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判断力辩护
这是本刊第183期,也是2015年第1期。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三位业界前辈的精湛刀法。
马云龙先生反对新闻琐碎化的观点给我上了甄别新闻重要性的第一课。这位先后创办过数家著名媒体的业界前辈认为,类似车祸、扒窃这种新闻,车载斗量,每天都在发生,不应该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如果媒体人整天沉陷在这种豆腐干新闻中,很容易陷入琐碎新闻哲学,忽略掉真正重要的新闻。
那么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新闻?我们来看看香港《明报》创始人查良镛先生的看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全世界媒体蜂拥而至香江。已经豹隐江湖的查先生如此评判此事:香港回归这个事情,1984年中英谈判过程和联合声明签署是真正的大新闻,基本法的博弈过程也是大新闻,至于回归庆典,其实已经不是什么重要新闻了。
解决了新闻排序和新闻价值观的问题,那么如何采写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曾有幸听胡舒立先生评析一篇流传甚广的调查性报道。她对这篇口碑不错的稿子不以为然,理由是记者存心卖弄,信马由缰,牵扯进了太多貌似重要实则无关的花絮,污染了本应以事实和逻辑层层推进的基本面。“东拉西扯,看着热闹”。
三位前辈对新闻重要性、新闻价值观和新闻采写的看法,其实都代表着这个行当最重要最精粹的能力:判断力。这十年来,正是马云龙主持了对中国式冤狱的符号式案例—聂树斌案的率先曝光,以及长达十年持之以恒地关注。这十五年来,也正是胡舒立及她的团队在致力于移植与确立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接轨的调查性报道的中国范式。至于一支健笔打天下的查良镛先生,自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论,料事如神,进退如风,早就成为那个年代里文人报国、以笔论政的香江传奇。
让我们拉回到这个急遽变幻的时代来。未来一年,等待新闻这个行当的将是什么?这个行当又将在这一年里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在这自问自答中,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这篇,是为这本杂志改版以来的第50篇主编的话。“为内容辩护,为时政辩护,为判断力辩护”—岁末这三篇,与其说是主编的话,不如说是对这本杂志的祝福。与其说是对这本杂志的祝福,不如说是对这个行当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