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成为野生动物,世界就是丛林

2015-09-10 07:22图宾根木匠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阿根廷飞行员暴力

图宾根木匠

印象中这些年只要一踢世界杯,电视台就会播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因为他们国家队老也不夺冠,然后大家就觉得阿根廷特别悲情。后来又看了一些阿根廷电影,读了一点博尔赫斯,愈发觉得这是个忧郁的国度。

《荒蛮故事》彻底击碎了我的这种想法,还忧郁啥啊?按照《荒蛮故事》这个演法,阿根廷人要是说一句“你瞅啥”,那就不是撕扯大战的问题,而是以何种方式往死里撕以及谁先被撕得粉身碎骨的问题。

虽然片方有阿莫多瓦这样的西班牙背景(西班牙跟阿根廷本来就有基于殖民史的紧密联系),但故事还是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阿根廷其他郊县,导演是1975年生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初生牛犊,果然任性生猛。

全片分为六个小故事,故事间并无联系,都是暴力感以及黑色幽默成色十足的独立篇章。譬如第一个就是一帮人坐同一班飞机,结果发现大家全都认识同一个人,并在不同时期都给这个人带来过伤害。此人正是现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最终,飞机在众人惊叫声中撞向飞行员的父母(乘客里有个心理医生“提醒”飞行员,带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这算是全片开始的引子。接下来滚播演职人员名单,每个名字都搭配着一只野生动物出现,这也映照了片名(Relatos salvajes)和全片基调——片名直译过来就是“野生(动物)故事”的意思,现在网上一般译作《荒蛮故事》,也不违和。如果每个人都像野生动物,那么这世界就是一片丛林。

《荒蛮故事》剧照。

包括那个引子在内,接下来的每个故事都有一种突如其来的荒诞性。比如,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快餐店女侍发现前来就餐的男子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腐败政客。她一直犹豫该怎么办,在她辗转犹豫的当口,男子却被后厨的老厨娘乱刀戳死。第三个片段讲俩人开车时互相不礼貌,结果车抛锚后矛盾逐渐升级,最终互相扭打致死。第四个描述了一个被官僚主义激怒的爆破工程师,最后把市政部门给炸了。第五个讲述了一个富二代交通肇事,家人说通自家的佣人去顶包,结果被愤怒的受害者家属当街杀害。最后一个是讲新娘在婚礼上发现新郎背着自己跟一个女宾搞地下情,她怒不可遏,发展成一场大混局……这部叙述暴力的电影绝不靠视觉刺激吸引人,而是巧妙地找到了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通过一个荒诞的激发点,引爆出所有潜藏的力度。它是今年的奥斯卡外语片热门,很多影迷都在叹息它未能得奖。

从叙述暴力的角度去看,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也常常被国内影迷拿来与《荒蛮故事》相提并论,不过这俩片除了短片集合结构、以及对暴力的描述有点类似,其实意指截然不同。

《荒蛮故事》有点揶揄体制,但也没有明显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譬如第一个故事——总让人想起刚发生的、悲惨的德国航空事故——你硬说社会有责任也对,但基本上那位未露面的凶手就是个心理变态。快餐店谋杀案算是有点绿林好汉式的“女刺客”意味,但开车时互相不礼貌结果惨死的两人,以及过于愤怒的工程师、贪财的顶包屌丝、在婚礼上几乎大开杀戒的新婚夫妻,这跟体制基本没什么关系——而是跟“体质”有关系,这一来映照了阿根廷人彪悍的性格;二来,应该也跟当下阿根廷社会的普遍情绪有关。

军政府独裁体制破除后,阿根廷却成为了“拉美病”的集中代表,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政局动荡,整个阿根廷社会都弥漫着一股愤懑和怨恨的气氛,各族群和阶层之间充满对立情绪。21世纪初,阿根廷又陷入了经济危机的困局中,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在此一背景下,本就随性、浪漫、快意恩仇的阿根廷人民益发变得暴躁易怒,而《荒蛮故事》可以看作正是这一情绪的一次银幕宣泄。

按说,阿根廷也建立了西方式的现代民主宪政制度,据说还有独立的媒体,但是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毒瘤依然故我,这一来二去的,可能阿根廷人自己也想不明白,制度靠不住,又不知该怎么改,于是,暴力就成为了最简单的出口。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轻人这么追捧这部影片?

猜你喜欢
阿根廷飞行员暴力
反性别暴力
开飞机打盹?英提议对飞行员“疲劳检测”
第二次奇迹
飞行员的酷装备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幽默的美军飞行员手册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