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鸣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和平崛起”却也不断遭遇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舆论的质疑,在国际话语权问题上,西强我弱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由于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认同,更是国际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破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困境,归根到底需要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构建做起。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困境对策意识形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所强调的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在中国崛起进程中,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良好的中国形象,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增强国家影响力,这些均涉及到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问题。当前我国正面临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不争的事实,但国际话语权本身也不是哪个国家或社会团体的特权。因此,是否能够拥有国际话语权,要看其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是否能够正确回答当今世界性的时代课题并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一、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困境及其原因
国际话语权是指一国在整个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对于国际舆论的影响和控制力以及对于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控和维系能力①。可以说,国际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掌握并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彰显一国世界影响力的关键一环。目前来看,西方话语霸权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遭到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舆论的冲击,我国的国家形象未能真实地展现在世界舞台上,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直接挑战,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以及我国自身意识形态构建的问题则从更深层次反映出我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困境。
1、国际舆论有失偏颇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都以“客观”、“公正”自居,但对于我国各种新闻的报道却并未如此,这就不可避免地让西方民众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对中国的误读和偏见。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更是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敏感的神经,他们无法预知中国的强大将给未来世界带来什么变化,甚至怀疑中国会不会施行霸权主义、会不会对其产生威胁等。因此,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是恶意的贬损自然纷至沓来。
质疑,必然包含着误解,更是一种不信任的体现。因此,在西方媒体营造的“国际舆论”面前,中国辩解的声音自然不会被世界所聆听。因此,我们加大对外投资的行为,可能会被认为是掠夺当地资源甚至是侵占世界市场;我们对外传播民族文化,可能会被认为是刻意输出价值观甚至是文化侵略行为;就连我国常规的军事演习也可能会被夸大为怀有图谋的军事挑衅行为②。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国际舆论冲击下,我国的“国家声音”在国际话语平台上基本处于“失声”状态,而与此相关的国家形象,自然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
2、西方中心论的影响
所谓的西方中心论,是指西方随中华文明在近代的落伍而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殖民化后逐步形成的优等心理。它通常认为西方文化的特征和价值带有某种普遍性,可代表非西方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优于并高于非西方文化③。从历史上来看,西方中心论从兴起到全盛,即便再到20世纪以来开始受到各种批判,其对整个国际舆论的导向性以及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支撑性一直存在且影响颇大。另外,除了它对中国所直接造成的“话语困扰”,中国本身对其的态度也值得思考。从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船坚炮利及商品投资等,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纷纷涌入中国,对此我们提出了“中体西用”、“中西结合”等。正如郑永年教授所说:“多少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互相竞争的都是来自于西方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来自本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到今天为止还是空白。缺失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展现出来”。
3、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缺乏国际认同
国家的外交话语不仅是一国进行外交实践的工具,也是在外交中彰显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外交话语之所以能上升到一种权利,形成国际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④。
时至今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是整个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使我国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可能,加之近年来我国外宣的硬件设施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化,“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形象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本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但为什么中国依旧处于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如何阐释自身的强大与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看法和观点,成为我国外交面临的一大挑战。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关键,已不仅仅是“如何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说的内容从根本上能够被世界所认同,即我国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被世界所认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此进程中往往以经济、科技和信息为载体而对我国进行大肆的文化渗透,鼓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给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我国人民的思想出现多元化现象,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得不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因此,中国崛起何以获得国内国际整个大环境的支持?归根结底需要让世界愿意聆听中国声音,并接受、认同以声音为载体的传播内容。因此,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当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做起。
二、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
1、加强理论创新以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这必然会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提出新课题、新挑战。另外,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多种意识形态共存的局面,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世人心中认同感的下降。因此,从根源抓起,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加强理论创新以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首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应该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科学地概括总结出中国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思想理论水平。同时,还要确保我们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以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另外,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交流和最终的价值认同,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应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引导整合,吸收其中积极且符合我们自身发展的内容。具体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认识并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形势、新特点,大胆吸收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具有更加丰富的理论形态和思想内涵。
2、构建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际话语体系
从传播好中国声音到塑造好中国形象,这是从传播外交话语到争取国际话语权的体现,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其前提,而构建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际话语体系则更是关键。众所周知,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我国外交话语的价值取向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构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首先,从外交与内政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在外交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国际生产活动对国际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即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关“和平共处”、“国际新秩序”、“和谐世界”等理念和话语基础上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⑤。另外,外交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外交中的意识形态不是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简单照搬,同时也不能违背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因此,构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既需要体现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又要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时,对一些发源于西方且现已成为代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话语,如“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要进行主动吸收而非盲目排斥。同时,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这些抽象话语以具体的观念,进而在这些旧话语新观念中进行议程设置,并在国际上争取对这些基本话语的定义权和议题设置权,为在整体上赢得中国国际话语权打下基础⑥。
结语
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也是中国崛起所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国际话语权的确立与国家实力息息相关,但并不等于经济实力强大后必然有话语权。因此,面对当前“西强中弱”的严峻国际舆论形势,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已成当务之急。从当前面临的困境出发,分析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在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简言之,中国只有首先明确向世界“说什么”,才能正真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①杨朝钊、梁一戈,《试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J].《新闻世界》,2013(12)
②③张志洲,《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J].《当代世界》,2012(7)
④梁凯音,《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
⑤李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
⑥陈以定,《当代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建设与国际话语权建构——基于中国外交话语分析的视角》[J].《学术界》,2012(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