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的不利因素分析

2015-09-10 07:22华卫星
考试周刊 2015年9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华卫星

摘 要: 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缺乏这方面较系统的、专门的研究,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的研究及实践明显滞后于职校的现实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不利因素

1.传统观念影响了实践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观念带来的挑战。社会方面,人的选择是受传统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制约的,在我国,传统的“唯学历论”的观念,就业的“指挥棒”作用,媒体社会对高考的重视,等等,使得“重学轻术”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人们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教育,甚至是末流教育。学校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原有的工作习惯和自身的创新惰性,学校和系科在主观上缺乏开展校企合作应有的热情和动力,客观上仍然维持一个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实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是理论课程的验证和补充。企业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前瞻性,行为短视,不能从人才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技术人才发展战略、资源共享等问题漠不关心,他们不愿意为此过多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影响了企业发展。

2.政府调控缺位于合作过程

现在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出台了《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操作层面上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未能在法律层面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具体来说,政府还有以下工作需要尽快完善:⑴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规层面建立科学完整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指导手册。⑵各地建立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中介监管机构,由该机构专门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⑶出台相关校企合作中对企业方的激励机制(如减税免税,适当补助等),保护企业的利益,充分调动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⑷改革学校体制,建立弹性学制,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

3.学校实力制约了合作进展

客观上,高职教育院校由于历史等原因,最近几年是跨越式发展,自身的综合实力包括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是硬件不够,实训实验条件还不够完备完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跟不上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软件相对滞后,高职教育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强,对于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路、做法和制度等都不够成熟,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特别是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院校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为适应其发展,学校招聘引进大量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工作能力相对较低,有活力但缺乏经验,有理想但实践不够,职校师资进入“青黄不接”阶段,教师水平决定学生水平,师资质量决定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职校的师资现状客观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顺利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4.单调模式阻碍了合作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还停留在校企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单项合作的层面。学校和企业及地方行业的合作在形式上是单一的,在范围上是狭窄的,在层次上是松散的,尽管绝大章系科都实行了“2+1”、“订单教育”、“双证制”(毕业证、技能证)或“多证制”(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驶证)等创新模式,但其中不乏运用这些模式时一味模仿,不懂变通,以致模式被扭曲变形,在办学模式方面存在管理僵化、观念落后的问题,校企合作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推陈出新,创新适合本校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5.运行机制阻碍了办学效果

由于制度缺失与认识肤浅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大多数职校的校企合作大多还是停留在靠“关系和信誉”基础上的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层次上。校企合作中的官企校各方未能对校企合作进行系统、全盘的统筹运作,未能使校企合作的诸要素有机结合,未能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只是某时某地的所谓成功运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即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职业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微观上,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伸出“橄榄枝”,寻求合作伙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仅仅表现在企业给予学校一定的资助,如教学设备的捐助、实习基地的提供、员工的培训等方面。校企合作双方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方案规划和相应的推动机制,我国一些高职教育院校校企合作项目停留在院系层面进行的,既缺乏学校一级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又缺乏校企顺利合作的前瞻的方案和成熟的制度。

6.实际操作落差于合作愿景

一方面企业对学校的期望值较高,他们希望学校帮助其解决技术问题,也希望学校为其培训或者提供大量优秀的人才,希望通过实习优先录用好的员工,而客观上一些很多高职教育院校科研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员工培训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未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院校学校希望通过实习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希望在教师培训、资金融入等方面能得到企业较大的帮助,企业方一是对教师的有效培训方面经验不够成熟,二是当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出现冲突、企业的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产生矛盾时,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企业对学校的资金投入比较有限,而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负担。如此,必然会出现校企双方希望与失望之间的落差,难以达成共识、形成远见,客观上制约校企合作活动的健康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