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雅莲
十月份进入深秋时节,天气开始转凉,气候干燥。此时为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期,同时一些慢性疾病也容易复发,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平时应加以注意。饮食方面应选择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薯、百合、花生、芝麻、蜂蜜、白菜、萝卜、藕、木耳、荸荠、苹果、梨等。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应季食材及其养生食谱。
一、花 生
花生又叫落花生、长生果,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炸、炒后做菜,或与其他杂粮一同煮粥,还可以用来榨油、制成花生酱或各种小食品,食用方法很多。
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入肺、脾经,具有健脾和胃、润肺利水、理血通乳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食少体弱、反胃、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紫癜、尿血、产后乳少、大便燥结、水肿、脚气等症。
花生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可用花生仁炒熟佐餐或饭后嚼细用开水吞服;营养不良、面色萎黄者,可用花生仁、南瓜子、核桃仁同服;身体虚弱、贫血者,可用带红衣花生米、红枣、桂圆肉共煮熟食用。花生有较好的润肺止咳作用,燥咳、久咳者,可取花生仁煎汤服食,连食数周;患有小儿百日咳者,可用花生与冰糖炖食。花生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各种出血症的治疗,贫血、出血症者,可用花生仁与红枣水煎服;鼻出血、齿龈出血、身见紫癜者,可用花生衣、红枣水煎服。花生还具有利水的作用,水肿者,可用花生仁与大蒜头煮熟食用,或用带衣花生仁、红糖各等份,煮水代茶频饮;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者,可用带皮花生仁、赤小豆、红枣和红糖共煮熟,早餐前吃;营养不良性水肿,可用花生与鲤鱼炖食。花生具有通乳的作用,产妇乳汁不足者,可用花生仁煨猪蹄食用;也可用带衣花生仁捣烂煮大米粥食用。
体寒湿滞者不宜食用花生,另痛风急性发作期、血栓者也不宜食用;花生中含有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食用后会加重肿痛症状,所以应忌食。对于肠胃虚弱者,花生不宜与黄瓜、螃蟹同食,否则易导致腹泻。发霉变质的花生仁含有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不可食用。
1.花生红枣粥
原料:花生仁100克,红枣50克,糯米2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花生仁煮烂,倒入洗净的糯米,用大火烧开,然后加入红枣,改用小火煮成粥,食时加入红糖调匀即可。
特色:补中气、健脾胃、润肺燥,适用于脾胃虚弱、产妇乳少、水肿等症,也可以作为病后、产后的补养食品。腹胀、腹泻者不宜多食。
2.核桃花生炒肉丁
原料:核桃仁20克,花生仁20克,胡萝卜50克,莴苣50克,猪肉250克,料酒、姜、葱、盐、鸡精、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核桃仁、花生仁用油炸香备用;胡萝卜、莴苣分别洗净、去皮,切成丁;姜切片,葱切段;猪肉洗净,切成丁。锅置火上,放入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葱、姜爆香,放入肉丁、料酒,炒至肉变色,再下胡萝卜、莴苣、花生仁、核桃仁、盐、鸡精,炒熟即可。
特色:益智健脑,适用于记忆力降低、健忘、语言迟钝等。
二、芹 菜
芹菜又称药芹、旱芹、香芹,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芹菜除了作为蔬菜食用之外,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芹菜的做法很多,可以炒、炝、拌、腌、酱、泡,也可用来做馅。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味甘、辛,入肝、胃经,具有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暴热烦渴、黄疸、水肿、小便热涩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痄腮等症。
现代研究发现,芹菜中含有一种酸性的降血压成分,对原发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压均有效,高血压者可用鲜芹菜加调料炒食;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血症者,可用芹菜绞汁,加等量的蜂蜜或糖浆,每次饮用90毫升,每日3次;也可用芹菜根和根上茎一小段约10根,加500毫升水煎成200毫升的汁,早、晚空腹饮用(晚上喝二煎的)。芹菜对头痛、头风有较好的疗效,头风痛者可用芹菜根捣烂,煎鸡蛋吃。芹菜对女性月经不调也有较好的疗效,月经前期可用晒干的芹菜30克左右,加水两杯,煎成一杯,温服;还可用红枣与芹菜加水煮熟,调入白糖食用。
人们在吃芹菜的时候,通常将叶子去掉不用,其实,叶子的营养要远远高于茎。所以在吃芹菜时,可以将择下来的新鲜叶子收集起来,用来做汤或者凉拌。
芹菜性凉质滑,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宜多吃;芹菜具有降血压作用,血压偏低者应少吃。
1.三丝芹菜
原料:芹菜500克,笋100克,水发冬菇100克,香干2块,姜末、精盐、白糖、料酒、味精、芝麻油、熟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芹菜去叶,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在沸水锅中烫一下,捞起,摊开晾凉;冬菇、笋、香干切成丝,放入沸水中烫熟,捞出,沥干水分,倒入熟花生油拌匀,然后放入芹菜段及其他调味品拌匀,淋入芝麻油即可。
特色:平肝降压、清胃涤热、安神定智,适用于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精神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食用,也可用于阴虚火旺而致的萎缩性胃炎、患有体虚乏力、烦躁口渴等症的患者。
2.芹菜炒香菇
原料: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食用油、盐、醋、味精、淀粉各适量。
做法:芹菜去叶、根,洗净,剖开切成2厘米的段,用盐拌匀腌10分钟,用清水冲洗,沥干水分;香菇洗净,切片;醋、味精、淀粉加水兑成芡汁。锅置火上,加入食用油烧热,下芹菜煸炒3分钟后,放入香菇片迅速翻炒至熟,淋入芡汁炒匀即可。
特色:平肝清热、利尿降压,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见头痛、头胀、颈项板紧、心烦失眠、肢体麻木。
三、乌 鸡
乌鸡又称乌骨鸡、药鸡,在我国饲养历史悠久,全国很多地方有饲养,南方较多。乌鸡是一种珍贵的滋补之品,对多种慢性疾病均有较好的调补作用,对妇科疾病作用尤佳,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中医认为,乌鸡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清退虚热、调经止带的功效,适用于虚劳骨蒸、羸瘦、消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腹泻、腰腿酸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头晕耳鸣等症。
乌鸡有较好的滋补作用,多种虚弱性疾病均可用乌鸡调补,患有慢性虚弱性疾病者,可用乌鸡炖汤饮用;虚劳者,用乌鸡肉与山药、冬虫夏草炖汤食用;久病体衰、气血两虚者,可用当归、黄芪炖乌鸡食用;体虚所致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者,可用党参、红枣炖乌鸡食用;虚弱劳损者,可用乌鸡肉与粳米煮粥,调味食用;肝肾虚所致的头晕、眼花、耳鸣者,可用乌鸡与枸杞炖汤食用;肾虚耳聋者,可用乌鸡加黄酒炖熟食用。乌鸡对多种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带下者,可将莲子、芡实、糯米放入鸡腹中,煮熟食用;崩中带下者,可将白果、莲肉、糯米和胡椒放入乌鸡腹中,煮熟食用;月经不调者,用乌鸡与北芪隔水炖熟食用;血虚而致闭经者,可用乌鸡与丝瓜、鸡内金共煮熟,调味食用。
乌鸡多食会生痰助火、生热动风,故肝阳上亢、有实邪或邪毒未消者忌食。
1.首乌乌鸡汤
原料:乌鸡肉200克,何首乌20克,当归15克,枸杞10克,精盐适量。
做法:鸡肉洗净,切成块;何首乌、当归洗净,用纱布包好,与鸡块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后,捞出药袋,放入枸杞、精盐稍煮片刻即可。
特色:补益肝肾、滋补阴血、乌发养发,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而须发早白者,也可作为中老年人的调补之品。痰湿者不宜食用。
2.生地蒸乌鸡
原料:乌鸡1只,生地黄250克,饴糖250克。
做法:将乌鸡去毛及内脏,洗净;生地黄洗净,切成细条,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放入盆中,上笼蒸熟。食时不要放盐。
特色:补血养阴,适用于虚劳羸弱、血虚阴亏而见四肢倦怠、肌肉消瘦、心烦内热,或潮热盗汗、消渴等症。脾虚湿阻、中满便溏,或湿热内蕴、痰多呕逆者不宜食用。
四、橘 子
橘子又称桔子、蜜橘、橘实等,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果之一。橘子既可鲜食,也可制成果汁、罐头、蜜饯等食品。
中医认为,橘子味甘、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行气开胃、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胸中烦热、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肺燥咳嗽等症。
橘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燥痰型咳嗽者,可用连皮橘子煎汤,兑入蜂蜜,食橘肉饮汤;肺热痰咳、胸中气闷者,可用橘子榨汁,加冰糖调匀饮用,也可用橘子去皮核,加蜂蜜煎为膏状,每日服2~3次,每次2匙。橘子还具有行气开胃的功效,脾胃不和所致的恶心少食者,可用连皮橘子与生姜水煎,于饭前温服;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者,可用上好橘子1只,挖一小洞,塞入绿茶3克,晒干,煎水代茶饮。
风寒及痰饮咳嗽者忌食橘子。
1.橘子汁
原料:橘子1000克,白糖适量。
做法:橘子去皮、筋、核,用消毒纱布榨取汁,加入白糖调匀即可。
特色:开胃益气、增进食欲。
2.橘瓣莲子羹
原料:无核蜜橘瓣、去心莲子各200克,冰糖40克,青梅丁、红樱桃各适量。
做法:去心莲子洗净,放入碗中,加清水适量,上笼略蒸后取出,滗去水,加冰糖,再上笼蒸约20分钟,取出。锅置火上,放入清水、冰糖煮沸,加入橘瓣、樱桃,再煮沸后,撇去浮沫,倒入装有熟莲子的碗中,撒上青梅丁即可。
特色:补气健脾,适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消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