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雪
【摘要】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极具特色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望海楼》,通过惯有的评论框架加强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构建,使得国家形象传播效果更加高效。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望海楼》2010年到2014年间的评论文章进行分析,从评论框架角度切入,探讨《望海楼》塑造的独具特色的评论框架。
【关键词】望海楼国家形象框架理论
一、《望海楼》简介
《望海楼》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05年1月1日创立的时事评论专栏,位于一版的显著位置,周一到周六每日一篇,评论世界关注的中国大事和以中外关系为主的世界大事。
《望海楼》的定位是面向世界、解释中国,是一个负责对外宣传的国际评论专栏。它是中国参与国际舆论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传播、塑造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经过十年的发展,《望海楼》已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旗帜和眼睛,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201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展的创刊以来第一次大型的读者问卷调查中,《望海楼》成为读者最喜爱的评论专栏第一名,不仅受到读者的认可,也受到了其他媒体和业界的认可,《望海楼》的多篇评论文章被国内和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同时《望海楼》也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专栏奖,这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专栏奖。《望海楼》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
二、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望海楼》的评论文章进行分析。选择《望海楼》从2010到2014年的评论文章作为总的研究对象,因为《望海楼》栏目于2005年设立,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栏目,因此将2010年开始的《望海楼》栏目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其稳定性和可研究性更高。
本文采用构造周的抽样方法。由于《望海楼》除节假日以外保持周一到周六每天一篇,所以以星期一到星期六为一个结构周。按照构造周的抽样方法每年抽取两个构造周即12篇共60篇文章。
三、评论框架分析与结论
通过文本分析,结合文章的出发点、立场和观点,现提炼出下列几个框架:
1、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评论框架
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评论框架是基于我国希望建立起良性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国际伙伴关系和良性的国内发展环境的立场进行观点阐释。文本分析发现,该评论框架是《望海楼》惯常使用的框架之一,有24篇评论文章采用了此种框架,其中有22篇涉及的是国际议题。相较国内议题,该评论框架普遍应用于国际议题,特别是涉及国家關系的议题。如《三国总理齐访华说明什么》(2013年10月22日)的评论文章,通过俄罗斯总理、印度总理和蒙古国总理访问中国的事件阐述国家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要顺应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的观点;《中美俄三国如何舒适相处》(2014年5月26日)的评论文章,通过冷静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提出了“大国相处首先要相互尊重”、“大国相处讲求包容”、“大国要推动合作”的观点;《中美两军要不畏浮云遮望眼》(2014年8月28日)的评论文章,以中美召开公海海域空军军事安全行为准则会议为由头对中美两军关系进行讨论,提出了“需以交流合作逐步化解分歧,通过交流合作逐步建立和增加互信”的观点。
除了国际议题,涉及国内议题的评论文章如《“同源”通两岸“水袖”舞中华》(2010年6月2日)中也提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工作要放到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中去,两岸互提携,互相关照,以一家人的身份去国际上闯荡亮相”的加强合作、友好互利的观点。
可见,作为党报海外版的评论栏目,《望海楼》的评论框架塑造出一个友好互利、重视合作的中国国家形象,并且该评论框架始终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和立场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外交领域还是基本国策中,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始终是政府一贯坚持的,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互利也是政府的一贯态度,只有如此才能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良性的互动,促进本国发展。
2、维护国家形象权益、辩驳回应的评论框架
维护国家形象权益、辩驳回应的评论框架是基于面对负面声音、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应立场进行观点阐释。《望海楼》作为一个面向国际定位的评论栏目,需要将自身放置于世界语境中,而当今的国际语境呈现“西强中弱”的特点,虽然中国处于舆论较为弱势的地位,但是中国不能放弃发声,反而应该更加积极地发声。并且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对中国的质疑乃至误解的声音也是存在的,对于这些声音做出回应和反驳是必要的,这在维护国家形象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塑造国家形象。因此该评论框架是另一个较为常用的评论框架之一,有14篇评论文章采用了此框架,其中有13篇涉及国际议题,1篇涉及国内议题。如《“毫无逻辑”的逻辑》(2010年1月9日)的评论文章中对英国《卫报》中提到的“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全球经济在2007年到2009年陷入崩溃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回应,提出了“对待经济现象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少说‘毫无逻辑’的话,少搞替代性宣泄,少搞西方‘抓女巫式’的游戏”的忠告;《没有理由唱衰中国经济》(2012年3月29日)的评论文章中对国际社会中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列出理据予以反驳,提出了“中国经济正稳步向前。前面的路是艰险的,也是充满希望的”的观点;《美欧乱挥“双反”大棒必自伤》(2012年10月12日)的评论文章中论证了美欧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调查是损人损己的行为,也展示“中国政府必定在国内消费和开拓新市场方面采取措施,以保住这个产业”的决心。
在涉及国内议题的1篇评论文章中也采用了此种评论框架,《中国人的君子风度》(2011年3月8日)的评论文章从中国人的风度和品格讲起,回应了国际上质疑中国帮助欧债危机国家的声音,重申了“中国人在国际上作为的标准,简言之,一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符合中国的发展国家身份”的观点。
3、展现中国形象、自豪自信的评论框架
展现中国形象、自豪自信的评论框架是基于对外全面细致、有重点地展示中国国情和发展情况的立场进行观点阐释。《望海楼》是一个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全面并且有理据地呈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的同时也重新建构了受众心目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因此該评论框架也是《望海楼》常用的评论框架之一。有10篇新闻评论文章采用了此种评论框架。这些评论文章还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进行自我肯定、展现中国进步和成绩的时候,入情入理,以实例实证来支撑整个评论框架。如《中国投资者为何成功率高》(2013年11月1日)的评论文章中,提出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强调了“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投资王国’,成为投资者的坚强依靠”的事实;《共和国的新姿态》(2011年1月4日)的评论文章中,列出了中国发展取得的各种成就并给予数据支持,提出了“2010年的中国的璀璨不得不让世界为之惊叹”的观点。
4、促进世界和平、公平正义的评论框架
促进世界和平、公平正义的评论框架是基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立场进行观点阐释。中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也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因此中国也承担着国际责任和义务,促进世界的和平、公平正义是其中的义务也是中国在外交、军事中一以贯之的原则,积极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中国想要塑造的国家形象之一,因此《望海楼》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其中有6篇评论文章采用了促进世界和平、公平正义的评论框架。这些评论框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议题的讨论,向受众展示了一个有见地、坚持正义的理性的国家形象。如《中国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2011年9月14日)的评论文章中一再重申了中国支持利比亚人民独立自主的选择和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事实;《西方对叙利亚欲以何为》(2011年11月29日)的评论文章中提醒西方国家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
5、直面问题、修正完善的评论框架
直面问题、修正完善的评论框架是基于直面问题、修缮提高的立场进行观点阐释。人无完人,国家也是同理,总有自身不足和缺陷,中国在国内或国际事务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又会怎样应对这是国内受众也是海外受众都很关心的问题之一,并且呈现、塑造一个会自省反思的国家形象也是有利的。共有5篇新闻评论采用了直面问题、修正完善的评论框架。从问题出发,进行反思自省,展现了一个更完整的中国形象。如《埃博拉考验国家动员能力》(2014年10月21日)的评论文章中,从埃博拉疫情反映出的国家动员能力欠缺的问题推及到中国自身,提出了“看看外部世界比比皆是的反面教训,我们面临的形形色色挑战,我们需要时时警醒自己消除贪图安逸心理,警醒自己提高辨别能力”的观点。
结语
《望海楼》新闻评论基本的五种评论框架分别是: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评论框架;维护国家形象权益、辩驳回应的评论框架;展现中国形象、自豪自信的评论框架;促进世界和平、公平正义的评论框架;直面问题、修正完善的评论框架。这五种评论框架使得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显得更具持久性和统一性,并且这五种评论框架都侧重于价值的传播,而价值层面在构建国家形象上处于核心地位。国家形象是传受双方意识形态博弈的结果,如果一致性较高,就可以形成优先式解读,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如果一致性较低,则会产生防御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阻碍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传播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直接依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灌输,这样会引起反感,应该多塑造承认不同价值观存在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隐蔽和高效传播的评论框架。
参考文献
①王培培,《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J].《青年记者》,2009(7)
②曹友元,《基于金正日逝世报道的网络专题框架分析》[J].《东南传播》,2012(3)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