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琳 陈俞宗(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目标取向机制视角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研究
■ 姚 琳 陈俞宗(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价值链构成是实现商贸流通产业长足发展的支撑。本文基于目标取向机制的视角,对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价值链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当前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现状,并基于我国对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目标,探究了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产业价值链完善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以及竞争环境,同时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价值链分述为主链及辅链,并从主链和辅链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商贸流通价值链的建议和路径。
目标取向 双向商贸流通 价值链 新型城镇化
随着经济转型战略的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经济加速器”的商贸流通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也存在较大差距和难以跨越的鸿沟。商贸业城乡双向流通体系作为发展农村、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资料难购买、产品难销等区域差异带来的不便问题。本文基于目标取向机制分析我国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的价值链,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城乡统筹,通过能够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城市商贸模式,一方面使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贸流通体系乃至创新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生产率;另一方面达到以城带乡,促进乡村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使得商贸流通产业在城乡自由发展,形成促进城乡互通产品、流通自由往来的和谐局面。
我国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做了论证,如晏维龙、韩耀和杨益民论述了城市化与商品流通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然对商贸流通体系发展有更高的目标;同时提出商贸流通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不明而立,而我国当前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并不是非常重视,而且商贸流通产业整体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也不相同。如表1所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持续增加,但是其增长速度缓慢,从2010年15698.4亿元增加至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7809.9亿元,而且城乡发展不协调,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6%,远远高于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差距较大。
价值链是由波特提出的,它是用来分析企业竞争状况和管理模式,是通过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进行的价值活动联合实现整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价值,即不同的价值单元通过自己的功能价值的协同为企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而商贸流通产业的范畴较为广泛,包括零售批发、物流、餐饮等,因此其价值链构成较为复杂,当前商贸流通产业价值链体系较为混乱,但是正因为其价值链的构成比较复杂,丰富其价值链的途径较多,从不同的目标取向入手,便具有不同的价值链优化路径。
根据《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对目标取向的含义描述“目标取向是指为寻求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倾向性活动”,即它是指在确立了目标之后,为了实现目标或满足需求而选择的行动付诸努力而进行的目的性活动。其特点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期待往往具有多种,因此目标会产生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所确立的目标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其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目标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不同的目标,人的价值取向不一定不同,对于目标的实现,选择的路径或许会产生相同,但其职位实现各自的目标,对目标实现后的期待也是不同的。
基于目标取向的商贸流通体系的价值链建设具有多种模式,目标不同,商贸流通价值链设计不同。
第一,满足城乡需求目标下商贸流通价值链构建。价值链的主体主要是各个相关产业的企业,包括商贸流通企业(零售和批发、餐饮业、物流企业等)、垂直或横向联系的上下游企业、以及顾客和供应商。价值链的构建,应当从挖掘阶段、整合阶段、发展阶段等三方面进行:在挖掘阶段,是注重分析研究商贸流通产业的供应商和顾客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从而确立价值链的起点和终端企业;在整合阶段,将挖掘阶段的企业通过整合不断丰富和完善价值链的主体;在发展阶段,通过市场运行和企业的维护实现商贸流通体系的创新,实现商贸流通价值链的价值传递。
第二,统筹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目标下的价值链构建。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价值链构建的主体是城市和乡村的企业和农民,以及中间商等,通过建立价值链一体化平台来统筹城乡发展,从而建立城市与乡村互通有无的价值链满足商品自由流通带来的互惠互利。价值链主要源于城乡的市场挖潜,从而建立城乡之间的价值链关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产业发展(见图1)。
表1 我国社会及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1 城乡商贸关联图
图2 辅助价值链结构
第三,城乡商贸流通辅助价值链的构建。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辅助价值链的主体主要是各大高校、政府科研机构、城乡中介机构等价值服务机构,这些价值单元对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辅助价值链由以下三方面构成:一是由各大高校、政府科研机构等形成科技创新组织,如图2所示,为城乡商贸流通价值链提供技术创新的基础,利于城乡商贸流通价值链的构建和创新;二是通过政府机构出台的关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相关政策,一方面是支持政策的制定,如地方政府的补贴或税收优惠,为商贸流通主体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是规范政策的制定。三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的融资功能解决商贸流通产业的资金问题,通过政策的规范和支持规范商贸流通体系价值链主体行为,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见图2)。
第一,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提供了动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价值链完善的动力机制在于其能够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并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依赖市场的供需关系,并根据市场“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和筛选功能,促使商贸流通企业的价值链完善;另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在科研方面的指出,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引导商贸流通产业城乡统筹发展,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利于商贸流通产业具有更多的资金和空间进行价值链的完善工作,并通过政府定价等行为诱导商贸流通产业的利益。准确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在商贸流通产业的功能发挥,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完善的动力。
第二,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的协调机制。商贸流通城乡主体、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是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的主体,因此协调其关系,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保证各个主体之间的一致性目标,从而实现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价值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贸流通企业之间、商贸流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他们的协调机制是如何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技术转化为商贸流通企业的生产力,而商贸流通产业又是怎样将其反馈给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即实现产学研的无缝洽接。二是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过程中,不同的科研机构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和技术联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的竞争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化社会,市场竞争愈来愈烈,因此要优化好城乡商贸流通价值链的竞争环境,保障商贸流通企业的活力,提高生存空间,主要依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减少商贸流通产业成本,提高城乡商贸流通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积极结合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的改革升级,推动资源流向配置效率最高的企业和产业。
第一,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农产品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的集聚,从而实现规模报酬效应,解决当前我国城镇化滞后的问题。
第二,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价值链辅链上的主体经济,从而为商贸流通主链提供发展和改革的动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价值链的主链发展和完善的动力之一在于价值链辅链的主体提供的知识和技术支撑,应当重视我国对城乡的高校、科研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支撑,并给予法律支持和政策支持,拓宽中介机构的融资渠道,助其权利进行科学研究,并对城乡商贸流通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并结合商贸流通产业将其转化为商品经济,从而推动整个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第三,发展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价值主链。发展我国商贸流通连锁经营,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从而形成商贸流通产业的跨区域、跨城乡发展,从而突破小规模带来的一切不利于增强其竞争力的限制。连锁经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结合产业特征,促进城乡价值链上的主体实现互利共赢目标。同时注意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形成网上管理、透明操作的系统,方便价值链上的主体经营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效率。
1.杨洁.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结构研究[J].商业时代,2014(18)
2.刚翠翠,任保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3.董理,莫琦.需求导向下的区域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及其机制分析[J].特区经济,2010(6)
4.汤向骏,任保平.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约束条件及其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0(10)
F724.3
A
姚琳(1983年-),女,汉族,四川蓬溪人,经济学学士,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
陈俞宗(1981年-),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管理学硕士,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