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作为中国首家援藏省市派驻西藏的组织机构,20多年来,北京援藏指挥部共派出7批600多名援藏干部援藏,累计投入援藏资金30亿元。
北京援藏干部是如何传承“老西藏精神”的,以及接下来北京援藏工作,将如何赋予“老西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全面学习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人民周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援藏指挥部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
《人民周刊》:听说,援藏干部入藏第一课就是“老西藏精神”,那么,什么是“老西藏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对援藏干部有什么新的内涵?
马新明:1950年,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拉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帷幕。破山修路、开荒生产、民主改革、建设新西藏,进藏部队和进藏工作的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援藏干部耳熟能详的话语,它表达了援藏干部共同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北京援藏干部进藏,第一课就是接受西藏的历史文化和“老西藏精神”的教育,并组织进行“来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的大讨论。我们在不断实践和认识讨论中,形成了“首善、创新、奉献、律己”的北京援藏精神。这里融入了“老西藏精神”吃苦耐劳和团结奉献的精髓,同时与时俱进延展了“老西藏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即勇创一流业绩,敢为天下先,坦荡清廉做人。尤其在当下,敢于担当创新和干净做人做事,无论对援藏或者在藏干部,都显得异常重要。
《人民周刊》:北京援藏指挥部,作为全国首家援藏省市派驻西藏的组织机构,有着怎样的使命和定位? 1994年至今,北京援藏的基本情况经历了哪些变迁?
马新明:立足长远,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保证援藏工作高质高效,这是北京援藏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20多年来,北京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援藏工作经过了认识不断深化、概况来讲,在实践探索中实现了“八个转变”,即以政府投入为主向全社会参与转变,以各区县轮换援助为主向全市统筹安排转变,以物质援藏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并重转变,以干部资金为主向全面援藏转变,以基础建设为主向农牧区、向基层、向民生倾斜转变,以输血型援助为主向增强造血型发展转变,以建设为主向建管用并重转变,以行政手段为主向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合作双赢转变。
20多年来,北京共派出7批600多名援藏干部,累计投入援藏资金30亿元,实施了300多个项目,建立了一套有效机制、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建成了一批优质项目、编制了一批产业规划、实施了一批品牌活动、推出了一批文化产品、开展了一批公益活动,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援藏工作的前列,在全国援藏工作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人民周刊》:回头看,从首善援藏到真情援藏,北京援藏经过了怎样一条精神传承之路?“老西藏精神”如何与今天这一援藏机制结合?
马新明:北京援藏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实施首善援藏、全面援藏、科学援藏、创新援藏、真情援藏,全方位加大援藏力度,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应有贡献。
首善援藏,主要是基于北京作为首都,在干部人才、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交流交往等方面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比如,项目建设中,坚持“向农牧区、向基层、向民生倾斜”的原则,确保援藏项目投入方向符合中央要求、拉萨需求和群众意愿。仅“十二五”期间,北京安排1%。援藏资金12.1亿元建设了78个项目,又多拿出9个多亿支持拉萨重点项目建设。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成为迄今最大的援藏单体建筑,填补了西藏没有现代化大型文体场所的空白;德吉罗布儿童乐园的建成使用,填补了高原没有大型游乐场所的空白;援建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等10多所学校提高了拉萨办学水平;建设的农牧业设施和安居工程提升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基层群众广泛受益。
北京各单位真情奉献,为拉萨捐赠1000多批次折合人民币2.5亿元。启动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在京成功治愈100多例。帮助藏籍应届大学生在京就业,提供500多个岗位。北京援藏干部发起“温暖行动”,踊跃捐款60多万元,购买了4000余套冬衣,为农牧民学生送去温暖。开展“奉献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共帮扶困难群众500多户,捐款捐物50余万元,解决了群众困难,加深了民族感情。北京援藏干部与儿童村和福利院结对,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人民周刊》:从您本人的经历来看,作为两届北京援藏干部,也是唯一的夫妇援藏干部,在藏5年多来,长期繁重的工作加之高原反应、身体还有痛风的病患,怎样理解“老西藏精神”?
马新明: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也是需要有所追求的。正是靠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老西藏”面对得与失、苦与乐、荣与辱、生与死的考验,不改初衷。我个人理解的精神和追求,就是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援藏中,我能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能够为西藏的社会进步尽一份心力,能够为国家边疆发展稳定贡献微薄之力,我就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了一步。虽然,由于高原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各种病痛不期而至,但个人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了体现,内心也就多了一份满足感和幸福感。
《人民周刊》:在援藏工作中,结合援藏工作经验和产生的新问题,如援藏干部人才结构等,谈谈如何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
马新明:在援藏中继续着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一要继续选派好干部人才。注重选派政治上靠得住、维护民族团结、素质上过得硬的优秀援藏干部人才,按需选派,优化结构,为援藏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牢记援藏事关国家战略,事关民族团结大局,树立“个人事小、国家事大”的意识,当好民族团结的使者,做好受援双方桥梁纽带。三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作为援藏干部,在反分裂斗争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识统一、表里如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要大力发扬优良作风。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养成少说多干、实干干实、不见成效誓不罢休的好风气。五要坚持首善创新援藏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老西藏精神”以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勇创一流的担当,以大爱奉献的情怀,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继续谱写北京援藏工作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