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艳秋
【摘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有些网站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平淡无奇的事件大肆宣扬,夸大事实本身,制作煽情、夸张、暴力、怪诞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这种做法被广泛使用成为流行趋势后,“标题党现象”也随之诞生。本文分析了“标题党现象”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党成因对策
一、网络新闻的“标题党现象”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乐于使用网络了解当前世界发生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通过读新闻标题,受众可以迅速知道新闻的内容,节省了时间并了解更多的信息。但由于网络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新闻发布者利用网络快速这一特点刊发不良标题,进而出现了“标题党”。
“标题党”最初作为一种网络娱乐现象,能达到使网络受众的思维产生强烈反差并最终会心一笑的特殊效果。目前,“标题党现象”已遍及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等诸多领域,更呈现出从娱乐主体向新闻传播主体、从娱乐现象向新闻传播领域蔓延之势。
二、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的制题手法
网络社会新闻中,“标题党”为追求商业利益,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造成轰动效应,在新闻标题上运用多种手法达到其目的。以下是几种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的制题手法:
1、多用夸张的手法
这类现象大多是以歪曲原意、以偏概全、夸大事实来故意制造轰动效应。在新闻的标题中运用夸张、反常的词语修饰,以达到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的目的。
比如人民网2014年4月2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武汉大学生学小龙女“睡钢丝”一条绳1550元。这则新闻当事人是该校体育学院大二学生,主修武术,是武汉地区最早玩扁带的一批人。“走钢丝”的学名叫扁带运动,器材花费1550元。但从标题却看不出此篇新闻的内容。
2、多和情色搭边
这类现象多把“少妇”、“性”等字眼放在突出位置,将这些与性有关的词放在标题中。
比如2014年4月14日新浪网发布一则新闻题为“少妇怀疑丈夫出轨喝1斤白酒后欲跳楼”;4月12日发布题为“男子与女网友一夜情后拿裸照敲诈10万元”;中国新闻网2014年4月9日发布“52岁男子迷恋同村17岁少女4度爬电线杆示爱”等等。
3、好与热点人物、事件搭边
“标题党现象”总与大家所熟知的演员、歌手、模特等,或与这些名人有关的事件相联系,肆意的将这些明星的生活配以与内容不符的标题,运用夸张的词语、不符真相的图片与事实的手段呈现在受众面前以博取受众的注意力。
如:2014年4月21日,来自新华报业网的一则消息“谭晶破失踪乌龙老公确系院士邓中翰”;同日,来自凤凰网娱乐的一则题为“经纪人:谭晶丈夫确系中国科协副主席邓中翰”的新闻;网易娱乐也爆出独家新闻“谭晶目前在京休产假孩子还不足百天”;来自南海网(海口)也发布一则新闻:“谭晶生子心中委屈万分受山西籍女演员做高官情妇传言影响”,前瞻网爆出“谭晶生子否认失踪谣言传老公邓中翰高官落马原因”,通过这些新闻标题我们就能看出,大家对于公众人物的关注度过于高涨,将无中生有的事拿出来曝光,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4、运用恐怖手法
“标题党”还运用恐怖的词汇放在新闻标题中,将信息传递给读者。这样做不仅不能够让读者清楚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反而会让读者产生恐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大河网2014年4月21日发布了一则题为“本欲争‘文明’奈何一地血”的新聞,并附有一组照片,其内容是当地人为争创“文明县城”突击执法,手段简单粗暴激化矛盾,19日晚苍南官方通报:4月19日上午9时许,灵溪镇城管局组织人员在大门路与康乐路交叉口执法时,发现沿街一商户把煤气灶等商品摆放在过道上,存在违法占道经营行为。执法人员当即要求商户按规定摆放商品,停止占道经营,该商户不予配合,并阻挠城管的执法。其间,黄某刚好路过此地,并用手机进行拍照,在执法人员要求其停止拍照行为无果后,双方发生冲突。冲突中,黄某受伤,引发附近群众的围观。执法人员报警,县110及时赶往现场进行处置,120第一时间将黄某送往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然而,在网络媒体上,记者过多的描述现场惨乱的氛围并未清楚的了解事实就根据所看所听到的部分事实撰稿报道。
三、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
1、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现象”的成因
一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二是网站编辑为拉动点击量“大动脑筋”。网媒受众的阅读习惯,与纸媒受众有很大不同。上网浏览新闻的人,更倾向于快速阅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很多网民看新闻时只看导语,甚至只看标题。这决定了网站编辑为拉动点击量,必须在标题上“大动脑筋”,形形色色的“标题党”随之产生。正规门户网站在与纸质媒体签订供稿协议时,往往约定原文不能改动,但标题可以适当修改,这让一些网站“大有可为”。
三是网络受众更喜欢社会新闻。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受众阅读的选择性比传统媒体更大,自主性也更强。受众选择网络媒体的目的绝大多数是因为网络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在网络环境中新闻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社会新闻的受关注度大大增加,社会新闻的数量及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为了投其所好,抓住一般人的好奇心理,“标题党”根据社会新闻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生动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在社会新闻标题上用足心思。也正是因为网络中社会新闻的泛滥,才逐渐滋生出“标题党现象”。
四是网络环境是适宜“标题党”生长的土壤。社会新闻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内容是受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它的内容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突出新闻的接近性原则。受众能身临其境的感受社会新闻所反映的新闻事实,并从阅读该类新闻中体会更多的趣味性。社会新闻阅读起来轻松易懂,网络中的大量新闻以标题链接的方式罗列在网站主页或者弹出框中,新闻标题是否吸引人决定了点击率的高低。
2、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现象”的危害
“标题党现象”事出有因,但社会对其不会听之任之,更不可以为其开脱和辩护,相反,我们必须认清“标题党”的危害,在网络传播实践中自觉抵制“标题党”之类的做法。
(1)对于网络社会新闻写作的危害:“标题党”利用华丽的标题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除了标题只剩下空洞的内容,为迎合受众的兴趣,不惜将不真实的或部分真实的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在网络新闻的读题时代,一则准确性很高的新闻标题现实意义显得更加重要。然而,“标题党”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却有意忽略重点,只将能够提高点击率,引起受众注意力的标题呈现出来,对受众造成误导。
(2)对网络社会新闻公信力的危害:“标题党”的标题夸张、失实、离奇,虽然有吸引受众眼球的效果,成为增加点击率的工具,所要传达的信息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只要能够吸引人,标题的内容就可以随意的浓缩、组装甚至替换,大部分是将普通的词语向刺激诱惑的词语演变,正是基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现象”降低了其公信力,使得新闻收视失去必要的严肃性,休闲化、娱乐化特点更为突出。
四、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对策
网络社会新闻的“标题党现象”是一种病态的文化,虽然它的形成有着社会现实根源与复杂的媒介原因,但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针对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党现象”的上述危害,这里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从自身做起,做好监督工作,为受众呈现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娴熟的业务素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其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监督媒体的行列中,进一步完善公众对媒体监督的体制机制,促使媒体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有效预防和及时修正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失范现象。
再次,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制约监督作用,不仅需要及時交代宣传的大政方针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应在新闻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制约监督机制,严格取缔“标题党”等不良现象,保证新闻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使治理新闻传播失范现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最后,在改善网络新闻传播的宏观环境方面,国家和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打击假新闻,对蓄意制造“标题党”引起混乱或欺瞒读者的媒体和相关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②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③蓝鸿文:《专业采访报道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④彭朝丞、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M].新华出版社,2005
⑤徐文静,《浅析网络新闻的“标题党”现象》[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1)
⑥郭璐、薄立伟,《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对受众阅读心理的影响》[J].《新闻界》,2011(7)
⑦王辰瑶、金亮,《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J].《新闻记者》,2013(2)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