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华裔化学家杨培东获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
9月29日,华裔化学家杨培东获得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该奖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每年奖励20至40名在各个领域内具有非凡创造性的杰出人士。获得过该奖的华裔科学家还有数学家张益唐和陶哲轩、生物物理学家庄小威、生物学家何琳等。
杨培东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化学家,研究内容是纳米线的商业应用:例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燃料,或是利用余热发电。(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年10月7日)
凤凰新闻
“90后”自主造卫星
南京理工大学一群“90后”自主研制的卫星“南理工一号”,日前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从太空发回数据。
该“造星”团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平均年龄为23岁,他们发明的卫星仅重2.2千克,却可对海洋、大气、飞行物等实施监测。(来源:凤凰新闻2015年10月2日)
新浪科技
美科学家研发人造皮肤:可感知压力轻重
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学者鲍哲南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塑料制成的人造皮肤,这是第一种能够感知压力并与大脑沟通的柔性人造皮肤,它像一页纸那么薄,分为两层,外层是可以感知压力的传感器,由塑料加上碳纳米管制成;内层是柔性电子电路,可以把压力信号改变成电子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制可以感知温度、痛觉等感觉的传感器。对使用义肢的人来说,这种皮肤也许有一天会让他们的义肢有真实的触感。(来源:新浪科技2015年10月18日)
科技日报
中国成功发射天绘一号03星
10月26日15点1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绘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天绘一号03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中国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来源:《科技日报 》2015年10月27日)
科技日报
中美发现恐龙灭绝前新哺乳动物
近日出版的《科学报告》杂志称,中美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白垩纪晚期多瘤齿兽的新属种——中原豫俊兽(Yubaatar zhongyuanensis),它是欧亚大陆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多瘤齿兽。
多瘤齿兽是一类长得像啮齿类的哺乳动物,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到4千万年前新生代的始新世。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多瘤齿兽化石,多来自于白垩纪晚期的中亚地区,亚洲东部发现的中生代多瘤齿兽化石比较少见。(来源:《科技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新华网
3D生物血管打印机在成都问世
10月25日,在数百名生物医学、健康医疗和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在四川成都成功问世。
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3D生物打印机,3D生物血管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多层不同种类细胞,成功地实现了血管再造。这是世界首创,表明人类在实现器官再造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来源:新华网2015年10月25日)
神秘的地球
地球可能在41亿年前就已有生命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早期地球环境是干燥和荒凉的,但自从他们对在西澳大利亚发现的1万多块锆石进行研究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科学家对同位素锆石中铀和铅的比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形成于41亿年前,那时地球仍然处于婴儿时期,但已经诞生了生命。目前的观点认为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出现在38.3亿年前,新的发现将这个时间提前了2.7亿年。(来源:神秘的地球 2015年10月26日)
人民日报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综合布线完成
9月30日,随着长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压线缆通过耐压测试、变电站设备调试完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这标志着“天眼”的神经系统已经成型,FAST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FAST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观测面积大幅增加,灵敏度提高了2.25倍。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日)
腾讯新闻
从蜈蚣毒液中发现新止痛药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的团队从生长在东亚和澳大利亚的少棘蜈蚣体内的复杂毒素中,分离出一种被称为RhTx的化学物质。这种新的化合物可以用做止痛药,而且没有副作用。这个发现可以帮助军队减少治疗战场伤员时对吗啡的依赖,甚至可以让士兵具有在战斗中受伤后仍然可以继续作战的能力。
赖教授表示,他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出不会影响用药人健康的长期止痛药,蜈蚣毒液是这条探索之路上的希望之灯。(来源:腾讯新闻 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