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红
摘 要: 课堂导语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是高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融入课堂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课堂导语是否成功甚至对课堂的整体效果的优劣有着关键影响。教师对课堂导语应该足够重视,并且在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改变传统模式,能够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把创新的理念内化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使创新的课堂教育方式成为一种习惯。另外,广大教师还要在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学生阶段性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力图使课堂教学效果達到最佳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作者结合经验和感受对课堂导语的设置和创新进行阐述。
关键词: 课堂导语 课堂效果 创新方法
一、总结型的引导
总结型引导是指使同学们在读一篇课文时能够总结一些经验和自身体会,亲自体会文中内容的含义,减少理解性隔膜,从而使学生能够吃透课本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体会文章主题,使教学难度降低,这需要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例如我们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对于孙膑向田忌提到的改变三个等级的马的比赛顺序,从而获得胜利,那么这篇文章如何引导学生呢?首先我们可以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进行一次与之相关的比赛,例如可以以每一列为一组进行古诗词背诵小组比赛,因为每个同学对每首古诗词的熟练程度不同,在进行未改动的比赛中就会暴露一些小组劣势,那么就看同学们是否会通过最佳的排列和组合达到最佳顺序进行比赛,这正是对《田忌赛马》的例子的实际应用。同学们可以从个人体验中总结这样的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
二、疑问型引导
疑问型引导是对课文进行预习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大家进行讨论的过程,这个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例如我们可以对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真的是直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有位老师已经发现并解决了这个问题,搜集各种材料进行论证,发现鲁迅并不是从百草园直接到三味书屋的,其中还有一段隐情,并发表论文得到解决,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文字背后是大有文章的,通过老师或同学提出疑惑,大胆探究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对文章背后有另一番解读,这正是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知人论世型引导
知人论世是由孟子提出的一个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通过老师对作者的个人经历、有趣故事的讲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通过对作者创作风格的介绍,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情感等信息,这也是一个较为传统性的导语,在其创新之处是对作者个人经历的解读。例如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注重对其创作背景的解读,王勃在与父母团聚的路上,来到洪州受到阎都督的热情招待,阎都督在新修的滕王阁上宴饮,提议让众多才子中的一人为滕王阁作序,其实早已内定让其侄儿去写以展示侄儿的才华,但还是故作姿态地邀请,没想到王勃自告奋勇,这让阎都督很不高兴,但是当王勃作完序后让阎都督大惊,其才华可见一斑。但在随后回家的路上,王勃乘船遇到大风浪,沉江而死,享年二十八岁。通过对人物的讲解使同学们更深入了解,读《滕王阁序》时有另一种心情和体会。
四、辨别是非型引导
辨别是非型是指通过对一篇文章的介绍每位评论家都有个性解读,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是正确的,那就需要通过老师介绍各位评论者的观点之后让同学们判断对错,以此引导学生的是非观念。如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评价,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指出杜甫的茅屋有三层茅草,冬暖夏凉,一般人家用不起,所以杜甫很显然是一个地主阶级。对于这样的观点应该让同学们进行判断,提高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五、学生主导型引导
学生主导型引导是让学生在讲课前的几天内为下次课的内容做准备,并以学生讲解课文为主,随机抽选学生进行讲解,课堂模式变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模式,这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从杜郎口模式中吸取一些有益经验,那样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应避免全部由学生主导的弊端,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充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所以应有老师的辅导和帮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理念,课堂导语的主导权也不应一直掌握在老师手中,我们应该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但是活跃的程度应能够被老师控制,这样才能不偏离教学任务。
通过以上介绍和创新,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帮助。我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参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要求,这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和创新,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能,从而为课堂带来新的风气和方式,为教学方式的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教学面貌将焕然一新,我们期待更好的方式和导语运用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