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
郑州召开水价上涨听证会,不出大家所料,又是一致通过。出乎大家预料的是,听证会玩出了硝烟味,现场派了大量安保人员,大量记者被拦在门外。在这样的关照下,与会代表再一次表现出舍小家顾大家,充分考虑当家者难处的精神,对涨价投了赞成票。
在经历无数个逢听必涨的听证会以后,如今的听证会正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和生存危机。
代表人选虽然是报名的,但具体人选是有关部门定的,公众无从知晓他们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程序被选入代表队伍的。民间反对声如涌,听证会上却一团和气,不能不让公众对代表产生的过程产生质疑。在这样的制度下,该表达的意见表达不出来,民间的呼声无法传递到会场,哪怕有那么几个胆大的代表敢直言不讳,却因势单力薄,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样的听证会肯定无法让公众满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听证会只会更糟。听证会再怎么不好,它还在聚光灯下,有关部门还得承受压力。在公众的眼皮子底下比暗箱操作要好,公众的意見可能无法在听证会上充分表达,但借助于网络,至少能让决策者多一点敬畏。
从根本上说这不是听证的错,听证是个好形式,用得好,它其实可以平抑垄断者的力量,比如,如果民间代表可以再多一点,产生的过程再公开一点、广泛一些,暗箱操作的空间就会少一些。媒体记者多一点,谈及涨价的理由时就会慎重很多。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听证会是否合格,反对声音有多少更具说服力。
公众并不是不能接受涨价,接受不了的是稀里糊涂的涨价,更不能接受听证会成为掩盖争议、将一场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的会议包装成民意的做法。听证会,不能被利益绑架了,也不能被权力绑架了。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其实起的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那么,谁会在这样的决策过程中居于强势、支配的地位,这是不言自明的事。
这说明没有一个很好的权力与权利的架构,像听证会这样的民主决策过程也会流于形式,没有在深层次上的改革,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也会被架空。权利不可能建在一片沙地上,而我们的听证制度恐怕恰恰缺少的是对权利实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