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
热爱文学却信心不足的,往往需要在社会中找一个身份坐标去校正自己,而夏商这样的只需要穿着大裤衩子蹬着凉鞋走在街上,凭一个小说家的身份满足一切虚荣。
五年前开始看夏商的小说,从他的先锋派小说代表作《乞儿流浪记》、《裸露的亡灵》,到两年前带着“民生史诗”感的《东岸纪事》,夏商的文字始终干净洗练,拥有构建完美故事和深邃情怀的强大能力。
他的作品不同于标准海派文人的咿呀柔夷,冷静的叙事里藏着尖锐的叩问,舒缓的陈述中又暗含张弛自然的克制。这些文学特质在他的访谈中放得更大,言语攻守的碰撞中,这些有趣的内容肆无忌惮地流出来。不管是道陈文学创作的技法与奥秘,还是点评文坛现象的丑陋与畸形,甚至说到新媒体对时代和社会人群的心理影响,他都能说出一些破竹劈石般的看法。
某种程度来说,夏商的讲谈录比他的小说更易读,经过淬火的访谈文字精炼快速,带足他性格中天然的坦荡和才华。一场场主题明确的对话和访谈,梳理出夏商真诚的文学观,道出见地透彻的社会观,让我们看到作品之外的夏商更丰满的内容。微博和微信圈上的那个犀利如狼牙棒的夏商,也因此被这本册子重构出坚实清晰的轮廓。
我用了一周看完这本书,后悔自己没有把各种对话和访谈攒成集子之余,总结出夏商这本讲谈录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对文学的敬畏与执着,对粗鄙的痛恨与不耻,对世俗的怀疑与自我隔离。
世故的经验告诉我们,人要少说多做。但每当看到有人能说而不说、不能说而胡说的时候,总有撸起袖子拍桌上台的冲动。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最为清楚地明白言之有物的意义,以及在废话连篇的日子中保持知识分子客观独立性的重要。
夏商显然属于想说、能说也会说的知识分子。一个喜欢闭屋耕耘、居家做饭的男人,锅前铲下炒出了包罗万象的洞见,且针针见血,刀刀要害,又自成系统,这是颇为难得的。他的这次回到废话现场,其实是一次朝花夕拾般的自我扬弃,一次对内心自省的历世猜想。
我们时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人生、对世界、对人类,到底什么是终极的意义?存在与虚无,到底哪一个更为久远?从世界政治格局的角度说,中国越来越强越来越快,而西方开始变弱变慢,有的甚至很慢甚至倒退。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审视强大外表下千疮百孔的问题,你会对我们拥有的一切心存忐忑。
夏商给这本讲谈录取名为《回到废话现场》,恰是一次无声的戏谑,当我们从可以讨论“白马非马”的时代进入必须“指鹿为马”的生活,坚守那些陈年而坚硬的“废话”,反倒是多年之后的人们认同我们的最为可贵的精神。
如我这样热爱文学却信心不足的,往往需要在社会中找一个身份坐标去校正自己,而夏商这样的只需要穿着大裤衩子蹬着凉鞋走在街上,凭一个小说家的身份满足一切虚荣。但他仍然前进着。为了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的未来和精神福祉,我们有责任继续说那些刺耳的废话,直到它们变成应有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