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跨性别者,打开一扇窗

2015-09-10 07:22彭苏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异性恋李银河同性恋者

彭苏

原想取标题“走近跨性别者”,我却有点不自信。说“近”,能有多近?周六才见对方,周末就要动笔。其中,有两人分别交流不到两小时,另外两人还是请人同时作电话采访,以确保当晚能即时消化所有采访者的信息——那时,我不得不在脑子里,掐算完成这份急活的时间。

可是出刊快一周,为什么“男跨女”的文军,从女同到认知自己性别认同暂时“非男非女”的然然,那位不愿曝光姓名、完成“男跨女”手术的爱白跨性别小组负责人和“孙小姐”,以及亲和力十足、无私给予帮助的同语负责人徐玢老师,还有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疏忽的廖爱晚老师,那一张张脸、他或她或TA的声音,即连大侠抽中华牌香烟时的一举一动,不谙世事般的李银河老师跟我们聊过一会后,懵懂地问摄影记者,“你们是哪家媒体来着”等等细节,都鲜活存放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居然,这些还有热度?

于是,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咱们做了一个有意义的选题。正像里面一位跨性别者在微信上说:谢谢,让我们有机会被看见。

我才是要说“谢谢”的人。假如那个周三下午会上,我不是对“学者李银河公布私生活”的新闻有所好奇,便不会主动提出参与这一选题。更不会在周四一通猛灌,如一个不识水性的人,一头扎进“文海”中,竭力想抓住哪一朵浪花是“LGBT性少数人群”,哪一朵又是“跨性别人群”。即便这样,周五第一次面对廖爱晚,我还是因对这方面的知识显绌,硬生生碰了“钉子”。事后,我领会到TA的深意——既然你求助于我,就不要强调你毫无知识背景。既然你希望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常识,那么你的短板与出错,就是我教授你的最佳时机。TA用层层反问的方式,拨洋葱似的“扫盲”。终于在两个多小时里,在我硬石板般的大脑凿开一丝缝隙——牢牢把握“性别认同”,这是认知跨性别者,区别李银河与她的伴侣属于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关键核心。为此,我纪念性地将我受教的一幕,写进文章开头。

能遇见文军与然然,我称为幸运。当然然直白明了地告诉我们,性行为上,自己是“万年攻”,需要的是“万年受”,TA喜欢一切女生与“娘白受”时,诸如“现在小孩真大胆”之类的老调重弹,都会在那一刻显得愚蠢而无意义。而当另一位跨性别者自称,寻找自己的性别认同,甚至为之做手术,不过是一个人成长经历的苦恼时,我能理解对方,并立即想起然然。这名90后一直正视自己的内心,为寻找真正的自己,独立承受过痛苦、孤独,以及亲人的不认同。TA的性别认同之路,也是对“成长”这一内涵的扩充。文军则以她的善良深深打动我。特别是她告诉我,她那连小学都没读完的父母,听到“她”喜欢男人后,对她说过的那句质朴、饱含爱意的话。感染我的是文军的不纠结,她的不纠结,来自父母的包容,因而也使她对一切显得更为包容。最后,当我问她,要求以何称谓出现在文中,她表示“无所谓”,男人的身体于她,不过是一具皮囊。这种“跨越”,使我意识到关于“跨性别”的概念形同标签。虽然我们需要标签,帮我们认知,但这还止于表面。

写作前,我给远方的好友发去信息。我告诉对方,因为有这一领域的人群,才显示了生命的不可思议。

文章发表后。廖老师再次来信:有两处称谓不统一;还有,Tomboy不应解释“较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而应是“性别表达较为阳刚的女同性恋者”,对“直男”的解释应为“异性恋男人”。

信中,我向TA诚恳认错。这是我采过的跨性别者教给我的——无论存在怎样的客观原因,你还是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TA回复道:我了解错漏多可能是前后工序繁多所致……特别需要留意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吧……辛苦了!衷心感谢!

然然 图/本刊记者 梁辰

猜你喜欢
异性恋李银河同性恋者
同性恋“形式婚姻”的择偶标准
——基于对国内某大型形式婚姻网站征婚广告的内容分析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王小波的情话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
我爱问编辑
原谅,但不要勉强
云南大理同性恋酒吧低调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