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粒盐

2015-09-10 07:22木卫二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北野武纪录片摄影

木卫二

《地球之盐》的导演文德斯在拍摄现场。摄影/萨尔加多

看《地球之盐》,想起北野武的一段话。有次接受采访,谈到了他电影里暴力泛滥的问题。北野武反问,拍那么多爱情片温情片,我们的世界有变好吗?

世界没有变得更好,世界也没有变得更坏,这个世界,它一直就是那样。北野武还补充道,“教化是我最不想做的事情。”

《地球之盐》这部评价很高的关于著名摄影师萨尔加多的纪录片也有一些让人不那么舒服的画面。它抛出一个绝大多数摄影师和爱好者都会遇到的阶段性难题:我应该拍什么。电影用简单几句话带过萨尔加多的早期摄影经历,他出道很晚,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妻子。

萨尔加多的照片当然没问题。导演文德斯设置的读解形式也没问题,伴随苍老的声音旁白,摄影师从照片背后浮现,又慢慢隐去。有人戏称这是高级PPT,文德斯加上了一些特殊音效:人声,风声,爆炸声。不过,这本来就是展现摄影大师的摄影旅程,用电影银幕放大照片,确实是最直观的呈现形式。萨尔加多被黑暗吞噬也没有意外。他第一时间投身到不少历史大事件中,确立好主题,潜心于人像拍摄,这很容易让人想到越南的凝固汽油弹和非洲秃鹫那类事情。

结果,这部纪录片的发展轨迹,跟预想的不谋而合。一个摄影师拍摄了众多社会纪实题材照片,结果自我嫌恶,对人类失望,被黑暗所吞噬,最后选择了种树重生,投归自然环保的怀抱。

很多人知道尼采的这段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科威特大火一段,萨尔加多丝毫不想掩饰他身在现场的喜悦,他甚至不想离开。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他是为自己拍摄,还是给不在现场的人拍摄。这个问题看似不成立,然而,它很快变成了困扰摄影师的心魔。

当萨尔加多尝试通过摄影改变什么——哪怕是让世界变好一点点时,他就被迫给摄影加上了使命责任感。我相信,他并不是因为看到黑暗与丑陋,就放弃了理想和追求,而可能只是失望与厌倦。萨尔加多照片的宏大主题不少,但这也导致影片触及人类社会问题时,谈得太过表面。不是悲悯不好,一旦悲悯太多,拔得又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对一个摄影师的最好诠释,其实都在他的照片里头。当《地球之盐》沦为环保纪录片,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什么奇怪的东西。我相信,再造雨林不过是萨尔加多面对自我的尝试再造,可是,他的事情又变成了整个地球人类的事情,这部纪录片奇怪就奇怪在这里。

此外,由于影片有两个导演挂名(文德斯和萨尔加多的儿子),《地球之盐》不时会出现三个讲述者的切换,也令人容易混淆。文德斯被萨尔加多的照片打动,儿子尝试了解父亲的人生心路,萨尔加多现身讲述自己作品,这本来是三个很好的话题,但《地球之盐》似乎没有把它们完好地捆绑在一起。

作为老牌艺术片导演,文德斯剧情片和纪录片拍摄双管齐下,近二十年被影迷记住的主要也是几部纪录片,早几年的《皮娜》,再往前的《乐满哈瓦那》《里斯本故事》,还有更早期两部纪念大导演的《寻找小津》和《水上回光》。他的纪录片题材跨越了电影、音乐、舞蹈、摄影、时装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堪称当代文艺大咖。

正因如此,《地球之盐》虽是一部不错的纪录片,但放在文德斯拍摄的诸多纪录片里面,它实在说不上杰出。文德斯喜欢摄影,借一部电影来谈摄影,我相信,是萨尔加多的摄影理念深深吸引了他,那些深度报道、纪实性质的人像照片,是文德斯漫游城市、穿越世界所没有找到的。人是地球之盐,这些照片,也不过是沧海提炼出来的一粒盐。它是什么味道,只需放嘴里尝尝。

现代人用糖水跟美图软件完成粉饰,又痴迷于私密曝光、黑暗直击,世界好像变得前所未有的两极。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世界怎么样,其实跟你没关系。你怎么样,跟你最有关系。

猜你喜欢
北野武纪录片摄影
友谊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滚烫的北野武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