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花
[摘 要]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教学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求知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本文列举了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复习引入、悬念引入、生活情境引入、游戏引入、趣题引入、实践引入六种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引入;兴趣;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欲,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求知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课堂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启动阶段,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把握好这第一步尤为重要. 笔者经过反复实践、多方借鉴、不断总结,发现初中数学课堂的引入设计有多种模式可循.
复习引入
教材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新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有机联系. 温故求新式的开头既能先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又能在复习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经教师启发诱导、指明思维方向,顺水推舟,寻求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案例1?摇 苏科版七(上)“绝对值与相反数”第二课时教学引入:
甲、乙两辆车从长途汽车站开出,甲车向东行驶5 km到达一候车亭,乙车向西行驶5 km到达另一候车亭. 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用有理数表示它们的行驶情况?
(2)这两个有理数有什么关系?
(3)在数轴上把这两个有理数表示出来.
(4)若甲、乙两车行驶每千米的油耗都是0.2 L,则甲、乙两车各消耗多少升油?
(5)在计算汽车耗油量的过程中,只与什么有关?而与什么无关?
前三个问题起到了复习有理数、数轴和相反数等概念的作用;后两个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学生感觉亲近、熟悉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相信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些量与正负无关,由此引入绝对值的概念.
教师在复习引入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环节的教学目的及所涉及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材料 ,便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并将已学知识有效地迁移到新知识上,让复习引入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从而提高整节课的学习效率.
悬念引入
设置悬念,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学习上,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案例2?摇 苏科版七(下)“乘法公式”第一课时教学引入:
小明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为9.8元/千克的糖果10.2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小明就说出应给99.96元,结果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相吻合. 售货员很惊讶地说:“你就是个神童,怎么算得这么快?”小明同学说:“过奖了,我利用了在数学上学过的一个公式.”
看完问题,同学们都好奇,小明是如何既快又准地计算出9.8×10.2的呢?
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能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学习、探究、掌握“平方差公式”.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所以,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生活情境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与解决,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案例3?摇 苏科版八(上)“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引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喜欢周末出去自驾游. 周六,爸爸开车带着小明去苏州乐园游玩.
情境1?摇 汽车以8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t h后行驶了s km.
(1)如何表示s与t的关系式?
(2)s是t的函数吗?
情境2?摇 行驶了一段路程后,爸爸发现油箱的油已经不多,正好途径加油站就去加油了.
(1)如果加油前,汽车的油箱里还剩6 L汽油,已知加油枪的加油速度为10 L/min,如果Q(L)表示油箱中的油量,t(min)表示加油时间,你能写出Q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吗?
(2)如果某种汽油的售价为4.5元/L,加油x L,应付费y元,那么如何表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情境3?摇 一段时间后,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苏州乐园. 已知苏州乐园的门票价格为60元/人,你能写出应付门票费p(元)与人数n(人)的函数关系式吗?
情境4?摇 在苏州乐园,小明和爸爸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下午,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刚进入常州,小明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已知电信公司推出无线市话服务,收费标准为月租费25元,本地网通话费每分钟0.1元,如果用y(元)表示每月应缴费用,用x(min)表示通话时间(不足1 min按1 min计算),你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吗?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通过生活情境问题的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和归纳一次函数定义,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模型思想,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endprint
“数学游戏”引入
游戏引入具有探索和游戏的双重性,通常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适当地融入游戏情境中. 游戏充满竞争与挑战,具有参与性、交互性和娱乐性,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主动地思考.
案例4?摇 苏科版七(上)“代数式的值”第二课时教学引入——
传数游戏
规则:每个学习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做一个传数游戏.
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
更一般地,若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个同学的数是x,则第二个同学报给第三个同学的数是_________,第三个同学报给第四个同学的数是_________,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______.
由此,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计算框图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游戏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趣题引入
所谓趣题引入,是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题,导入新课.
案例5?摇 苏科版七(下)“证明”第一课时教学引入——
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0 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把地球看成球形),并且铁丝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均匀,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能放进一个拳头吗?能走过一个小孩吗?(地球的半径约6774 km)
生1:这间隙不会很大吧?这铁丝才比赤道长10 m,而地球那么大?
生2:这间隙估计看都看不见,太小了.
(学生对这道趣味数学题充满了兴趣,部分同学拿出了笔和纸开始计算)
生3:能走过一个孩子.
(部分学生愕然)
师:你能讲一讲你的理由吗?
生3:我先计算出地球赤道的周长,再加上10 m就是铁丝的长,这样就可以求出铁丝所围成圆的半径,用铁丝所围成圆的半径减去地球的半径就是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这间隙有1.59 m呢!
师:很好,我们学习数学不能光凭想象,凡事都要说理.
由此引入新课——说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之所以用趣味数学引入新课,旨在激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实践引入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自己去发现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
案例6?摇 苏科版八(下)“菱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引入——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照图1的方法折叠.
即,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叠,使长方形的两条宽重合,再一次折叠,使长方形的两条长重合,用剪刀延虚线剪开,把剪下来的部分展开. 问: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 如果只从剪下来的四边形的四条边考虑,我们可以得出“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只从剪下来的四边形的对角线考虑,我们可以得出“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的四条边是菱形”.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适宜的剪、折、画等实践引入活动,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匠心独具的引入设计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起因. 数学教学引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如果依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最好的引入材料和方法,定能不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