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党建带动基层 社会治理创新

2015-09-10 07:22郑余良
人民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

郑余良

【摘要】 针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变化与农村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金东区以区域化党建创新带动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实效, 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體要求。

【关键词】 区域党建  基层治理  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社会发展变化和农村资源禀赋差异等诸多因素,是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考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问题和新要求。

金东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治理问题:基层党组织强弱不均,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小村,党员数量少,甚至有的只有村书记,没有村支委,这些村内无主心骨,外无助推手,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服务群众能力有限。村多村小资源分散,全区32万人口,508个村(社区),其中500人以下村307个,300人以下村120多个,公共服务难以集约,运行成本高,部分小村弱村维系困难,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金东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征地拆迁多,项目任务重,也承担着许多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但在一些弱村、矛盾多发村、情况复杂村,基层党组织攻坚能力弱,工作推进常常受阻。这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和攻坚能力。

整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化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是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

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金东区在总结赤松山区域党委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建引领、服务下延、网格管理、互帮共建”的思路建立区域党委,以区域党建带动社会治理创新。

组建组织架构。以村为主体,科学划分区域,建立86个区域党委,覆盖基层各类党组织。一是明晰定位。区域党委隶属乡镇党委,接受乡镇党委领导,与所辖党组织为指导和协作关系,主要解决靠单个组织无力解决的难题和提供服务。二是科学组建。主要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企业联建4种组建模式,其中村村联建为主要模式。根据人脉关系、区域实际、村情特点等划分区域,发挥强村、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强村带弱村。三是配强班子。区域党委书记一般由区域内影响力、带动力最强的党组织书记担任,确实无合适人选的,从乡镇班子成员、联村干部中选派。区域党委委员一般由社区内其他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

形成工作机制。区域党委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组织进行平等协商、民主议事、抱团合作,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一是组织共建。发挥强村强企的带动辐射作用,实行强村与弱村的结对帮带,选派后进村干部到先进村跟班学习、提高本领,先进村书记到后进村传授经验、指导工作。针对无合适村书记的村,实行“跨村任职”法,选派区域内先进村干部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带动区域基层党建提升。二是事务共商。建立区域党委议事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议事会,村干部、联村干部、群众代表等人员参与,平等协商、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社区各类事务。三是难题共解。对区域内重大事项、重点工作以及单个基层党组织无力解决的问题,统筹区域内所有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资源力量,跨村、跨单位开展联合攻坚,按项目分解责任、落实职责,形成“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生动局面。

搭建服务平台。统筹区域服务资源,选择中心村或规模较大村、发展有潜力的村,搭建区域群众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调解室、基层文化站等服务资源,下放证照办理、户籍计生等21项紧贴群众日常诉求的服务事项。二是建立群众接访平台。设立群众接待室,安排村干部、老党员等“坐诊”接访,现场听取意见、化解矛盾。三是建立志愿服务平台。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吸收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开展“党员公益日”、认领“公益服务岗”等形式,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多元化。

下延服务资源。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引导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向区域党委倾斜,增强区域党委的服务功能。一是下沉力量。区四套班子每人联系一个区域党委,定期走访服务、解决问题;乡镇党委会每月至少1次开进区域党委,乡镇干部每周至少3天在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值班,区机关干部每月至少服务1次。二是下放权限。将“村级事务初审权、党员发展预审权、干部选任建议权”等6项权限下放给区域党委,明确乡镇干部年度考评、提拔使用需征求区域党委意见。三是下移资源。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每年给予建设经费补助,由区域党委统筹配置。

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以强带弱、抱团合作,农民群众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以强带弱、难事共商,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区域党委发挥其协同作战、合力破难的职能,通过统筹各方合力,以强带弱、集中商议,先进带后进、先进帮后进,有效发挥了强村强企的带动辐射作用。最早试点的赤松镇赤松山区域党委,其下辖的下新屋村是一个镇干部都进不了的后进村,但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涉及该村90宗土地和39宗房屋拆迁。面对村民联合拒拆,该村干部束手无策。赤松山区域党委及时相助,发动周边村的党员干部,以亲情、友情关系分头做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取得38户签约的重大突破。

集体议事、抱团取暖,解决了以一己之力办不了的问题。区域党委把区域内的各类党组织拧在一起,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抱团合作,通过集体协商联合解决问题,使原本相互推诿扯皮、单打独斗无力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如多湖街道高教园区党委将上海财大浙江学院、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等3个学校党组织,以及学校周边7个村(社区)党组织共建。区域党委成立后,帮助学校在用水用电、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积极协调,实行治安联防,开展公益服务,有效解决了村和学校在用地、治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

资源集聚、服务集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服务。区域党委有效整合了辖区内各类服务资源,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了高效平台,有效避免了许多部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各抓各的事、各干各的活”的“单打一”现象,确保了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基本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群众能享受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下接地气、锤炼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在一线干事。全区机关干部沉到社区、融入一线,接了地气、正了风气,办了民事、顺了民意,为干部提供了锤炼作风、检验作风的平台。通过建立区级领导包干联系制度,督促区级领导常下基层走走,解决了与基层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通过乡镇党委会进村召开和乡镇干部“在村考勤”,推动乡镇力量主动沉到农村一线,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难题;通过实行机关干部服务社区,全区1000多名机关干部在基层开展服务,变原来浮在机关管理为现在走村入户服务,有效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促进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作者为浙江省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金华市金东区委书记)

责编/韩冰曦   美编/李智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
有利于基层治理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及模式创新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青海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农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思路析论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优化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