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善侃
隐形领导力是一种“不知有之”的领导力,即被领导者在感觉不到被管理、被引导、被带领、被影响的情况下,领导作用却已不知不觉地施加到了自己身上。隐性化的领导力是一种很高的领导境界,也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那么,隐形领导力如何开发?
提升领导认知力
“隐形领导力”源于上世纪西方管理学者提出的“invisible leadership”,即“看不见的领导”,也可译为“无形领导”。
在西方,“隐形领导”一般包含共同的驱动目标、个体成员对目标的崇高信仰和感情投入、汇聚集体力量的人力资源、超越个人利益的意愿等方面的含义。
我们可从领导力的构成、本质和实施途径出发,在拓展“隐形领导”含义的基础上,从“隐形领导力”这一角度对领导力作出一些新的阐释。
笔者认为,“隐形领导力”作为一种文化力,构成领导力的灵魂;作为一种影响力,体现领导力的实质;作为一种领导魅力,是实施领导力的主要通道;作为平民化领导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
许多优秀的领导干部如焦裕禄、孔繁森等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正是这种可称之为隐形领导力的无形力量。
关注隐形领导力的开发,对于提升领导境界和领导成效,意义重大。隐形领导力的开发,首先要重视领导文化建设,提升领导认知力。
任何领导力都是认知力、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统一。“隐形领导力”正是指认知力这一层面的领导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隐形领导力”是一种文化力。作为文化力的“隐形领导力”是一种领导观、领导文化。
所谓领导观,即领导理念,是领导行为的指导思想,在领导活动中起着统摄作用。隐形领导力的开发,首先要培养正确的领导人才观、群众观、政绩观、权力观,以及大局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发展思维、谋略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式。
以领导文化为底蕴的领导观,对领导力的形成起着核心作用,形成领导力的精神力量、文化底蕴。相对于有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文化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即隐形的领导力。它虽然看不见,却是领导力的灵魂,在领导力的构成中,不可缺少。
发挥“磁场”效应
从领导的本质方面考察,领导力是权力、能力和影响力的统一。其中,权力是领导力的有形方面,影响力是领导力的无形方面,能力是介于有形领导力与无形领导力之间的中介,具有有形与无形的双重性质。
领导者的影响力对于大众,是巨大的感召力、向心的凝聚力和磁石般的亲和力。它和权力不同,它不是由其上级授予的领导者的职责,自然也不具有法定的性质。
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威信,即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道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在其下属心目中所形成的形象与地位所决定的,是下属对上级领导者的信服与敬佩的心理状态。它是无形的、隐性的。但这种隐形的领导力比显性的领导力更为重要。
从实践考察:威信离开权力似乎影响不大,因为它已建立在人们心中;而权力离开威信未必行。一个领导者如只有权力而无威信,完全靠权力办事,那是很困难的。
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提出的“权威接受论”指出,领导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授予,而是来自下级的认可。上级只能授予你权力,但无法授予你威信。上级授予的权力,只有当下级愿意接受时才是有效的,因而权力归根结底是下级授予的。在向上级负责的同时,必须争取下级理解、认可和拥护。
这一观点说明:领导力不是单方面存在于领导者身上,对领导力的开发不能单纯着眼于领导者。要重视被领导者对构建领导力的作用,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中构建领导力。为此,为开发隐形领导力,必须注重构建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美国《领导力》一书的作者,在经过7500多人的调查后发现:尽管经济、行业、专业各不相同,但是卓越的领导者都具有五项突出的特质: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共同协作和激励他人。
所谓共启愿景,即齐心协力,朝向一方,共同奔向目标。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善于将理想的意图化为团队的实践。
为此,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高高在上转向领导共享,包括目标共享、利益共享、困难共享、成功喜悦共享;二是从追求“个人冠军”到旨在团队获胜,置身于团队中,而不是凌驾于众人之上;三是从居高临下解决问题转向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勇做先锋,与大家一起共同开创美好的前景。
显然,这些特质正是提升领导影响力、开发隐形领导力所必需的。领导者自身的素养好比“磁场”效应,无形而有力。通常所说的“领导魅力”正是隐形领导力的体现。
领导魅力要成为一种吸引、凝聚的力量,营造出一个活力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可信赖的氛围,并以此来激励下属潜能的发挥;要用爱心和榜样的力量去感化人,用尊重理解的心态去帮助人,用积极进取的激情去影响人,用设法提供舞台和机遇去吸引人。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隐形领导力的独特魅力。
打造平民领导力
平民领导力也可视为一种隐形领导力。这是因为,平民领导力既然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是处于与被领导者相对立状态,而是扎根于群众之中,谋求与被领导者的和谐相处,打成一片,谋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共同利益。
因而,它必然打破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绝对分明的界限,使得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角色都变得模糊化,从而实现了领导力的隐形化。
打造平民领导力的关键在于转变作风。领导作风看来无形,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足以影响一个单位,以至一个地区;影响一段时间,以至很久。
作风是人际关系的纽带。现代领导工作,不能光凭职权,更要追求一种“上下打成一片,自觉融洽”的气氛。部属和群众感受到好的领导作风,会乐于为实现领导者提出的目标而奋斗。
美国学者劳伦斯·米勒指出,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时,关键不在于如何强化管理权力,而在于对员工实施亲近。他这样描述亲近原则:“亲近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它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其上司和所在单位联系起来,只有建立了亲近,才可能产生信任、忠诚和自我牺牲。”这里所说的“亲近”,正是我们所说的隐形领导力。
作风又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具有感染、激励、带动的影响力。一种好的领导作风,能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是正派的,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这种“跟着学”,就是一种有效的影响力。
领导作风还有着“以勤补拙”、“以长补短”的作用。一个作风好的领导者,更易得到群众的拥戴。领导者具有诚信作风,恪守信用、一诺千金,就能最大限度地换取群众的信任。
成功的领导者均推崇诚信作风。李嘉诚的成功有三个秘诀:名声、名声和名声,也即信誉。华盛顿说过:“自己不能做的事,切勿轻易答应别人;既经允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这里所说的领导作风,不都是隐形领导力的展现吗?
领导文化、领导影响力和领导作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突出表现为一种影响力。依靠影响力开展领导活动,是践履隐形领导力的主要途径。
(作者系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