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凶猛

2015-09-10 07:22王燕青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股市

王燕青

“你不明白这种心情。”顾念(化名)试图准确表达他复杂而激动的心情。在证券行业浸淫了23年,他见证过这个行业的太多兴衰起伏以及枭雄大佬的崛起与消失。

周末看着K线图没有任何变化,顾念感到莫名的躁动和心慌。他开始后悔周五尾盘过早平仓,因为最后半小时又涨了不少。“很多人一块钱买的,涨到3块钱,觉得3块钱是必须的;如果一块钱买的,涨到两块钱翻了一倍,那多好啊,肯定卖。但当它涨到3块钱,又跌到两块五,就舍不得卖了!”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他们“疯”了。

一笔超过20亿的资金一下子趴在了营业部账上。朱颖吓了一跳,“(他们)原来一直是做一级市场的,上市减持。”朱颖曾在中创证券、深发展北京营业部、银河证券、银河基金身居要职,最终他选择回到营业部,“离市场近,能真切感受到证券市场脉搏。” 从今年年初开始,他明显感到电话比往常多了许多,账户里老客户的资金也进来了许多,“(有个账户)突然进来了一千多万资金,进来两天就全部买完了,原来是2万多块。”朱颖还发现,原来普遍几万块钱的账户一下子加码到了几十万。他想,牛市又来了。

这波牛市比他想象中来得更迅猛。“比2007年更厉害,2007年比1992年更厉害。那个时候谁都是股神!”

1992年,朱颖进入证券行业,负责给公司维护技术后台。他赶上了股市暴涨的好时候。彼时股市正在襁褓期,社会对此还有很大争议,需要一波像样的行情回击质疑,到1990年底,股市涨了10倍。1991年,股市进入调整期。到1992年底,涨停板取消,邓小平南巡表态肯定股市后,股市开市疯涨。

北京第一拨股民很大一部分原本是做服装、餐饮的。“营业部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劳教人员,属于犯过错误的,混混,出来没什么事情干,但是后来这批人在历史波动之间赔掉了。”朱颖接受的第一个洗脑观点是,“金融是白领,证券是金领。”在公司,他原本属于“弱势群体”,不受领导待见,他每次去找领导都是申请费用买设备、买软件。他决定成为“给公司创造利润的人”,转做股票经纪业务。他发现领导马上就跟他称兄道弟了。他面前的世界也膨胀了,“深发展的营业部开业一个月后,客户的保证金就有10个亿。”

此后,股市开市一再扩容,引发暴跌,直到1995年。在这种情况下,上交所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引发国债行情。

朱颖见过太多好赌成性、赌性越来越大的操盘手。

江泽(化名)是朱颖当时接待的大户之一。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操盘手,他对自己的定义是“职业赌徒”。学过理工科和哲学的江生性散漫,“这种事与其说是由于心切而被蒙住双眼的贪婪,还不如说是由于不愿动脑筋而被捆绑住的希望。”他常用美国投机大师杰西·里费墨的这句话来形容自己。最终,他发现95%以上的投机者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成为市场波动的牺牲品,他知道这很残酷,也告诉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开始之前就停止行动”。

可谁也没办法停下来。他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游移,频繁的大手笔交易让他很快成为证券、期货公司争相邀请的大客户。他曾重仓出击,一夜之间赚了690多万。

朱颖每天开着老总的奥迪车,从北京北四环到南二环接像江泽这样的大客户上班。他见过江最疯狂的状态:他像疯子一样趴在家里的地板上画K线图,不停地往前复盘,又不停地往后预测。整个地板都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纸。他甚至淹没其中。

江泽一个人一个月给营业部贡献的佣金就是一百多万。朱颖曾跟江泽谈过,让他把每一笔盈利的20%资金抽调出来放在一个固定账号上,“那笔钱有好几个亿。”可贪婪是挡不住的。“他这次投了100万赚了10万,(就想)投入120万不就赚了12万吗?”“因为判断对了,自信心就会膨胀。”

江泽每天也在交易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巨大反差中感慨人生的荒诞性。他常常要在收市后独自一人去花园不停地转圈,以此来平息一天中因为账户资产快速盈亏而引发的巨大心理波动。他摆脱不了孤独、渺小、无奈的心理困境。他甚至觉得要把这样的自己“杀死”。

“也是跟国家政策有关系,给了他机会。”朱颖发现江泽的赌性越来越强。江泽老婆利用政策漏洞,拆借大量资金,他们不停地加码,“做100手空发现错了做200手多,再错了做400手空。最后就爆仓了。”断了资金链的江泽最终在市场上消失了很多年。

那一轮行情在1995年2月,因为“3·27国债事件”而终结。当时的枭雄管金生、阚治东、魏东、刘汉和周正毅,后来或入狱、或死、或退出江湖。

在朱颖办公室见到顾念。他刚从一家证券公司辞职,发起成立了一个阳光私募基金。帮人操盘前,他都会问对方,“你预计的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对方说“不知道”、“越高越好”,他一定不会接。他觉得这样的人是无限贪婪的,是没办法控制的。真正能全身而退赚得盆满钵满的人,恰恰在于他们对贪婪和恐惧的克制。

在每一波行情中,太多试图从中牟利最终却丧失自己的人了。“中国的第一批红马甲大部分被抓了,因为可以空手套白狼。”朱颖所在的营业部有一个高中毕业的胖小伙儿,他是报单员。当时,买卖股票是不用保证金的,由整个公司跟交易所做清算,然后公司再跟客户做清算。在这种机制下,报单员可以随意买卖。胖小伙儿上午买了10万股股票,下午卖出就能净赚200万。“股市好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不好的时候就完蛋了。”胖小伙儿没有收手,在一次操作失误后,大跌赔得补不上窟窿。

“越往上涨杠杆越低而不是越高,越往上涨仓位越低而不是越高,越往上涨越不能借钱,越往上涨越要考虑收割而不是播种。”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说,“股票市场就是一个专门针对人性弱点的游戏。”

重出江湖时,江泽更加意识到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判断国内股市涨跌我们既要看内在的市场因素,更要高度关注政治、政策的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胜算。”

股市从2001年熊到2005年的998点,监管层开始为低迷的行情发愁,开始想办法拉抬股市。新一波行情由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在境内外流动性泛滥推动下,大牛市再次抬头,国有股顺利套现,境外中资股在高市盈率中回归A股。但在这个部署完成后,2007年5月30日,国家突然上调印花税,上证综指暴跌6.5%,其后从6100点跌至1600点。

在这波大牛市中,80后青年大举入市,他们被深套在“5·30”后的6124山顶上。还有很多被深套在中石油的48块。

今年的5月28日,汇金减持银行股及新股申购等利空消息导致上证综指暴跌6.5%。巧合的是,第二天,汇金总经理解植春离职。

从5月4日开始,新华社、人民网、央视三大官方媒体同时警示A股风险,说明监管层想要牛市,但不想要“快牛”,而是要“慢牛”。市场并没有领会其意图。5月31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下跌,是一次“疯牛”向“慢牛”换挡的阵痛。民生证券明确表示,监管层慢牛意志坚定。

“被套的心态要远远好于踏空的心态,本来想买没买但是涨了,这种心态完全就是每天难受得要命。”顾念觉得,每一波行情调整,都是一场人性博弈。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调控从调控股市过热转而大力拉抬股市,随着4万亿入市,2010年又迎来一波小的行情,此后进入盘整期。

当新一波牛市来临并持续至今时,朱颖想不明白其中的逻辑了。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原有的增长方式出现疲态,政府着力寻找新兴增长点。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已经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强劲复苏,美元步入升值、加息通道,新兴经济体资金外逃的风险不断加强,金砖国家经济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难以幸免。欧洲、日本紧随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这更是打击了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和外贸产业,加重困境。

我们来看看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地雷引爆区地方债务。到2013年6月30日,政府需直接偿还的总债务约为20.7万亿元,加上负有连带责任的债务则总额约为30.2万亿元。

也有观点认为,地方债务总额约为18万亿元。与此同时,2015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会降至4万亿以下,而政府重点推的PPP融资模式推进也遭遇到阻力。据民生证券研究院数据,2014年9月之后,全国34个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签约率只有12%左右。简言之,我们缺钱了,还有那么多债。

目前在中国,一方面是政府、企业、银行都缺钱,另一方面是银行存款余额继续增长。截至今年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29.9万亿,同比增长10%,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25.76万亿,同比增长9.7%。

“今年股市的口号是与泡沫共舞。”顾念揣测牛市背后的逻辑,“实体不好做,股市起来了,弄得实体更不好做。也许哪一天挤一挤,泡沫掉一掉,赚到钱了真要拿去做实体,政府的想法就是这样。”

央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提供了一组数据:从1949年至2008年,银行系统一共贷出信贷30万亿,但从2009年至2014年,这个数据是50万亿。这些钱有多少流入到实体经济中?“中国不缺钱,缺的是合法的渠道,让资金投到实体经济上去。”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盘活存量”就遵循了这样的逻辑。在限制印钞票的前提下印股票,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于是,从证监会到央行形成了政策联动,共同推动“牛市”的起航。

投资大鳄早已入场。2014年1月20日左右,股市仍在2500点以下盘整。“法人股大王”、收藏家刘益谦在一级定增市场开始布局。此时,央行开始关注地方债务风险,在传统货币工具之外,新创SLF是央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变相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输血”。到5月9日,一个平淡无奇的周五,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经过周末两天时间消化,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大涨2.08%。

直到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刺激沪深两市指数上升,投资者大举入市,日成交量天天创纪录。在股市造富效应刺激下,新的全民炒股时代开启。

“中国的散户是永远赚不到钱的!散户有可能在某一阶段,要么把钱赔掉,要么赚一肚子股票。止盈止损走掉,不然就是一堆股票!”朱颖觉得,真正能赚钱的是过江龙资金,“一些机构的钱是很明确的,有些是做实业的公司,有些是投资公司。实业公司每年有周期性,比如某几个月他会有很多闲置资金,如果他水平高的话,这几个月能赚到钱,而且赚到钱他就走了”,“还有一部分是基金,国外的热钱,他们目标很明确,(比如)收益率20%,而且到时间了没赚到钱也得走,认赔。”

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能战胜贪念和欲望的膨胀。张星(化名)是一家国有证券公司的一把手。一旦操盘,他就像进了澳门赌场一样兴奋,抑制不住内心的狂野,恨不得直接冲到交易员面前敲单子。2000年开始的那波大行情,张星的公司一年赚了十几亿的经纪业务手续费,他开始买楼乱花钱。他发现搞证券是如此容易,尤其是自己所在的圈层还有很多可靠的消息来源。他快速开展了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因为国资背景,公司从来不缺资金来源,“尤其一把手发现手上有好几百亿资金,赚好几十个亿不是更快吗?”朱颖觉得这就是人性的博弈,当你自信心爆棚,觉得成就感十足,全速加码时,你不愿意放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操纵股票获利的成就感,是不管处于什么位置的人都抵御不住的。最终,张星赔得一塌糊涂,公司被迫重组。

顾念熟识了太多市场规律,“交易软件和交易通道本身的不平等”让机构和大户能够操控市场。“以前还有龙虎榜,通过技术手段,散户看到的行情和交易情况比大户要慢。散户会熬熬熬,熬不住就卖,它就涨了。这种情况经常有。”龙虎榜数据提供公司垄断了信息市场,“有一段时间机构大户去营业部开会就要求有龙虎榜,要求提供更多的数据。”

那笔超过20亿元的资金在朱颖的营业部操作一个多月后,最终转移了战场,因为朱颖无法提供高频交易系统,”二十多个亿他买大盘蓝筹股一天要买一亿股,一买就买飞了,成本会很高。”每家证券公司在交易所都有一个几百万成本的机构交易单元,“通过机器分拆,买10万股,可能(分拆)成1万股、5000股,让人看不出是一个机构在买。”这确实提供了交易的便利,也节省了交易成本,“电脑撮合、套利软件,核心就在公式。”

机构和大户在技术、通道和数据优势下,通过杠杆放大操盘能力,这是散户难以对抗的。早在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大户们就可以利用透支杠杆。

证券公司会利用营业部的自由资金,给客户提供日间透支服务——当天透支,低买高卖,卖掉了就平掉,“只要晚上结算的时候没透就好”,顾念说,“当时基本每家公司都有,透支的额度、给什么样的人透支,营业部都会根据对客户的了解,对营业部的贡献度,加上他本身的信誉度来决定。”这是当时营业部内部斗争的焦点。

有一个客户姓郑,交易量很大,有一次到尾盘还有半个多小时,他持有的股票正在跌,他当机立断斩仓了,最终这只股票在尾盘10分钟内又大涨。他因此亏了一百多万。但郑的信誉在营业部大涨,“如果客户在某个地方亏了钱,在其他地方赚钱的机会就多点给客户。”比如,借钱给客户申购新股,“这个钱是保赚的。”

现在的做法是,在融资融券额度内,“上午多买200万,下午卖掉,不算利息。”顾念能看出现在股市里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跟不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些微差别,10点半是节点,“上午涨得很快,下午会回来。因为他不想付利息。”

顾念见多了大户室里的悲喜人生,自己变得平和起来。到目前为止,他还念念不忘老汤的大手笔。他进大户室的时候只带了一张600万的支票,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拿走了1800多万,还带走了营业部最美丽的报单小姐。

“敢赌。”顾念分析老汤的每次进场、离场,都踩准了每一波大行情,“国债期货处理以前都平仓买了股票,‘5·19’行情第二天全部平仓。”老汤平时话不多,从来不问别人的观点,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判断准了把自己的钱百分之百搁进去。”老汤的老婆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家里经常放着10万元现金。她告诉顾念,“为什么呢?没别的爱好,有的时候经常愿意晚上坐在床上数钱。”

截至5月29日,A股总市值已经超过了60万亿,而中国2014年GDP总量才636463亿元。股市如果再涨10%,总市值肯定超过中国的GDP。“最大的赢家是谁?”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之在公开场合称,“因为我们国有股占很大比重,政府账面的财富增加大约10-20万亿。这是什么概念?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4万亿,其中,印花税718亿元。今年前4个月,印花税已达到1427亿元。”

中国股票账户达到惊人的2.01亿个。全国每6.5人中间就有一个股民。“很多民众不顾一切地通过机构入市”,“这种新增资金源源不断地加盟,也会让市场火上浇油。”李大霄说,“这种资金显然是不理性的。并且是不长久的。”

享受股市泡沫红利的以券商为首的机构。2014年120家券商共实现营收2602.84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净利润965.54亿元,同比增长119%。19家上市证券公司2014年共计实现营收1406.3亿元,净利润53151亿元。

机构抱团取暖,拉净值,发产品。本来一家机构新产品的发行周期一个星期,规模两个亿是常态。“现在一天就二十几个亿。基金公司赚钱是靠规模收管理费的,现在是拼命拉升某几个基金的净值,反正现在拿了股票就涨,涨了他就发,拼命发。”顾念觉得老百姓简直就是“被忽悠了”,“基金拿了钱不得不买,买什么呢,还得往上买。”

作为管理者,朱颖觉得是时候改变今年的员工考核办法了,“按照收益率的话有的人要发好几千万奖金,公司可能舍不得发了”,而且,这已经成为人人都能做的低技术含量工作了。但看4月份,沪深两市成交总额为30.52万亿元,按照券商行业平均佣金率0.065%计算,仅佣金一项收入就高达198.38亿元。

融资融券也是券商重点发力的业绩增长点。仅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前者业务规模达到890亿元,后者为974.4亿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券商开始了新一轮创新业务竞争——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朱颖所在营业部抢到了某创业板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回购业务。

顾念形容这又是一个无限正循环:假设大股东持有两亿股,每股30块钱,60亿的市值,创业板的质押率低一点,按30%算,就有18亿,考虑风险,证券公司质押给他15亿资金。“15亿这个钱是不受限制的,随便干什么去。他要买了股票呢?”又可以质押,从每股30块变成200块,翻了6倍,360亿,质押20%,72亿。“很多上市公司高管都在干这件事,其实所有的钱都是银行的钱。银行的钱哪里来?老百姓储蓄。”

本来大股东减持是一个利空消息,但现在市场的反应是减持就减持吧,股票照样买。这是典型的逼空行情。外头的人犹犹豫豫想入市觉得危险,主力拼命往上拉升,让没入市的人后悔,等到很多人忍不住入市了他就回来了。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及上市公司业绩、股价出现严重背离的情况下,散户依然愿意在高位接盘,股评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说,这是“昏”了。

谁都可能成为接盘侠,或者被接盘,只是概率问题。顾念说,股市赌场就是 “无间道”、“反间计”,“谁的话也不能相信。”

“这个股票怎么样?”“这个股票好,我正想买呢。”几个关系特别好的私募聚在一块聊天,谁也不知道谁买了这只股票,谁没买这只股票。搞不清楚状况的人也许第二天就入手这只股票了,但说想买的人也许明天就卖了,“(这种情况)多的是,因为持有太多股他不太好卖。”顾念说,“对于一个机构来说,比如基金经理,你要问他股票,他买了他不说,说的他也不买。真要说的话已经涨了80%。”

多方博弈顺带创造了一个13万亿美元市值的股市共同体(上海、深圳和香港),仅次于美国的25万亿美元市值,成为全球第二,领先于东京股市4万亿美元和德国法兰克福2万亿美元市值。

这种情况让朱颖想起美国前财长鲁宾(Robert Rubin)对克林顿说:“总统先生,股市涨成这样,你千万别出去邀功说是自己的功劳。”“因为股市怎么涨上去,它还会再跌下来。”

猜你喜欢
股市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