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林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科学地预设探究情境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思维的跨越,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科学预设;探究情境;探究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34-1
一、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析疑解惑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产生学习动机和动力。本次课程,若没有课前的学案,学生就不会自己预习,独立思考,查阅参考书去完成学案,那么他对这道题或许就没有疑问,即使有疑问,若没有课堂上给同学机会或平台进行讨论,他可能就把问题埋在心里了。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能结构,在遇疑惑知识点之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索,这样在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如:在《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中,在“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探究过程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对于C(s)+CO2(g)2CO(g)△H>0。①压缩容器的体积为原来的1/2,平衡如何移动?②恒温恒容的情况下,充入稀有气体,平衡如何移动?③恒温恒压,充入稀有气体,平衡如何移动?学生在层层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本质原因。
二、巧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中,巧设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逐步得到结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在“活动与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新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验习题,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灵活多变地进行探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精神。
如:《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三单元“醛羧酸”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探究问题: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如何测定新居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超标?测定原理: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KMnO4(H+)溶液因被还原而褪色。化学反应为: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提出问题:①你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方案?需要用到哪些实验仪器?哪些药品?②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和H2C2O4溶液,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外,还需要哪些仪器?③除KMnO4溶液和H2C2O4溶液还需要的试剂有什么溶液?④实验装置中各个仪器内放的试液是什么溶液?⑤利用你设计的装置实验测定时,应该如何进行操作?⑥若试剂瓶内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已知,实验时还需测定的数据有哪些?⑦请你提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对实验原理更加深入地认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得到锤炼。
三、设计探究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推测
在教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二单元《电解池》一节时,笔者准备一份学案,课前发给学生完成,以便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中有一道反馈练习是这样的:用石墨做电极电解AlCl3溶液时,下列电解液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这道题先简单分析电解过程:
阴极:2H++2e―=H2↑
阳极:2Cl--2e―=Cl2↑
总反应:2AlCl3+6H2O=2Al(OH)3↓+3H2↑+3Cl2↑
最后溶液中应有Al(OH)3并且不会溶解,因为没有多余的OH―,所以沉淀不会溶解,溶液pH约为7,所以选A、D,标准答案也是如此。
可是有些学生在自学学案做这一道题时考虑得更多,并在讨论课上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电解过程中虽然阳极产生的是气体,但因Cl2能1∶2体积溶于水,会不会有Cl2溶解在溶液中呢?如果那样溶液的PH怎么会约为7呢?应小于7才对,或者若溶液酸性太强,Al(OH)3沉淀还能存在吗?阴极若不断有H+得电子,则会源源不断产生OH-,那么生成的Al(OH)3不会溶解吗?我只是引导他们:“那既然大家有疑问,我们接下来要怎么才能知道哪种分析是正确的呢?”很多学生都马上想到了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也有一部分同学提出网上查询一下,我对他们提出的意见都表示支持。对于同学提出用实验来验证该题目答案的建议我非常高兴,也很支持。随后,便引导他们科学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了实验的可行性,并联系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用U型管做容器,石墨做电极,12V的直流电源电解1mol/l的AlCl3溶液。学生做出的实验证明,该题目的正确答案应是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PH不可能等于7,应小于7。此外,学生还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分析,为实验现象找理论依据。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学还提出更多创意,提出了实验的改进方案,如增大电压或增大溶液浓度会不会缩短实验时间,实验现象更明显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师熟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有效地科学预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主动研究,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实践者与研究者,达到有效教学课堂最大效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