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民族精神如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2015-09-10 16:34李松林蒋晓侠
人民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抗日战争

李松林 蒋晓侠

【摘要】民族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盛衰弱。一个国家民族意识越强,外族越不敢侵略;一个国家若不具备形成民族意识的环境,这个国家终究会走向衰退。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历史挑战,民族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精诚团结、戮力同心的精神,面对压力挑战,始终保持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史为鉴、警示未来,让历经抗战血火淬炼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民族意识在抗战中觉醒

民族意识是民族存在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价值理念,是历代因生存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特殊的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特征之一。民族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盛衰弱。一个国家民族意识越强,外族越不敢侵略;一个国家若不具备形成民族意识的环境,这个国家终究会走向衰退。民族意识的强弱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决定,而国难当头时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往往最能激发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在丰厚文化底蕴和文明传统熏陶下,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所造就的独特价值遥遥领先于环绕我国四周而居住的国家和民族,所以统治者也惯于把自己定位于无与伦比的中心和至高无上的优越地位。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列强的一次次入侵后,清朝统治者在列强面前不得不卑躬屈膝、丧失尊严,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整个民族精神的风貌从统治阶级的精神世界里全面衰微、褪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上层社会的精神世界里退缩甚至消失。因此,相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中国人民整体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不发达,民族意识比较淡薄,对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界限划分也不是很清。所以有学者认为国民的民族意识淡薄,是近代中国在长达一个世纪多的时间里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民族而成为列强欺侮对象的重要原因甚至根本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历史进程。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华民族最危险时候的到来,中国人民淡薄的民族意识随之变得强烈起来。民族灾难深重到了极点,中华民族反抗的意志和决心也沸腾到了顶点。在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原本埋藏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开始重新涌动、聚合,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的雄狮觉醒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与民族的自强信念被极大激发和调动起来。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社会各种力量空前团结,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获得了新生,成为社会变迁中最有效的社会资源,并在付出巨大牺牲、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的过程中淬炼成为一种全新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抗战中淬炼

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往往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甚至将之等同于传统文化,其内涵不明确、不系统。即使在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受千百年封建文化束缚和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影响,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民族精神却还是被某种保守甚至消极的精神所笼罩。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遭遇历次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人民也掀起了无数次的反抗斗争。尽管每一次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都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觉悟的提高,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也突显了该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救亡图存的伟大民族精神,但历次殊死抵抗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结果,说明爱国主义还没有汇聚出足以使自己战败敌人的极大力量,或者也可以说,在爱国主义感召下实现的真正民族大团结局面往往产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因此有学者认为导致失败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未能形成真正的民族大团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民族的力量。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给人以信念、智慧和力量,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重建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源于一个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提供了历史契机。历经八年抗战烈火洗礼,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危机意识和使命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代。此时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它比之前任何时期表现的更强烈、更广泛、更彻底、更持久、更具战斗性。“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了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①全中国各阶级、各政党、派别和各军事集团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未出现过的现象。最终,弱国战胜了强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也是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胜利,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和质的飞跃。在长达14年尤其是持续8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团结意识、牺牲精神、坚韧自强等中华民族优良民族精神得以淬炼、强化和弘扬,因此有人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中华民族精神建造的一座历史丰碑。

抗战精神在新时期弘扬

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取得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和平,尤其是中国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发生对外战争。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虽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一些人的精神品格,一部分人似乎正在逐渐遗忘历经战火洗礼和淬炼的爱国、团结、自信、自强等宝贵的民族精神。

当前,“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全面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而我们面临的内外形势却依然严峻。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政治、经济、地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不同国家利益、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派别的矛盾与斗争加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国际事务参与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加大。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及维持其霸权地位等考虑,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我西化、分化力度,从思想渗透逐渐转化为行动煽动:如诋毁、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思想混乱;利用民族、宗教、环保等社会问题,制造社会事端;加大对“藏独”、“东突”、“民运”、“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扶植力度等。从国内形势看,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精神文化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心理失衡增多,在自媒体网络社会环境下,更易诱发各类社会问题。而在此背景下,我们内部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不分是非的人与外部势力遥相呼应,采取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网上与网下、暴力与非暴力等多种手段,实施各种破坏活动。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利用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否定我们爱党爱国、团结一致等民族精神传统;利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内部存在的民族、宗教、阶层、环境、经济发展等各类社会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安定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打击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利用西方文化中淫秽、色情、颓废、庸俗的精神糟粕消磨我们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品格。因此当下阶段,抗战精神不仅永远不能丢,还更需要全体人民高举抗战精神的大旗,拿出勇气和信心,积极应对。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历史挑战,民族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这就要求我们:

一要继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今日之爱国,虽少了抗战年代的腥风血雨,但糖衣包裹下的炮弹也更具有迷惑性和杀伤力。面对各类迷惑和伪装,要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祖国的背叛,是爱国主义的最大敌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二要继续弘扬精诚团结、戮力同心的精神。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要继续弘扬面对压力挑战,始终保持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深入学习理解改革开放几十年历史的基础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的基础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在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作者分别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校)办秘书)

【注释】

①刘庭华:《关于“抗战精神”问题的思考》,《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责编/张夏梦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抗日战争
9月历史大事记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