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曼殊半译半著的《惨世界》,属于“政治小说”,翻译方式是“豪杰译”。它很不忠实于原著,“乱添乱造”。在这“乱添乱造”之中,苏曼殊以男德的英雄壮举为线索:勇救不幸入狱的穷苦人,暗杀压迫民众的满洲官员,拯救被逼为娼的少女,犯驾巴黎城......在这个带有侠客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苏曼殊寄托了自身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如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渴望。这部半译半著的作品依靠着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惨世界》 “乱添乱造” 革命思想
一.《惨世界》中的乱添乱造
苏曼殊最初在1903年上海《国民日日报》上发表的《惨世界》(一开始的翻译名为《惨社会》,1904年镜今书局出单行本,才被改名为《惨世界》)是典型的政治小说。“政治小说”指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小说,最早起源于英国。苏曼殊在《惨世界》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来挽救民众国家,是政治小说的典型例子。然而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翻译而来的政治小说,而是极具晚清特色的翻译政治小说。中国晚清时期的翻译小说,不但在国内的翻译史上,而且在世界的翻译史上都不失为一种极为特别的文化现象。在翻译方式上,这一时期最为盛行的是“豪杰译”,即译者为了达到他自身所预设或希冀的目标,不惜对原作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乃至文章主旨进行删减、增补甚至改作。[1]由苏曼殊翻译、陈独秀进行了润色的的《惨世界》,就是这种“豪杰译”作品中典型的一部。
所谓“乱添乱造”,首先,苏曼殊将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男主人公冉阿让的名字改编为“华贱”。这个名字不是音译,也不是意译,那么作者如此取名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或明或暗地暗示了苏曼殊对于中国现实命运的关注,对于中国人生存状态的沉重忧思。其次,第一回到第六回及第十四回,苏曼殊还是遵照《悲惨世界》的故事来翻译的,叙述了男主人公金华贱因为全家快饥饿至死而偷了一块面包,做监一十九年后,得以释放,后得到孟主教的善待。但是从第七回到第十三回,译者却脱离了原著的脉络,开始诉说一个和原著没有关系、甚至完全不相同的故事了。苏曼殊以明男德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男德因为“为世不平”,怒斥为“官”说话的范桶、吴齿。后离家出走,勇救入狱的可怜人金华贱,以及解救为恶毒姑母所控制的孔美丽。他听不得那官府的字,一听到必恨得跺脚。实际行动上,他手刃了叫“满周苟”的贪官。他还犯驾于巴黎城,不幸失败自杀。通过叙写以明男德、孔美丽等为主人公的故事,苏曼殊从中寄托了自己渴望新世界的革命性的思想。
二.“乱添乱造”中体现的革命性思想
(一)对黑暗的辛辣批判
1.对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批判
在第七回中,苏曼殊叙写了一个叫满周苟的官员称现在政府里面财务告急,国库亏空,亟需设法接济。因此朝一户有些钱财的人家借钱,害得一个美满的家庭欠下外债,逼迫得一家之主出外漂泊,妻女吃穿无保障。一个村庄的官府就可以逼迫农户捐钱,以各种名义要来民众的钱财,清政府的堕落统治可见一斑。其中,官员的名字叫满周苟,可以说也是对满洲统治的一种反抗,是其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排满情绪的一种具体体现。
2.对愚昧民众的批判
在第九回中,男德和孔美丽交流的过程中,孔美丽说到东北亚洲有个支那的地方,风俗极其野蛮,花钱焚香去拜泥雕木塑的菩萨。更为可笑的是,他们女子将那天生的一双好脚,用白布包裹成尖尖的猪蹄子,连路都不能走了。苏曼殊借用孔美丽的话语,抨击了中国国民的愚昧、奴性与无知。他所要倡导的是:照我看来,为人在世,总要常时问着良心就是了,不要去理会什么上帝,什么天地,什么神佛,什么礼义……[2]康德在《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中下的著名定义是:“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在对民众种种愚昧行为进行猛烈抨击的背后,苏曼殊是想启迪民众的思想。他想告诉大众,人应该听凭自己内心的选择,听凭自己内心的意志,那么他就自由了。
3.对“伪爱国志士”的批判
男德说到,在“尚海”那个地方,有很多出名的所谓爱国志士,但他们不过嘴上说得好听,却没有一分钟把亡国灭种的惨事放在心里,只知道自我享受,还有一些,借着救国的幌子,饱自己的荷包。后一仗义老者也说“莫学上海的那班志士,有口无心的人才好哩”。苏曼殊对于社会上的这帮人,是不余遗力地进行抨击的,他认为这种混在爱国志士中的渣滓,实在是比顽固人的罪恶还要大几万倍。这不能说是对当时革命党的一个清醒认识。
(二)对新世界的诚挚渴求
1.无政府主义的思想
无政府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19世纪末俄国的克鲁泡特金建立了完整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体系。无政府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反对一切权利和权威,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国家,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该理论提倡用暗杀等恐怖手段来实现自我的理想社会。《惨世界》中明男德要用“狠辣的手段,破坏了这腐败的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因此他暗杀村官满周苟,暗杀总统未遂而自杀,这情节中不能否定其有着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痕迹。在现实生活中,苏曼殊也有暗杀的意图,1904年苏曼殊到香港,听到了康有为反对革命的种种行径,曾经向陈少白借手枪想要对康有为进行暗杀,不过最终因为友人的阻止而未能如愿。
2.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渴求
苏曼殊在第十二回中描写了一个叫雅各伯的政党,它们的几条规矩是:
第一条 取来富户的财产,当分给尽力自由之人以及穷苦的同胞。
第二条 凡是能做工的人,都有到那背叛自由人的家里居住和占夺他财产的权利。
第三条 全国的人,凡从前已经卖出去的房屋田地以及各种物件,都可以任意取回。
第四条 凡为自由而死的遗族,须要尽心保护。
第五条 法国的土地,应当为法国的人民的公产,无论何人,都可以随意占有,不准一人多占土地。
苏曼殊对该党充满了溢美之词,叙说着他们虽然遭到打击,却个个心坚似铁,不改初志。那五条规矩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苏曼殊所努力的政治方向。全国人民共同享有着土地和财产,追求自由。
三.小结
苏曼殊在《惨世界》中,首先塑造了一个丰满的革命者形象。男德不只是“复仇、“革命”、“共和”等概念的符号,作者力图把他塑造为一个有血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形象。他与美丽的情感被写得颇有动人之处。危难之中, 他们二人互相救助,逃乱过程中又经历生离死别,终于产生感情。在自己有了命案身处险境之中时, 他仍然挂念着美丽。他嘱杂货店老板不要将他的这番事情告诉她, 托老板照料她日后的生活乃至亲事。听说孔美丽为他殉情之后, 他的眼泪“落雨也似的流出”。男德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较为丰满的革命者形象之一,他的出现丰富了革命者形象的艺术画廊。其次《惨世界》有利于启迪民众的思想,它问世的时候, 也是我国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学过渡到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转折时期。苏曼殊的《惨世界》和佚名作者的《洗耻记》、《自由结婚》等在这时候出现,冲击了当时相当流行以“谴责小说”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以反帝、反清、反封建的鲜明倾向,宣布了资产阶级革命小说的诞生,标志着近代小说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特别是《惨世界》对统治者、孔子等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痛加挞伐,而把向来受轻视的劳动人民和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作为正面主人公给以同情或加以歌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上,是会引起轩然大波,让人作深刻反思的。最后,苏曼殊这部半译半著的小说《惨世界》中具有强烈的反清排满反帝思想,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而南社是一个在提倡民族气节,鼓吹反清革命, 研究文学的旗帜下聚拢到一起的文学团体。反清革命在进入民国以后,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反袁、反复辟、反专制,呼唤民主共和的实现。这些政治的功业只是南社所要承担的角色之一,此外,南社还要推倒同光体在文坛的领袖地位, 建立一种革命的文学。所以苏曼殊与南社的思想是呼应着的。
注 释
[1]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页.
[2]裴效维点校《苏曼殊小说诗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0页.
参考文献
[1]裴效维校点.《苏曼殊小说诗歌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柳亚子文集编辑委员会.《苏曼殊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刘诚,盛晓玲.《情僧诗僧苏曼殊》[M].学林出版社,2004.
[4]程文超.《惨世界》的“乱添乱造”——苏曼殊漫谈之一[J].南方文坛,1998,2:46-48.
[5]王建明.战友·文友·畏友——苏曼殊与陈独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4:244-260.
(作者介绍:李文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