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伟
摘 要:老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以及自尊心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许多学生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漠不关心或者轻视、鄙夷的态度而导致自尊心受到伤害,成为学困生。
关键词:教学效果;平等对待;学习兴趣;学习信心
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但是因为有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明显。高效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教和学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老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
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学校的数学老师或多或少地都会相对偏爱一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更好一些,而对于那些数学成绩稍差的学生就会缺少关心,这样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老师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将全部的教学重点和视线都放在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上,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老师真正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缺少对学生的心理、思想以及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
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以及自尊心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许多学生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漠不关心或者轻视、鄙夷的态度而导致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习越来越充满抵触和恐惧,最终导致成绩越来越落后,甚至后来的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同样的爱心和耐心,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信任。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心理的解读,并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解决数学难题的喜悦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老师师德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老师应该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使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参考文献:
刘儒德.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