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2015-09-10 07:22黄哲汇
考试周刊 2015年97期
关键词:知识点教材思维

黄哲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一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即使课后组织背或记,也于事无补。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容易忽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注重教师主导,也不能忽略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教大于学,教代替了学。课堂上,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如痴如醉,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反应。老师讲课像讲给自己听一样,这个知识点学生还没弄懂,就讲下一个知识点了。老师争分夺秒将所谓的知识复制到学生的脑海中,其实真正听懂的没几个,真正会用的寥寥无几。考试就是照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只要能得分就好。这样的课堂教学,其结果是造成了不快乐的、低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解放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力,释放他们被压抑的无穷潜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改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在寻找过程中多想一想,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在教学“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此时教师要激励学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二、重视钻研教材,也不能忽略研究学生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只有真正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只有读懂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扎实高效。

在测量物体高度中,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长度,要求学生至少用三种方法,并说出哪一种方法误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这样的活动,既触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

三、重视课堂讲授,也不能忽略阅读教材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这一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透彻理解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能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研。

在阅读小材料《黄金分割》时,我们可以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及建筑设计等方面应用黄金分割的例子,并提出:为什么拍照时,常把主要景物摄于接近画面的黄金分割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这样一些内容翔实、趣味性强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虽“抽象”却也“实在”,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重视常规训练,也不能忽略学生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课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能设计出非常精彩的教学情境,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质疑、探讨和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会因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等问题而忽略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就使得我们在培养学生思考方面显得美中不足,甚至根本没有达到引领学生思考的目的。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要解决一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时,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为了让学生弄清自己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四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拼图很快就得到了结论,但还有三个小组没有完成。如果此时叫停,让这四个小组的同学汇报就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其他三个小组的同学就会机械地接收结论,而不是真正弄懂了。于是我先让完成的小组想一想:“你们还能有其他发现吗?”将他们多余的时间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等所有小组都完成时,足足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但所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甚至还有新的发现。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