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泉
近两年,我区部分盟市探索开展了义务教育联盟建设。这是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个重大突破。虽然义务教育联盟建设在部分教育发达地区已经有成功的实践,但对我区而言,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讨,在实践上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本文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义务教育联盟建设进行探析,以期对相关盟市推进义务教育联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国内教育联盟建设的主要做法
基于国内主要媒体对区域教育联盟建设情况的报道及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刊登的关于建立区域教育联盟文件梳理归类发现,国内教育联盟主要出现在四大教育领域中:
1.义务教育
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主要是一定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成联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几种类型。按所有权区分为:公办学校联盟、民办学校联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联盟。但目前绝大多数是公办学校联盟。按覆盖领域分为:小学联盟、初中联盟。按联盟内的组成对象不同分为:优质学校间联盟、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盟。按联盟发起单位的类型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建立的联盟和学校自发组建的联盟。
分析义务教育阶段联盟建设时间长、成效比较显著的地区发现,当前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公办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联盟——大都是一所优质学校与一所或多所薄弱学校结成联盟,目的是促进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盟通过联合开展教研、实地观摩等活动,在学校发展理念、课程改革、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协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有的联盟内还实行了教师交流任教。例如,太原市2010年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联盟校”工作试点,2011年全面推进。“106所中小学都变身为结对发展校,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示范学校‘牵手一所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联盟校内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统筹实施,全市将有800多名教师进行跨校交流”。(高耀彬《太原试点义务教育“联盟校”106所学校结对发展》)
2.普通高中教育
近几年开始出现普通高中教育联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按所有权分为:公办学校联盟、公办与民办学校联盟。二是按联盟内组成对象的不同分为:优质学校间联盟、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盟。三是从联盟发起单位的类型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建立的联盟、学校自发组建的联盟。
当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中联盟有:2009年2月,由青岛二中、日照一中、潍坊一中、威海一中、烟台二中和淄博一中6所学校共同发起成立的鲁东半岛城市高中联盟。近几年,该联盟多次开展了有影响的活动。2014年4月,长春市教育局为促进区域内各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办学,建立了普通高中教学联盟。长春市教育局确立了“四类联盟”计划。“即省示范高中、省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合作的强弱联盟;省示范高中之间、省重点高中之间合作的强强联盟;城市高中与农村高中合作的城乡联盟; 普通高中与高校合作的学科联盟”。(张佳《我市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学联盟》)
3.职业教育
20世纪90年代,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职业教育联盟,目前类型比较多样。按所有权区分为:民办、公办、混合。按覆盖领域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混合型。按成员单位所处位置及其隶属关系分为:区域型、行业型、复合型。按联盟的组成对象不同分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多元重组。
当前,国内职业教育联盟的数量较多,发展较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大部分职业院校对建立、参与教育联盟的积极性较高。从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角度出发,大部分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均愿意推动当地职业院校建立教育联盟或探索集团化发展,以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职业学校的角度而言,若干所职业院校建立联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联盟相对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联盟发展得比较成熟,且成效比较显著。
4.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的高校联盟主要有:九校联盟、北约联考、华约联考、卓越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西部高校联盟、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高校联盟的显著特点是:公办大学联盟,优质(重点)学校间联盟。
二、教育联盟的特征及基本内涵
综合国内教育联盟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出教育联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两个以上学校法人的联合
从法律意义上看,教育联盟和一所独立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联盟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教育联盟是两个以上学校法人的联合,原则上保持各学校人、财、物独立。如果统一使用,需要协商一致。
2.有一个核心或龙头学校
优质学校或者是联盟的发起学校是联盟的核心或者是龙头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建立的联盟,往往在印发相关文件时就指定了龙头学校,并将龙头学校与联盟内其他学校捆绑考核,以督促其发挥龙头作用,带动联盟内其他学校快速发展。
3.有纽带
义务教育联盟和普通高中联盟以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品牌、有关建立联盟的文件等作为纽带。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往往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章程或者有关建立联盟的文件等作为纽带。通过这些纽带,联盟内学校一般建立协作型关系,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文化共建,以实现质量同进。
4.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一般建立理事会或联席会、主席团等工作载体,下设常务理事会或秘书处,通过选举、推举或任命等方式产生理事长、秘书长;或者理事长、秘书长由各成员校校长轮流担任。理事长对联盟的运行负总责;常务理事或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落实理事会制定的各项计划、沟通信息等。联盟的组织结构确定后,还要制定议事制度或章程,以使联盟有序运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教育联盟定义为: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一定的纽带,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学校法人组成的非独立法人的协作组织。
当前国内公办教育领域,除教育联盟外,与之共存的还有教育集团。尽管称谓不同,但这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育联盟侧重同级同类学校共同发展。教育集团大都是围绕一所核心学校,带动发展同级和不同级的学校。例如“北京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以北京市第九中学为核心,集团内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包括:北京市第九中学初中部、佳汇中学、金顶街第二小学、金顶街第四小学。但目前,无论是教育联盟还是教育集团,都是国家所认可存在并支持发展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就明确指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加强教育联盟、教育集团建设,不断推进相关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
三、推进我区义务教育联盟建设的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对于义务教育联盟建设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对于没有建立义务教育联盟意愿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立足于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充分听取相关学校意见基础上,对联盟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并出台专门的文件,明确联盟的名称、各成员校,对教育联盟章程制定、领导机制、经费投入、师资配置、考核评价等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在教育经费、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于已经建立的联盟,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还要组织教研部门、联盟成员校联合开展义务教育联盟办学行动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
2.义务教育联盟要构建有效运行机制
联盟理事会要建立健全管理章程及议事规则,明晰发展规划,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从国内发展相对成熟的义务教育联盟的管理经验看,“条条管理,块块落实,条块结合,统筹协调”的扁平化管理效率较高,成效较显著,可资借鉴。联盟内各成员要严格遵循管理章程及议事规则,清楚发展目标,强弱牵手、强强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办学效益和知名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3.义务教育联盟要共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联盟内各成员校校长要定期开展办学思想、管理经验交流。尤其是担任联盟理事长的校长,更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力争让联盟成员校的校长都成为有思想、有作为的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紧紧抓住培养、使用、提高三个环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催生成果。要积极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有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骨干教师。要创造性地 “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依据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骨干与普通的比例等,按学年组织不同层次干部和教师在联盟校内流动,逐步实现师资在年级组内均衡、在各联盟校内均衡。从太原等地的经验来看,在联盟成立之初,每学年可确定10%左右的教师合理流动;随着联盟建设的推进,每学年可确定30%左右的教师合理流动。同时,副校级干部2~3年流动一次;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3年左右流动一次,各校区轮流使用。但无论是干部流动,还是教师流动,都要注意使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通过流动有进步;要使流动的优秀教师能进一步发挥作用,防止优质师资被“稀释”;要统筹安排好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切实保证流动教师的权益。总之,要通过共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4.义务教育联盟内各学校要谋求特色发展
联盟内各学校的办学决不能以核心优质学校的特色去同化、消弭加盟学校的原有特色,决不能搞“千校一面”,而要追求“优质”的多样化。为此,联盟内各学校要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加强研究探讨,找到本学校独特的文化生长点,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校品牌,形成“一校一品”。
建立义务教育联盟是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的新实践、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对于实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国家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义务教育联盟建设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力争使义务教育联盟成为我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面旗帜,引领全区义务教育走上均衡、快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