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让“奇葩”野蛮生长

2015-09-10 07:22赵晓兰
环球人物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东蔡康永高晓松

赵晓兰

主持人马东:“这个我不同意,我是老板,你要听我的。”

选手:“没关系,我是‘90后’,反正你会死的。”

嘉宾蔡康永:“你希望別人把你看作是一个优雅有气质的人,可惜你不是啊!”

选手(翻白眼):“你怎么说话呢!”转头向导演告状:“你不是说他们3个都会用祥和的态度对我吗?”

……

这是最近爱奇艺自制节目《奇葩说》中的片段,它是一档火力十足的脱口秀,展现年轻人就争议话题之间针锋相对的激辩,也有3位导师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的舌战。

2014年11月29日,《奇葩说》开播当晚,导师团里的3位“60后大叔”清一色地穿上了苏格兰长裙、白色长袜,以另类的“惊艳”造型亮相。开播不到两个月,视频总播放量就轻松破亿,“奇葩”选手们获得高度关注,每期的话题也在社交网站上持续发酵。节目迅速成为各方关注的“综艺黑马”。

《奇葩说》的主持人、策划者是如今担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相比较高晓松、蔡康永这两位早已名声在外的“大侃爷”,马东的表现一点都不逊色。这位从央视走出来的正儿八经的主持人,在这档网络节目中成为了插科打诨的搞笑能手,又显示出绝佳的现场控制能力。比如说在他看来,像“你会死的”这种话,就并非年轻人不懂得尊重,而正是他们当下的语态。蔡康永评价他:“就像衡山派的莫大先生,悠悠琴声中就刺出一剑,气度非常从容。”

环球人物杂志:据说节目最初的创意是你和高晓松在饭后闲聊中产生的,为什么选择“奇葩”这个切入点?

马东: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人最大的价值是与众不同。我们就是要用“奇葩”去框定和寻找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或经历不同,或感受不同,或天赋不同,总之,他们有力量让自己不同,在人群中能被人很快识别出来。《奇葩说》追求的不是“出格”,而是“破格”。

环球人物杂志:用什么标准去寻找和选拔这些选手?

马东:唱歌跳舞这样的选秀节目,总有相对明确的标准。说话水平的高低却很难衡量,没有什么超越与不超越,多样性是我们追求的。整体上来说,这些选手都招人喜欢,同时又特立独行。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选择高晓松和蔡康永这两位搭档?怎样评价你们三人之间的化学反应?

马东:我们三个都爱看书,有一定的人生积累,嘴皮子也都还算好使。如果纯粹做一个娱乐节目的话,我们会考虑请娱乐明星。但我们做的是谈话类节目,同时又希望通过娱乐这种形式来传递价值、沉淀文化。

晓松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人,有独立的观点,很难有人能改变他的立场。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每一场选择正反方观点时,康永都说“晓松你先选”,因为晓松的观点性特别强。而康永的讲话是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地打动你。所以一个强势的高晓松和一个包容性强的蔡康永来对抗就会很有意思。

环球人物杂志:节目设定的一些议题,像“这是不是个看脸的社会”“揭发同学作弊致其被开除”“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更不能接受”“是否应该杀死一个人去救100个人”等,不少在微博话题榜名列前茅,在节目之外引发争论,这些话题是如何产生的?

马东:我们的合作媒体知乎、微博等都会定期给我们几百个网络讨论热度高的话题,再经过解题老师的筛选,选出几十题重新放到网上征集网友的意见,投票选出。对于那些一方观点呈现压倒性的问题,我们是肯定不会选的,因为没有争论的必要。我们所选的话题都是能够代表两种群体,而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我们想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然后再去展开一场口腔的体操和思维的体操。

环球人物杂志:当议题趋于极致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展现人性?

马东:是的。我们要的不是公平,而是过瘾,还原生活里的一种极致状态,让节目尽可能遵循自己的轨迹野蛮生长。

环球人物杂志:你刚才说,希望通过娱乐这种形式来传递价值、沉淀文化。希望传递什么样的价值?

马东:娱乐没有什么可耻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娱乐的事情,但要有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天看来都是文化,但在当年都是娱乐。《奇葩说》除了娱乐性外,传达的价值主张都是在探索这一代年轻人内心世界和人生观的基础上,让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加精准的见解和把握,在别人的辩论中找到自己的维度,也学会更加包容地去看问题。

我们很多话题能够引起在场所有人的沉默,而不是欢呼。在我看来,全场陷入沉默的时候,正是这个节目最有魅力的地方,因为双方辩论让人们开始思考了。

马东生在一个文艺之家,父亲马季是著名相声演员,母亲于波是一名音乐编辑。父母虽是文艺圈名人,但很警惕孩子身上的优越感。很长一段时间,马东和他的朋友们有一种默契,就是从来不提他的父亲。

马季在文艺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大概是太知晓这个圈子里的酸甜苦辣,所以并不想让儿子涉足这个圈子。1986年,当马东去澳大利亚留学时,他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

出国前,马季给马东写临别赠言,回忆起他13岁时迫于生计,只身去上海当学徒的艰辛。他对儿子说:男子汉应该自己闯荡,但外面的世界很花哨,始终要严于律己,不忘本分。

在异国他乡,马东不仅要解决语言文化的差异,更要解决生计问题。有一阵子,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冲到车站赶头班火车,下车后走一个多小时到一个皮件厂打工。工作的内容是把袋鼠的睾丸皮处理干净,制成女式钱袋。

虽然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他喜欢的却是文学和艺术,尤其喜欢听传统相声,看《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自己更是锻炼了一副好口才。1996年回国,马东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辗转进了文艺圈。

刚回国的时候,马东感到不习惯,一度不知道该干些什么,陷入了迷茫,体重也飙升到了200斤。当时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主持人李静建议他干主持。马东心想:“你骂谁呢,就我这形象?”——那时在他的印象中,主持人都应该是俊男美女、光鲜亮丽。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东碰到了湖南卫视的台长,了解到他们正在策划一档谈话类节目《有话好说》。这个反映现实问题的节目吸引了马东,他主动请缨,从此入了电视这一行。

在湖南台两年,马东不但积累了经验,更收获了一段美好姻缘——妻子彭小盛正是这个节目的编导,在工作中两人相识相恋。2001年,马东加盟央视《挑战主持人》,渐露锋芒,后来又主持了《文化访谈录》《汉字英雄》等节目。

“父亲一直希望我当一个正直的普通人,但我最终违背了他的意愿。”2006年12月,马季因心脏病去世。2009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从没跟父亲学过相声的马东担任了语言类节目导演,并表演相声《五官新说》,借此向父亲致敬。

当了十几年主持人,马东对这个工作的看法已经完全改变了:“一个好的主持人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而不能只是个站在镜头前的‘肉喇叭’。”他自己的主持风格也越来越娴熟。他将相声的“说学逗唱”融入到自己的主持风格之中。有人评价说:“主持人马东长得既不帅,也不酷,有时候还显得憨態可掬,但是他在中国电视主持界却声誉日起,靠的就是他明快的现场判断力和犀利的思维。每次面对选手、观众以及评委的挑剔目光时,幽默机智的马东总有一种处变不惊的松弛。”

2013年,马东离开央视,加入了爱奇艺,担任该网站的首席内容官。他将自己的这种选择视作“40归零”的一个新尝试:“我是一个靠好奇心生活的人。从主流媒体辞职,进入新媒体,我的世界变化很大,但我内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还是在寻找那种满足自己好奇心和新鲜感的事情去做。商业和市场意识是我原来缺少的,经历了一个紧张的学习过程,我还是回到了一个内容创作者的思维模式,努力去为用户和观众创作能给他们带来惊喜的节目。”

作为首席内容官,马东要配合老板采购视频节目的版权,负责各频道的设置和运营,也要负责网站自制节目的策划和制作。“他是一个能粗能细的人,既有宏观思路,又有着微观的场控能力,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事无巨细。”《奇葩说》的制片人牟頔(音同“迪”)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播出快两个月,观众们开始发现这个“奇葩”节目隐藏着一条并不奇葩的主线:不管开起玩笑来如何无底线,但最终往往会将话题引至严肃的讨论。有一期话题是:是否应该杀死一个人去救100个人。场景设置为:有两艘船只能有一艘存活,其中一艘船上有100人,另一艘上有一个人;第一艘船上有个按钮,可以选择炸掉后者。开始,康永选择牺牲一个人救100个人,但最后他改变了立场。他说,当他看到选择该炸的人居多的时候吓坏了,觉得这是向大家传递关键价值观的时刻。“你按下那个按钮,是作为;你不按,是不作为。我们做人的底线是要守住那个不作为,有所不为。”

这正像马东说的:“这个节目的规则是‘看心情’,但关键时刻要‘大节不辱’。”

猜你喜欢
马东蔡康永高晓松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维修与保养技术
友情
高晓松将客串《白夜追凶》第二部
找个理由帮朋友
有时,说的比做的更重要
教 养
发现
高晓松醉驾的反响
正在到来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