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食品标签,做年货达人

2015-09-10 07:22:44范志红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2期
关键词:食品标签配料表麦芽糖

范志红

分辨食品名称

春节的果篮里总少不了几样平时吃不到的奇珍异果,不过不要被一些高大上的水果名称给蒙了。士多啤梨、车厘子、奇异果……这些你都知道是什么吗?原来就是草莓、樱桃和猕猴桃。为什么要叫这种“洋气”的名字呢?这是因为,对于同一种商品,价格有以前的水平来做比较,消费者一般很难接受高价。但换个名,大家觉得是另一种东西了,没有以前的价格可比了,就能够接受高价。

人们常喜欢把奶饮品当作春节的礼品,可老少咸宜的酸甜味的奶饮品,名称却特别纷繁复杂,应该如何分辨呢?它们可能属于两个大类:一类就是俗称的酸奶,规范名称叫“发酵乳”,包装上的“产品类别”一项都会写着“发酵乳”或者“发酵牛乳”。其实听上去很高级的“优酪乳”和“酸奶”完全是一回事,都是发酵乳。另外一类,则叫“含乳饮料”。含乳饮料里面又分为有乳酸的、没乳酸的、有活菌的、没活菌的,但是它们都不属于牛奶,也不是发酵乳,只是用水和奶、糖等调配而成的饮料。含乳饮料的营养价值最多只有酸奶的1/3。

我国关于食品名称的规定是什么?

按照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要在标签的醒目位置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名称、科学的名称。如果你用自创的、新颖的、翻译的名称,必须要同时标上规范的名称,而且不能用小字让大家看不清,要用同样大的字标出来。

挖掘配料表里的秘密

按照《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每种食品都必须告知是用什么原料做的,这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在选购年货时,配料表会帮助我们去除广告的干扰,选正确的商品。那么配料表应该怎么看呢?

配料表里的食品添加剂

按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要求,食品添加剂必须集中在一起一一注明。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很小,通常是百分之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所以排列不分先后。了解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很有必要。

仔细看看配料表就会发现,那些蜜饯、饮料等食品,除了大量的糖,里边调味的、增香的、防腐的、保水的各种添加剂也有一大堆。虽然每一种都不超标,但至少也不是对身体有用的东西,很多品种需要肝脏来处理。所以,春节期间面对各种各样好吃的零食,还需理智,尤其是那些含添加剂较多的种类,还是要少吃一点为好。

顺序决定多少

按照《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凡是超过 1% 的原料,必须按照添加量的多少来排列,不可以自己随便排。比如说,某鸡精的配料表,首先是盐,然后是麦芽糊精、谷氨酸钠、玉米淀粉、鸡肉粉……鸡肉粉排在第五位。第一位是盐,意味着盐加得比什么都多;排在第三位的谷氨酸钠其实就是味精;而排第五位的鸡肉粉比前面几项含得都少。

注意无营养的成分

看配料表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些成分,就是油、糖、淀粉、糖浆、糊精、植脂末、奶精等一些配料。这些配料的量越大,意味着营养价值越低,却能让人发胖。

选品牌看配料

春节的糖果盘里少不了奶糖。奶糖里面有没有奶,也要看配料表。一些知名品牌甚至国外产品,里边压根没有牛奶或奶粉,加的是奶精。它有奶味而且比奶还便宜,但完全没有奶的营养价值。相比而言,国产传统品牌的奶糖确实加了奶粉,如果你不知道的话,还会以为洋品牌的更好。

如何看营养成分表

春节期间,我们的胃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各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再加上含各种添加剂的零食会让我们的肚子吃不消,如何在购买时就尽量选择健康的食物呢?营养成分表能帮上忙。一个规范的营养成分表有 5 个项目是强制标示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而各类食品要看的项目是不一样的。

粉状食物

重点要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两项。比如说买豆浆粉、奶粉,肯定是为了补充蛋白质,一般来讲,几种豆浆粉摆在一起,哪个蛋白质含量最多,哪个就最值得买。

饼干点心

这些本来就不是很健康的食物,就得注意能量是多少,脂肪是多少。能量高了,就少吃两块。

别被食品标签上的这些话误导

食品标签上的有些话,看似有理,实则蒙人,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开动脑筋,去仔细分辨,才能买到真正优质的年货。

不含防腐剂

不含防腐剂,不等于产品品质更好。用不着防腐剂,也许是因为产品中含盐或者糖特别多,也许水分含量太低,压根儿不需要放防腐剂。还有一些食品,是靠大量的糖、盐和酒精来防腐。然而,糖和盐过多的食物,营养价值通常很低;酒精含量高的食物,也不利于健康,不加防腐剂也不值得买。

“不含蔗糖”

或“无糖”

这类忽悠说法在糊粉类产品和一些糕点类食品中比较常见。例如,某种粉状食品标签上写明“不添加蔗糖”,但是配料表上面有“麦芽糖浆”。麦芽糖和蔗糖一样也是糖,只是甜味略柔和一点而已。白糖学名叫“蔗糖”,其血糖指数只有84,而麦芽糖的血糖指数是106。还有很多产品没有加麦芽糖浆,但加了“麦芽糊精”,它味道不甜,不过升高血糖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高纤维”

无论什么高纤维产品,只要吃起来“酥”,就代表着含有25% 以上的脂肪。凡是分层、酥软、酥脆的糕点或面包,比如蛋挞、牛角包、曲奇、消化饼、酥性饼干之类,包括很多“高纤饼干”,都含有大量脂肪。即便有纤维,让人长胖的能力也比同量的米饭馒头要强得多。

“非油炸”

非油炸绝对不代表产品的脂肪含量低。有媒体把油炸食品和非油炸食品送到检测部门检测,发现非油炸食品跟油炸的食品脂肪含量差不多。这些脂肪是从配料里面加进去的。比如非油炸薯片,并非用土豆切片后油炸,而是用马铃薯粉加入很多脂肪和很多调料,然后成型、再烤,那么即便不油炸也会含有很高的脂肪。所以,还是要仔细看一下营养成分表里的脂肪含量。

“多种营养”

有广告说一种食物含有多种食材的营养,比如“水果营养也有,牛奶营养也有”,但仔细看看配料表,就发现它的真相往往是:A 原料占30%,B 原料占10%,剩下的自然就是水、糖、增稠剂之类没有营养价值的成分。这种组合方式,通常在营养上都是1+1 小于2,所以一定要小心。

猜你喜欢
食品标签配料表麦芽糖
食品配料表不能“躲猫猫”
难忘儿时麦芽糖
食品配料表,你怎么看?
食品标签别玩“躲猫猫”
科学导报(2022年19期)2022-04-02 23:19:15
“来”吃麦芽糖
麦芽糖的回忆
母爱麦芽糖
保健与生活(2017年5期)2017-04-14 07:45:59
食物的秘密都在配料表
我国同国外食品标签标准的对比研究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麦片的配料表里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