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鹏涛
刚刚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可谓亮点纷呈。特别是首次将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结合起来,针对本市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况进行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薛潮副主任作执法检查报告,市政府时光辉副市长作工作报告、出席专题询问会议并现场回答问题,组成人员边审议边询問,不断的改进完善让我们感受到民主法治进步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形式,专题询问始于2010年6月,全国人大首次对中央决算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因为专题询问比询问议题更加集中、准备更为充分、过程更为公开透明、也更富实效,而且比形式、程序过于严格的质询更富灵活性,很快便为各级地方人大所效仿,成为人大监督“武器库”中的一件利器。同时,也因为专题询问的初创性,拥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成为人大监督工作探索创新的重点。在推进专题询问的过程中,上海市走在了各省市的前列,较早在地方人大层面开展专题询问,并持续探索了多种组织形式,取得良好效果。在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中,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专题询问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通过询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这就对专题询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全国人大又一次为地方人大树立了榜样。在2014年12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马凯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参加专题询问,现场回答问题。在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制定的有关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每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协调,安排1-2位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政府分管领导作工作报告、出席专题询问会议并现场回答询问,无疑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性,提高专题询问的监督实效和组成人员履职的积极性;对政府领导来讲,也能够更加全面直接地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并通过回答询问,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互动,就有关工作展开更为充分地交流。
考虑到上海市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如何保障老年人权益、发展老龄事业,一直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为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政府不断提高老龄工作水平,结合探索改进专题询问组织形式,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建议在全面总结以往专题询问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全国人大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在第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对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作进一步改进,除继续请分管副市长列席专题询问会议并在询问结束后作简要发言外,还请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作工作报告,并在专题询问会议现场回答问题,对应地请常委会分工联系的副主任作执法检查报告,以充分发挥专题询问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建议提出后,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在党组会议上听取了有关事项的汇报,要求办公厅、有关委员会和市政府办公厅、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听取有关方面和领导的意见;有关委员会在执法检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为市政府领导参加专题询问做好准备工作。经市委同意,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6月17日下午顺利开展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况的专题询问。
会议历时三个小时,共有16位常委会委员、2位代表向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多个政府部门提出30多个问题,并有多个追问,其中4位委员向时光辉副市长提问。相关政府部门逐一对问题进行了回答。最后,时光辉副市长集中回答了4位委员的提问,表示老龄工作要切实做到以老年人为本,把老年人的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老龄工作中,要注意从上海实际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政府部门相关资源、政策的整合,形成合力。关于医养结合、公交优待,时光辉副市长也介绍了市政府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并表示接下来会对委员和代表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梳理,吸收运用好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的成果,更好地促进上海老龄事业发展。会后,多位常委会委员对专题询问的效果表示了肯定,认为专题询问开展得很好,为上海老龄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创造了条件。
专题询问作为一种在询问基础上产生的、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的工作形式,给监督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我们要始终把握专题询问的宗旨,不是给政府“揭短”,而是促进政府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推进制度的改革创新和不断完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专题询问创新才不会是无根之水,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专题询问将来的形式才会更加丰富,询问的面才会更宽,参与的面才会更广,询问现场的互动性才会更强,专题询问的效果也才会更加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