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慎独观

2015-09-10 07:22钟芳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内省心安养心

钟芳

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步步青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功绩彪炳,天下瞩目。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曾国藩创造了让后世为之感叹的辉煌成就呢?这与他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时刻慎独有莫大的关系。

何谓慎独?“慎”即谨慎,“独”即单独,指的是人们在独处或无人注意之时,也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逾矩,不越轨。在欲望前,紧锁心扉;在诱惑前,莫动贪心。这是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大学》有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曾国藩一生修身立德,力求心静,严格内省,秘诀只有五个字:诚、敬、静、谨、恒。诚,是待人真诚;敬是为人谦虚、做事认真;静,指心态安宁、放松;谨,是谨言慎行、说实话办实事;恒,是持之以恒的意思。而慎独,一直贯穿曾国藩的后半生。他认为:“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疾,可以对天地泣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他著君子慎独论,认为“慎独可将欲念遏制到隐蔽,刻不间断地遵循自然之理。因时时内省而无愧于心,故可以心胸安泰”。

近读《曾文正公家书》,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得到一笔额外的财产,自己很羡慕。早晨醒来之后,我觉得自己很可耻,于是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会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朋友说另一个人最近也发了一笔横财,我的心又为之一动,非常羡慕。回来后,我在日记里写道,早晨刚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相同的错误,我这个人真可谓卑鄙、下流。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曾国藩要求自己慎独,坚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得失。他从29岁时起,至最后一篇日记,即他病逝的前一天,一生持之以恒,从未间断。他在1842年10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心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曾国藩自称,素有忿狠不顾习气,偏于刚恶,既而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务当力主求静,使神明如日之升?知此而不行,真暴弃矣!真小人矣!

曾国藩32岁那年,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名之曰《过隙集》: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天天写《过隙集》,就是为了念念欲改过自新。曾国藩还给儿子写信,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慎独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坦荡的胸襟。曾国藩正是凭借这种严格的修身成就功名,并树立了为官的标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要有一根叫“慎独”的弦,时刻鞭策着自己,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倘若人人身心自律,不为功名奔波,不为权贵折腰,那么就真的“慎独则心安”了。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内省心安养心
理性主体的内省原则及内省扩展分析
养生与养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
夏至重养心
你在,就心安
夏至养心喝“三茶”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顿饭一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