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斌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人格发展和全面认识课堂功能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复习效率,也是缓解高考压力,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合作学习 小组建设
一、小组建设是基础
1.组间分配: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组间搭配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既保证小组之间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增强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但要考虑身高、性别和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其异质性。
2.组内分配:同组内的学生成绩应该呈现出差异性,学习小组以四人为一组,合理搭配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3.合理分工,明确职责:1号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发言的顺序、任务完成、进行督促并控制发言棒,4号负责纪律,并对小组内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针对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的研讨和交流,并整理、记录答案要点,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同时,非展示学生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回答老师的随机问题,并做好针对展示学生说不到位或说不全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
二、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1.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备课是关键。用心备课,提高趣味和实效性尤为重要,让学生轻松地学习,那么他们便乐于参与。备课内容一般包括学案的设计、引入、合作学习、课堂反馈几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融合老师自身的特点,灵活变通,形成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学案的设计。学案要反映教学目标,一般分成三个层次:自主学习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问题一般很简单,但要强调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引导;合作讨论部分是重点知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展示与交流、教师的总结突破重点知识:课堂检测,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并及时弥补教学遗漏,进一步理解重点知识。
3.引入的设计很重要,良好的引入是成功的基础。引入讓学生感兴趣或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合作、讨论。一艘渔船在海上遇险,几小时船将沉没了,船长如何发出呼救信号?引入经纬网,学生兴趣非常浓厚。
4.创设合作学习情境,留有思维发展的空间。老师讲如何开展小组学习,老师既要有整体构想,又要充分考虑师生的思维碰撞,时间要有余地,提出问题往往表明学生在参与、思考、创造,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思维的火花,应因势利导。我遇到过这种情况,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学生提出不在同一块陆地上,但只要条件相同,是否可以进化成相同的动物?动物相同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如何漂移?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听得认真,互动很好。事后分析原因,就是抓住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解答了学生关注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生成
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注意掌控教学节奏和纪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与学生一起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1.教师用好学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小组先阅读教材,再共同完成学案合作讨论的问题,答案小组要求统一。讨论的问题,适当拔高,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深浅得当,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愿望。如讲到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时,教师可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和澳大利亚气候图,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澳大利亚农场主,你认为把牧场建在哪里最合适?
2.强化个性,有效合作,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会倾听,不善讨论,合作学习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成功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他们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支持,学会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提高。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将得到逐步提高,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3.教师要有效监控学生行为,不能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是责任扩散的“避风港”,也不能让学生将合作学习当成教师视线之外的“安全地带”,在小组间巡视,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任务援助,监控并教授合作学习的学习技能、合作技巧和交流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重点关注学困生和学困小组。他们真的了解学习任务吗?是在合作学习吗?是否运用了适当的合作技巧?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
四、展示交流
1.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多样,如图表、诗歌、课本剧、对话、复述、表演、板演等,可以在座上,也可以去讲台展示等。
2.质疑与点评。非展示学生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回答老师的随机问题,并做好针对展示学生说不到位或说不全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
各校、各学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有自己学校或学科的特色。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由地理课代表和教师共同完成,根据各成员的表现分别进行学生个人的量化考核和小组的量化考核。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3-33.
[2]叶尧城,向鹤梅.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20.
[3]孙名符,温建红.新地理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地理教育学报,2004.13(4):2010-49-50.
该论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by2015-483])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