们认定的大恶之人说不定背后都有一个善良的梦,究其犯错的根源,或者想证实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没有正常的渠道;或者在家庭得不到温暖;或者对长辈的过渡关心理解成为看管、束缚;或者遇到挫折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而造成别人的误解,等等。“相信每一个学生”,有了这样的预设,我们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选择才会有自己的标准,影响到平时工作的每个环节。

2.幫助学生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班级管理和教学以集体为对象,良好的纪律和班风需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何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符合班级整体建设,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家庭环境使学生的个体意识非常强烈,而集体意识却较为淡薄,虽然有时并不影响学习,但是对班级的整体管理会造成影响。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多渠道了解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最好选择合适的时机,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沟通,在肯定他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要引导他认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分子,需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让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学习上的表现是学生生活习惯的折射。案例中的学生富有目标和主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些也会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不做细致的甄别,就以简单的违纪加以处理,虽然从校纪班规的角度也算有理可循,但是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讲有可能适得其反。对于一些个人主义倾向,仅靠一次教育还是略显单薄,因此我们除了关注学习外,还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关注平时表现,从生活的细微点滴入手,以品德教育为目标,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如果我们深入学生生活,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那么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品德教育都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德育工作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工作的展开。然而,每个学生又是独特的个体,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思想在不断变化,教师总是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因此,仅仅依靠书本的理论,或者凭借曾经自感成功案例的经验已经难以应付当前的教育工作。教师不仅需要学习理论,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分析总结才能让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总之,德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根据工作实际走出各具特色的德育之路,不断提高教育的品质。

猜你喜欢
细节案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