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祝天琪:我是归人,不是过客

2015-09-10 07:22王德应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2期
关键词:过客村官土地

王德应

她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重点大学高材生,却做出了“U”字形的人生选择,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她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教师职业,一次讲座却让她对“大学生村官”这个新事物迷恋不已。再回农村,她是归人,不是过客。怀着浓浓的故乡情结,她扎根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心怀“玉汝于成”的决心。她叫祝天琪,淮北市第五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现任濉溪县韩村镇双沟村第一书记,盛大天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次讲座改变了人生方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还没走出大学校门,祝天琪就经常听到初入职场的师兄师姐们用这句话来调侃自己对第一份工作的感受,好似这个社会已经不允许年轻人依照梦想择业,激情飞扬的青春充满迷茫,无处安放。

好在这个问题对祝天琪一点困扰都没有。2008年,她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个师范类专业正好圆了她长久以来立志要做人民教师的梦想。这个梦想大抵和多数人一样,因少年时代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而生成了一颗种子埋在了心底,可能随着年龄和眼界的增长,会有更好的种子取代它,但是在祝天琪的心里,它被用心地呵护着,经年累月的努力和浇灌,让它长出了芽、开出了花。

大四毕业的前半年,她已经顺利进入“全国百强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南陵一中实习,执教高中政治。那段短暂的教学经历,既充实丰盈,又充满了辛酸和汗水,每一天都很丰富、精彩、有效,这种与梦想相拥的真实感,是对勤奋者最好的褒奖。

可是,就在她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之际,一次讲座,却将她指引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2012年4月份,学校组织了一次讲座,主讲人是一名在任大学生村官的师兄。农村工作的丰富多彩在祝天琪的眼前迤逦展开,师兄描述的农村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在祝天琪的梦里不知几度萦回,她内心最深处的故乡情结被牵动了。习大大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奋进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回归故乡、深入基层不正是自己参与建设中国梦的最好实践吗?

内心澎湃之际,祝天琪又想到了自己之前参与的一次义务支教的实践活动。那是大二暑假,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支教活动,和另外九名同学一起被分派到了宿州市一个边远农村,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全村3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暑期辅导。暑假赶上农忙,这群没人照看的孩子终于有着落了。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对祝天琪的震撼很大,她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可是十多年之后,农村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多大改观,孩子们胆小怯懦、知识面窄,但同时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这次讲座之后,祝天琪明白,自己原来一直与农村有着深深的羁绊,这种羁绊更像是一种责任,引领着她回到心中的故乡。

不是过客是归人

听完讲座,祝天琪赶紧上网查询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这一查,让她了解到自己完全符合安徽省大学生村官择优选聘的条件——她是党员,又是优秀学生干部,还拿过校奖学金。一刻都没耽误,祝天琪赶紧报了名。

2012年8月,祝天琪通过面试考核被“择优选聘”到离家仅几十公里远的韩村镇马店村担任书记助理。每天伴着袅袅炊烟、牛哞羊咩的工作和生活,让祝天琪感到从未有过的释然和快乐。虽然村官的工作在别人眼里不是那么光芒四射、绚丽耀眼,但是祝天琪觉得自己很幸福。村务工作其实有些枯燥乏味,可是祝天琪却做得认真,连简单的打扫卫生、录入材料,她都干得一身是劲。“我要告诉你,我不是匆匆的过客,选择基层,我不可能没心没肺地来了就走;我要告诉你,我不是束手无策、走投无路才走进乡村,既然选择了,就不顾风雨兼程;我要告诉你,我是个归人,不是个过客。”这是祝天琪内心最诚挚的独白。

2013年4月,祝天琪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韩村镇双沟村第一书记。双沟村坐落在濉溪县西南部,下辖13个自然庄,共有3800多人。但是这个村子不比马店村,要落后得多,村里没有工业产业,唯一的财富就是13800亩地,虽然头顶韩村镇最多土地农业大村的头衔,可是,因为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土地产值始终低下。村民们世代相传,习惯了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模式,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随便就能改变的,一些年轻人不想像祖辈一样守着土地过穷日子而选择了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劳动力无以为继,走上了更加贫穷的死循环。

进村任职以后,在做好各项村务的同时,祝天琪喜欢进村入户跟村民们聊天。在交流中她发现,村民们发展经济和创业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普遍存在对创业失败的害怕心理,农业种植零散、品种单一是制约乡亲们致富的病根所在。作为村里的“大当家”,祝天琪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决心自己带头创业,给大家树立榜样。

基于双沟村拥有的土地优势和多年种植农作物的经验,祝天琪认为,要想致富就要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搞特色种植。一个人显然势单力薄,祝天琪决定寻找合作伙伴。可是找什么人合作呢?村里有两家搞种植的大户,祝天琪想,要找就找村里最牛的人。祝天琪也不绕弯子,单枪匹马就来到那两位种植大户家里,把自己的想法和村里的农业现状详细地分析给他们听。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朴实的庄稼人倒让这么个小姑娘给震慑住了,她脑子里这些新奇的想法也带领这些农民的思维刮起了一阵风暴,种了几十年的老把式都没能脱贫致富,不妨跟着年轻人玩一把创新。于是,以祝天琪名字命名的盛大天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成立起来了,种什么又成了问题,一麦一豆的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祝天琪就带着两位种植大户在周边地区搞起了市场调研。很快,附近一家黑玉米加工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详细了解后得知,这种黑玉米因籽粒含有水溶性黑色素而色泽乌黑发亮,并因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谷类作物,以其为主要原料加工的“黑玉米粥”、“黑玉米糊”、“软包装鲜嫩玉米棒”等更是走俏市场。此外,这种黑玉米秆含糖量达11.95%,比普通玉米秆高1~3倍,是奶牛、奶山羊的好饲料。最重要的是,双沟村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黑玉米。合作社的社员们一商议,立刻拍板,黑玉米就是合作社的明星产品了!

想法得到了镇上领导的支持,可是合作社需要流转上千亩土地却遇到了难题。村里一些守着土地过日子的老农怎么也想不通,土地流转出去,万一种植园再亏了,一家人不得喝西北风吗?祝天琪就把合作社的“四统一”(即统一组织采购种子、统一组织采购化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统一组织收割销售)给大家做了详细说明,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另外,土地流转,啥活不干,每亩地一年光租金就是一千块钱;等地里栽上苗后,还能帮着看管,到时候不就能拿双份的钱了吗?农民们心里自有一本明白账,20多户村民纷纷在合同上按下了红手印。

2013年麦收过罢,一辆辆卡车送来了从河南精心挑选的玉米种子,只几天时间,就种下了黑、白、黄三种玉米近千亩。一季玉米就让种植户们比往年多收成十几万,这下子那些原先持观望态度的人坐不住了,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

上千亩的土地如果只种一季玉米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合作社又采取良种小麦、良种西瓜和黑玉米套种的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因为毗邻中华药都亳州市,2014年,合作社在原本准备种植西瓜的土地上又试种了5亩半的中药材白术,效益更是可观。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粮仓一座,带动其他村民流转土地3000多亩,同时也为村里增加了60多个就业岗位。下一步,合作社准备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选择合适厂址建立属于自己的玉米加工厂。同时,塑料大棚也在筹建当中,利用大棚种植西瓜、蔬菜,必将吸纳更多有意创业的村民加入进来。

做名“尽责”的村官

2014年8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祝天琪以高票当选为双沟村党总支书记,并兼任韩村镇团委副书记一职。这下子,她比以前更忙了,路要修,产业结构要搞,计划生育不能松……

2014年麦收之前,双沟村西沟湾庄的村民,一直在为庄口的生产桥闹心。多年来,人过车轧,生产桥受损严重,机械无法通过,致使百亩田地与路隔绝,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活动。2013年夏收时节,一台联合收割机经过这里时就发生了侧翻,人摔伤了不说,新买的十几万的机器也报废了。这桥是得修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祝天琪找到包村包片的镇领导,先说路不通畅乡亲们如何遭灾受苦、生活多么不便,然后提出“帮百姓一把”。一听这情况,再看看小姑娘为民请命的这股子干劲,镇领导桌子“啪”地一拍,拨下来一万块修桥专项资金。开工当天,轧路机、挖土机轰轰隆隆开进庄里,孩子们带着家犬追着汽车跑,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跑出来看热闹。这座桥百姓们企盼已久,要修就得修得像样,多高、多宽、多长,都作了详细设计,施工期间,村干部们更是轮流守在现场。一个星期后桥修好了,西沟湾庄的老百姓像过年一样放起了鞭炮。麦收时节,金色的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水泥路上运粮的卡车堆满了麦袋,村民们流着汗水的脸上洋溢着别样的笑容,个个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祝天琪深知“既为人则应为人之事,既为官则应尽官之责”的道理。农村复兴,教育先行,留守儿童问题始终是祝天琪关注的重点。镇里常有一些捐助活动,祝天琪就经常去镇团委、妇联等部门“串门”,还真让她“拦截”到不少捐助、捐赠。2013年6月份她争取到镇团委协助发放的留守儿童助学金名额3名;2013年9月份和12月份分别争取到镇民政部门协助发放的困难补助名额4名;2013年底,通过与中青网联系,争取到团中央捐赠的4份“留守儿童大礼包”。

2013年,在县、镇领导的关怀帮扶下,祝天琪和村干部们一起在村里建起了医疗室、阅览室,还制定了村规民约。随着“广场舞”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祝天琪更是动员了十几名性格外向的留守妇女自学广场舞,场地就在新建的村委大院。不到一年时间,这支队伍就扩大到三四百人。11月份,她们还参加了韩村镇“第一届美好乡村广场舞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常有人问祝天琪,在农村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她总是笑而不答,在她看来,这种经历好似历尽喧嚣和忙碌,品味独我的暗香。2014年末,祝天琪又考上了乡镇选调生,就要离开双沟村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祝天琪说,农村不是她的跳板,她是个归人,不是过客,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牢记民之所想、民之所求,事不避难,玉汝于成。

猜你喜欢
过客村官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南京·碎影
过客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过客
过客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我只是个村官
分土地
鄂伦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机制,搭建创业载体,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