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
30多年过去了,深圳从一个“水草寮棚”的渔村一跃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深圳也成了许多人热切奔赴的宝地。来自全国各地,怀揣各种理想的“寻梦人”,汇聚成了一座社会大熔炉,无论是大嗓门的东北话痨、温柔的吴侬软音,还是字正腔圆的京腔、晦涩难懂的客家闽语,甚至是来自大西南的苗音、川普,在深圳街头,你都能轻易地找到。
“你从哪儿来?”
跑步是最佳的社交方式
很多深圳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从哪儿来?”
因为在众多现代化大城市中,深圳应该是最年轻的一个,这里的人口结构也非常年轻化,因此喜新厌旧的现象很明显,稍不留神,就会物是人非,时时让你感觉生活在一个全新的城市,所以很多人见面都会有此一问。
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到一起,让深圳人总能搞出些稀奇古怪的花样,大到国家政事,小到泡吧喝酒,就连交朋友如此个人的事情也不例外。他们尤其喜欢“跑步交朋友”:来自八方的深圳人,把跑步变成了一种社交语言,一种时尚符号,一种有亲密融合感的群体活动。初到深圳,最好的社交方法就是参加跑步活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不需要别人来帮你,你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不一定要到特定的地方去,只要你有一双跑鞋,一条好的线路,就可以跑得很高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这句话,几乎成为所有深圳人的“圣经”。到深圳去参加一次跑步,你就知道深圳“跑圈”的花样丰富到什么程度了:比如有人用“咕咚运动”跑一个“祝你生日快乐”的路线图;有的用“NIKE+”跑一个苍蝇拍、一块吐司面包,或是准备奔月的一只老鼠;还有人贡献出自己跑步的全部里程数,送给另一个人,目的就是表白……
购物消费是深圳人彰显时尚的方式。最近几年特别火的购物狂欢节,就是网购热情高涨的深圳人搞出来的,甚至一度造成物流瘫痪,而实体店也不示弱,大大小小的店铺也都在极力上演“抢战”大片。所以,如果在深圳想跟陌生人聊天,最好的搭讪方式就是:“今天你买了啥?”
追求时尚的深圳人,同样也注重传统,这或许是众多移民城市最大的特色,他们喜欢过节——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过去在年关将近之时,大街小巷都会唱着民谣——“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其中的炒米饼,就是深圳人最喜欢的“沓米饼”了。老一辈的深圳本地人都知道,一听到做炒米饼时发出的“嗒嗒”声,就是快过年的时候了。
要制作炒米饼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要将当年收获的冬米洗净、晾干,倒入早已烧热的铁锅,来回翻炒至冬米露出金黄色后,再放进碓臼里舂碎。基本工作完成后,邻里乡亲就会操起小木槌一起过来帮忙,大人小孩一起动手,主妇捏饼料团装进模里,其他人则人手一个小木槌,将模里的饼料捶打、压实,此后就轻轻敲打模背,把饼从饼模里敲出来,然后在模具里再撒些干米粉以免粘膜,装填饼料捶打。经过重复循环,打饼才算基本完成。
跑步在深圳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交方式,初到深圳最好的社交方法就是参加跑步活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左图为深圳跑步社交,右图为深圳湾大桥。
“一秒钟几十万上下”
读书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深圳的清晨,整个城市还笼罩着一层薄雾,太阳还懒散地躲在海平面下,城市里的斑马线、地铁、公交车站早已摩肩接踵。大清早的各种公交车都开得飞快,要是上班族稍不留神慢了一秒,就只能望着远去的尾气兴叹了。要是偷个懒,在被窝里磨蹭几下,那就不是赶不上公交车那样简单了,而是只能“杯具”地被堵在路上……这座全国闻名的快节奏城市,堵车时间要拿个“全国三甲”什么的,估计也不在话下。
深圳人的快节奏人尽皆知,人满为患的街道,你难得看到几个步伐缓慢的行人,行色匆匆应该是对深圳最好的诠释。无论是收入低廉的工人还是腰缠万贯的老板,都特别珍惜时间,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要是谁浪费了时间,就是跟钱过不去。深圳人爱炒股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公交车、出租车,还是地铁上,你永远都能看到拿着手机时刻关注股市行情的深圳人,用周星驰电影里的话来讲,大家都是“一秒钟几十万上下”。
也许正是迎合了千变万化的性格,深圳的快节奏就连雨水也要参与。这里的雨水特别短命,来得快也去得快,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久居深圳的人都不爱带雨伞,要是刚来深圳不久的人带了雨伞,也别担心多余,深圳人会告诉你:“雨停了,你还可以拿伞遮挡太阳嘛!”
不过,这些总是行色匆匆的深圳人,也不失“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怀。漫步深圳街头,你会发现,在这座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遍布各式各样的公共图书馆,读书已成为深圳市民最热衷的消遣。根据互联网上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深圳人对读书的热情明显高于国内许多城市:在深圳,每人每天读书1小时以上的占75%;每年人均购书都在380元以上;连续20多年人均购书量居全国第一……
一般来讲,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但深圳人把读书弄得像是一种社会责任。你要是问深圳人:快节奏的生活,你们还有时间读书?深圳人绝对会跳出来对你说:不读书,你就是混日子;不学习,你就是不上进。深圳人在私下建立了很多的读书会和QQ群,大家在里面一起分享读书的经历,还要推荐书籍,不分享、推荐,就会被踢出群,结果某个会员群第一个被踢出去的人,就是深圳书界的大佬——深圳市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
不仅如此,读书会还要花心思去思考做活动,扩大影响力,比如在2013年,深圳的“后院读书会”在中国杯帆船赛期间推出的“比基尼阅读”,召集爱好阅读的朋友在海上身着泳装阅读,当时引来一片非议。如果说深圳人最初的阅读是为了适应在城市中生存的话,那么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深圳人就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了,从其中,深圳人骨子里拼搏的精神便可见一斑了!
在深圳大街上,你瞧见十个人中有一个就是老板,老板钱多了,就非常迫切物质生活,街上跑的法拉利、悍马、保时捷等各种名车随处可见。
要面子也会过日子
大都市里内心孤独的流浪者
深圳人爱闯荡好打拼,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在深圳大街上,平均10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老板们钱多了,就非常追求物质生活,街上跑的法拉利、悍马、保时捷等各种名车随处可见。到了年关举办年会时,许多大老板一掷万金眉头都不皱一下,供给关二爷的钱比养一个团队的花销都多,给关二爷买桃花送金橘是时常的事,各个势力的老板还会攀比,要是谁买少了,还会在圈子里被拿出来戏弄一番。或许正是因为深圳的有钱人多了,所以他们最看不起不会赚钱的人,这种人被戏称为“没能力”、“不上进”。
别看深圳人平时比较阔气,但也很会精打细算,甚至显得有些小气。有些人买蔬菜水果也要自带弹簧秤,哪个小贩敢差斤少量,那绝对是会撸袖子、操板凳干架的阵仗。前些日子,听到政府要实行汽车“限牌”,所有车辆上牌都要摇号或竞拍的风声时,深圳人就开始紧张起来,网上预约的号早早就全被拿完不算,还要挤爆会展中心,把众多公证员都累得头都抬不起来,深圳人抢车也是蛮拼的……
在深圳容易赚钱,但消费也巨大。特别是在深圳买房子,好不容易赚了点钱,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只有在银行贷了一笔巨款买房,那么恭喜你,“房奴”这个词儿就是说的你——在高物价高消费的深圳,你可能就要还个二三十年的贷款了。
深圳住宅屋很少有开着门的,铁门闭锁是常事,初来深圳,你甚至几个月都很难见到邻居一面,因为大家就在工作、坐车、睡觉这三点一线中行色匆匆了,所以对于来深圳工作的男人,最为憋屈,在深圳这座外地人口占一半以上的开放城市,虽是女多男少,但除了繁忙的工作,单身者很少会抽时间约会什么的,“剩女”、“剩男”比比皆是,空虚和压力或许才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尤其到了年关,深圳人的孤独感就明显流露了出来。在“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的心境下,深圳市一夜之间沦为空城,往日摩肩接踵的步行街此时也罕见一人。这时的深圳人都忙着搞“刷票”大战,面对“春运”这个全民运动会,归心似箭的深圳人也只能无奈地加入各种抢票队伍,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决定自力更生——本地各大论坛的“拼车”帖子总会适时出现,有车一族顺带捎上两三个老乡,大家分摊油钱、过路费,即使再艰难,也要一路堵车,一路嬉笑到家……因为留下来,就意味着孤身在异地他乡过年,那场面,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