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翠芬
《农村新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除法的内容。《农村新貌》是一幅主题图,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应用题教学。而现在的新课标将过去的应用题教学进行了改革,取而代之的就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这样的主题图式的应用题教学,在过去的应用题教学中是不曾有过的。这节课其实是第一单元除法中问题解决的精华所在,新课标给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节课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图中收集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能把条件、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把生活抽象、归纳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简单掌握解应用题的分析法、综合法,让学生知道并掌握解题具体的策略:即根据问题找条件和根据条件想问题,避免过去应用题教学的呆板和单一。
一、从“无聊”到“有趣”
长久以来,数学学习都不太受人喜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数学太枯燥——数学总是那么单调,主角不是小明就是李师傅,故事不是做红花就是产零件,干巴巴的几个数字和一个信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节课的主题图式教学,完全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教学片断1: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
生:去过。
师:农村有什么东西你觉得最有意思吗?
(我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城市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生活不太了解,只是偶尔游玩一下。)
生:农田……
师:其实农村里不仅有你们看到的这些,还有许多数学知识隐藏在其中,你知道吗?这个数学知识是要你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你们想去农村看一看哪里的数学知识吗?
生:想!(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被调动了起来。)
[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现发现了什么?
生:玩具厂、路灯、别墅、果园……
师:那你最想先到哪里去玩一玩?
生:……
师:好吧,下面就请您去你想去的地方先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这样的对话,给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而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旦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了兴趣,就相当于给学生一双翅膀,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就能很快到达知识的彼岸;我们在教学主题图内容的数学课堂上,要扬其所长,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从“单行道”到“立交桥”
过去的应用题教学,一般都是一题一问,一题一解。这样的应用题教学功能比较单一,对于教学素材的利用程度也比较低,每条应用题就如同一条单行的小路,不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也只能按小路通向原定的方向。有时,我们为了能够让学生从一个应用题中体验更多的数学知识,就不得不对应用题进行大量加工。而这节课的教学素材中,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教学片断2:
[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啊?
生:玩具厂。
师:我们从玩具厂这个图上,能知识哪些信息?
生:一位工人阿姨说她上午生产了48个玩具,下午生产了36个玩具。
生:还有一位工人阿姨说每6个玩具可以装一箱。
师:那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问这位工人阿姨一天一共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生:我想问这位工人阿姨上午比下午多生产了几个玩具?
生:我想问上午阿姨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
师:那你能问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可以,比如说阿姨一天生产玩具一共可能装几箱?
师:那你试试看怎么做?
……
仅仅是这张主题图上的一个场景,根据场景中两个阿姨各说的一句话,我们就可能充分地加以运用,让孩子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寻找相关的问题,孩子能提出一个问题,便是对题目中信息的一种重组和学习。这样,通过孩子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一个数学素材得以充分运用,发挥其最大效用。同时,我们的单向的应用题学习成功地转变为了多向的问题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实际意义。仿佛将原来的“单行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三、从“教学”到“自主”
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我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老师“教”学生“学”。在一教一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如果说老师不教的话,那么我们的学生可能面对数学素材,可能不知从何下手。而在主题图式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做一些突破,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片断3:
[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这张农村新貌的主题图上发现了很多的数学信息,你能从这些信息中找一个你觉得最喜欢的场景,读一读场景里的信息,然后同学两人合作,看看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能解决。你再试试看能解决吗?学生各自选择喜欢的数学场景进行数学学习。
师:学习好了吗?哪位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生:我们组从果园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是果园里的苹果树有6行,每行15棵,梨树有30棵。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我们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先用15×6=90棵,计算一下苹果树的棵数,再用90+30=120棵,计算出苹果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数。
……
通过这样的自主式学习,学生能从一个场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信息收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起来更自主,学习过程更生动。
从这样的一幅主题图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数学教材确实在改变,变得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变得更加多元化、自主化。我们要抓住这样的学习机会,让孩子们在新的数学学习模式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只有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得到深化。我们要努力穿着问题解决的“新鞋”,参考应用题教学的“老路”,探索出一条更精彩的数学学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