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凤喜
乡下的穷亲戚(创作谈)
文//杨凤喜
这篇小说处于萌芽状态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某一种花,一个女人在出门前将一盆花托付给了另一个女人。较之于烦琐沉重的现实,花太过于浪漫了,它终究变成一条狗,一条波隆那比熊。结尾处比熊的死俗是俗了点,但我还替它想不出另一种命运。
我在小说里写过不少类似于马龙和李丹阳这样的小人物,他们都是生活在小城市的乡下人。具体一些,他们来自杨湾、喜镇,奔波在一座叫凤城的小城市。除了开三轮和卖烤红薯,他们还卖菜,卖水果,刮墙,铺地,烧锅炉,看大门,如果能在路边开一家小店,那就算事业有成了。总体上他们都从事着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他们日复一日地操劳着,无论在小说中还是现实中都与我有着直接的关联。他们是我乡下的穷亲戚。
这些乡下的穷亲戚,让我说什么好呢?他们为生活打拼着,流汗,流泪,流血,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他们勤奋,诚实,善良,直来直去,古道热肠,但有时候也会耍一点小计谋甚至是小阴谋。他们难免会对有钱人产生敌对的情绪,但从有钱人那里得到好处后就会是另一种神情和语调,甚至没有原则死心塌地地报恩。他们都怀揣着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好日子就是赚好多好多的钱,至于赚多少钱算是好日子,谁的心里也没底。终究,他们很少有人飞黄腾达,一夜暴富,梦想在日子的重复中渐渐破灭。尽管如此,他们悲观但绝不会厌世,更不至于绝望。他们会自己安慰自己,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吧。
所以,对于马龙和李丹阳的未来,我根本就不会操心。日子还会在柴米油盐嬉笑怒骂中过下去,就算马龙和李丹阳分道扬镳,他们各自还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他们这个群体实在太大了,大得像一座挖不完的富矿。
有一点我必须讲清楚,那些乡下的穷亲戚,你献爱心给他们钱他们会接受,尽管也会遮遮掩掩,但他们并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同情和怜悯。他们“痛并且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也许大于我们的快乐。他们的存在就像是生活本身。
还需要讲清楚,马龙和李丹阳已经是我乡下穷亲戚中的下一代。等他们的孩子出世后,还会认我这个亲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