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瑜婷
对记者来说,敬一丹并不是那种乍一听就很有意思的采访对象。首先是她的人生似乎缺乏变化,不止一个外围跟我说,敬大姐这些年就没有变过啊!然后,她的性格平稳、笃定、谨慎,像锚一样,请问怎么去描述一个锚的内在张力?写人物故事常常需要戏剧性、变化以及冲突感,而在敬一丹身上,我们似乎都没有看到这些要素。
前些天我跟她一起参加了几个新书推介会,发现关注她的人远超过我的想象。她没有话题性,一直以来也低调,明星光环少,也不如白岩松的犀利。一位同行提醒我,为什么《焦点访谈》这么多主持人,大家记住的都是敬一丹?再延伸出去的问题是,为何是这样温和的人,连续做了19年中国曾经影响力最大的舆论监督节目。也是带着这个问题,我重新对她有了好奇心。
第一次见到敬一丹是去年此时。她约我在央视门口的小花园里聊,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亲切的阿姨,比电视上年轻、眼神明亮,走路轻快。说话没有架子,也没有教化人的姿态,春风一样轻盈。我完全无法将《焦点访谈》和《感动中国》那个穿正装,脸色凝重的主持人跟她联想在一块。这次我们聊了两次,她哭了5次,就连在人群中说起一个老人手里捧着她在90年代的专访,她眼睛都红得不行。后来在安静的咖啡馆里,回想起“文革”时期的一些家庭经历,她当时的表情简直就是个柔弱纯真的小女孩。无疑她的女性气质很强。她的为人处事之道“很中国”,能忍,不争。我第一次感受到她身上超于常人的特质是:她是非常柔的,又是非常刚的。
有人说她面目模糊,立场不明。我试图去理解她“为何弱”。她确实在采访中不爱谈论一些过于宏观的理念(包括自由、平等这样的词),或者涉及意识形态的话题。她也承认,自己并不像白岩松那样擅长提出犀利的观点。而她的成长经历也说明她是一个跟狂热保持距离的人。她对自己的角色认知非常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媒体人,还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媒体人。她自认能力有限,甚至“自卑”,“内心有不安全感”,对世界的进攻性欲望少,因此所谓的“困惑”自然也就不大了。
正是这样一个自认“过于保守”的人,一直站在《焦点访谈》的主持台上。《焦点访谈》前记者陈耀文后来越来越理解孙玉胜(《焦点访谈》创始人)当时的选择,“焦点访谈不只是监督的一面,焦点访谈一开始定的就是三三三制,中性,负面和正面各占三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权衡,还是需要一个能压得住、揉得住,在领导层认知度高,而观众都比较喜欢的(主持人)。”因此也不难理解,《焦点访谈》的内容更多是“软性监督”,为何敬一丹总是有她能发挥的地方。
精神上的自洽性再好,人人都难免有人性上的缝隙。比如,敬一丹对自己的职业名誉很在乎,当我一提到“明星”这个词,她的脸就严肃起来,她“非常不能接受”自己被看成一个明星。再后来,我发现即便是这样有分寸感的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她自己就说她在家里是给人压力的那个人。
总之,一两次采访,离真正认识一个人,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