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洁工程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2015-09-06 01:06唐秀峰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

唐秀峰

摘 要:在农村实施清洁工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建立美丽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准确理解农村清洁工程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的意义;田东县在实施清洁工程中,在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为推进农村长效清洁,还存在不少疑惑。本文认为,在农村实施清洁工程,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讓清洁工程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农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新的环保的生产技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法律修养,解决清洁工程根本性问题,确保农村清洁工程长期有效开展。

关键词:清洁工程;田东实践;问题与对策

田东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族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这一年来,田东县开展“美丽田东·清洁乡村”活动,逐步改善田东农村群众生活和生产条件,营造较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了乡村文明。田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活动已有一段时间,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已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与 “清洁乡村”和“美丽乡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农村开展清洁工程活动,使命光荣却任重道远。

一、正确理解农村清洁工程的内涵和外延

更好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首先要理解农村清洁工程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即环境卫生角度、社会审美角度和文化传承角度。

从卫生角度,要求清理环境卫生,要求影响农村生活的每个角落干净整洁,包括家园、水源和田园。清洁家园要求家家户户开展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前屋后,对农村垃圾集中整治、做好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乡村环境卫生,改变村庄面貌。清洁水源要求对村里的小溪、小河、池塘、水井、沟渠等堆积和水面漂浮物的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彻底清理,加强引用水源保护,防止施肥、农药、禽畜粪便污染山塘、水库、水池,使农村的水更清澈、更干净、更安全。清洁田园,要求全面清捡田间地头农药瓶、化肥包装袋、废弃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垃圾,建设田间生产垃圾收集池。

从社会审美角度,要求美化环境。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的目标和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清洁乡村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是清洁乡村工作的延伸和归宿。

从文化传承角度,要求培育新风。清洁乡村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改变人的行为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以运动式打开清洁乡村工作局面,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引领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开创党风优良、乡风文明的新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文化,创造现代文明乡村文化,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的好习惯,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活的新风尚。

二、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现实意义

(一)是实现中国梦、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于在农村实施清洁工程,是党委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存生态环境,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梦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梦想,他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梦想组成,生态文明建设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措施

长期以来,农村是基础设施建设最差的弱势地区,农业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最多的弱势产业,农民是受关注最多的弱势群体,经济发展拖后腿的是农村,和谐稳定出问题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拉动农村地区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一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大会战,也是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活动,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应当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些工程使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地更净,乡村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清洁工程也会带动乡村文明程度和生态建设水平的提升,也会逐步改变农村生活陋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清洁生产行为习惯,进一步把文明理念融入到生产发展、生活消费、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真正成为农村发展史上一场绿色革命。

三、田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3年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田东县切实把开展“美丽田东·清洁乡村”活动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作风工程、环境工程来真抓实干,紧紧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核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做大胆的实践和探索。

(一)主要做法

1.清洁家园方面。第一,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田东通过结合新农村建设、新一轮扶贫开发、创园创卫、生态文明建设等,强化农村道路硬化、垃圾转运站、垃圾池、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结合全县“逢6”集中行动日活动,积极组织群众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如思林镇通过一天一扫户(农户按照“三包”制度自行打扫房前屋后)、一周一扫路(农户清扫自家分片包干的公共责任区域)、一月一清屯(每月一次全屯范围的全面清洁卫生整治)、一季一清池(每季度全部清理转运所有陈年垃圾)等“四个一”的长效保洁机制有效推进村民房屋卫生保洁、村庄卫生整治、垃圾卫生处理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三,推进示范村屯建设。为进一步强化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田东县共设立“美丽田东·清洁乡村”活动县级示范点36个,每个示范点至少有一名以上县领导挂点联系,负责指导示范点的清洁乡村活动。

2.清洁水源方面。第一,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摸底调查。组织开展农村主要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掌握饮用水源地的总体情况,包括主要水源地分布、类型、供水人数及周边污染源分布等情况。第二,实施水体清洁。加强对境内河流、小溪、池塘、沟渠等堆积和水面漂浮的生活垃圾清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指导。第三,加强全县水源保护。对县城饮用水水源地龙须河保护区内的网箱养殖进行整治,清除养殖网箱245箱,有效保护了县城区域的饮水安全。

3.清洁田园方面。第一,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行动。农业部门以“逢6”行动为契机,组织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群众针对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农田废弃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垃圾集中开展“农田垃圾田间地头顺手捡”集中清理活动。第二,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三诱”( 色诱、性诱和频振式诱虫技术)技术示范,减少农药施用量。第三,加大对农业污染源头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经验

田东县在农村清洁工程的实践中,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主要体现“五大集中”:

1.集中开展建筑垃圾处理行动。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整治,规范建筑垃圾随意抛撒、堆放、倾倒等行为,特别是开展建筑垃圾填坑造田造地试点工作,有效解决建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

2.集中开展废旧塑料收集行动。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陈年废旧塑料收集专项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完成废旧塑料清理567.45吨。在祥周镇中平村开展地膜有偿回收试点工作,引导群众将废旧地膜清洗干净,再由废旧回收公司进行有偿回收,大大降低了废旧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3.集中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村屯通道两旁植树,提高村屯绿化率。

4.集中开展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大行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讨论和制定以“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清洁制度,全县已有1073个村屯完成“清洁乡村”村规民约制定工作,有效规范群众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存在主要问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田东县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资金投入无法满足需要。虽然上级安排了专项资金,县财政也相应配套活动专项资金,但是村屯点多面广,资金安排不能照顾到所有村屯,因此很多村屯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有些村屯尚未配套健全排水排污基础设施,污水大都是通过地表向田里、河里或者是地势低洼处直接排放;有些村屯还没有建设垃圾池,因此陈年垃圾虽然已经进行过清理,现场也树立了警示牌,但是群众还是继续在原址倾倒垃圾。

2.垃圾处理缺乏有效模式。河谷四镇(思林、林逢、平马、祥周)雖然开展了“村收集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但是一些中转站、垃圾收集点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除了河谷四镇外,其它乡镇生活垃圾多为简易收集、填埋或焚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建筑垃圾堆放缺乏明文收纳场,乱堆、乱倒现象屡禁不止;农业垃圾缺乏操作性强的废弃物收集点及高危害农药瓶处理方式。

3.群众工作创新不足,很多群众参与“清洁乡村”主体意识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清洁乡村”宣传创新手段少,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群众对清洁乡村活动的认识不够,群众随处丢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教育、培训、管理未能到位,特别是针对在校儿童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缺乏有效措施,校园周边零食塑料袋较多;深入村屯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够充分,群众自觉参与积极性不高,有些村屯即使建了垃圾池,也不按要求集中倾倒,清洁乡村活动的成效不能持久,容易反弹。

4.保洁员配备存在困难。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由群众自行管理,但是农村公共区域还是必须聘请保洁员或者采取各家各户轮值方式进行日常保洁,但是目前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家里只有老人、儿童留守,因此有很多村屯很难聘请到保洁员,同时也造成发放到各村屯的垃圾清运车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

四、实现农村长效清洁、美丽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清洁、美丽”观念深入人心

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只有长期坚持才见成效的民心工程。要实现农村长期清洁美丽,就要彻底改变群众落后的传统观念,要改变群众观念就要让“清洁、美丽”观念深入人心,让群众从内心深处自觉摒弃这种落后观念。因此,活动影响大小,宣传很关键。一是加大面上宣传力度,保持热度、扩大声势。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在多种媒体,全方位对活动进行,扩大活动的效果与影响。通过小手拉大手、致村民的一封信、墙报、宣传测、手机短信等方式宣传,通过板报、标语、文艺演出、对唱山歌等形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营造浓厚氛围,汇聚强大正能量。二是通过卫生评比强化荣誉宣传。开展“美丽村屯”创评活动,让清洁乡村活动成为常态化,这是解决“清洁乡村”长期有效的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板报、公示栏公布评比标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评活动。对创评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奖励,努力把评比的过程变成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过程,扩大清洁乡村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乡镇“美丽办”要每月赴各村督查评比,好差皆上榜,清洁的表彰,脏乱差的晾晒。通过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形成了各村之间、各屯之间、各户之间你追我赶、竞相争先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大对典型美丽乡村的做法加以宣传。对美丽、生态的生存环境是群众长期以来的愿望,绝大多数群众也乐意投身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但是如何建设确实心中没谱,因此,加大对典型做法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

(二)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保洁员

加大经费投入,是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最基本的设施保障,也是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建设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加大经费投入是实现清洁的设施保障,投入项目包括路面硬化、饮用水净化、环境美化,垃圾池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些垃圾桶以及垃圾车的购买等。加大经费投入,美化农村环境,让清洁的环境影响群众的行为,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优美清洁的环境对人会产生一定潜在的教育作用。根据“破窗”效应,在干净而且环境优美的地方,即使没有任何监督,人一般不会随意乱丢垃圾,但是假如一个地方垃圾随处可见,那么即使养成文明习惯的人也会随手扔掉手中的垃圾。因此,通过美化净化农村环境,不仅是建设需要,更是教育和宣传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另一个方面是用于聘请专门的保洁员。当前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得较好的村屯,原因是这些村具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村委利用这些集体经济聘请保洁员,这些保洁员除了每天清扫公共设施外,还负责搬走从各家各户清理出来的垃圾。如果没有经费保障,配齐保洁员的事情如何实现。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村实施清洁工程建设,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是居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角度考虑。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减少对经济事务的干预,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公共事务干预减少。相反,政府职能转变应当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农村清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公共事务,显然是政府必须加强干预的范畴。二是从群众意识能力层面角度考虑。城乡清洁工程是民心工程,也是改变农村陋习的改革措施,仅靠群众的能力是难以实现的,政府在改善农村环境的技术层面加大指导力度。例如,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改圈、改厕、改厨,清理河道、清理垃圾,垃圾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三废的综合利用等,这些问题有的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政府必须调动有关部门加以指导。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农村清洁工程的意愿有的并不是很高,要实现农村长期美丽清洁,政府必须加大引导、教导和制定保障制度,群众思想不改变,美丽乡村梦想将难以实现。

(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参与意识

群众农村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环境的问题的利益相关者。如果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在清洁工程中的创造意识,即使照搬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也难以适应另一个乡村的实际;如果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自觉投身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中,仅仅依靠政府人员带领群众扫地的行为是难以坚持。这一年来,群众在城乡清洁工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垃圾焚烧池的建设问题,田东那拔镇群众发明了“炉式”垃圾池,解决了垃圾焚烧难得问题;对于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平马镇提出 “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也是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结果。因此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中,必须大胆放手让群众去尝试,充分尊重群众的创造思维,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群众创新。

(五)提高农民素质,解决清洁乡村工作的根本問题

要使乡村清洁工程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农民;要使乡村清洁工程长期有效开展,关键还在于农民。要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清洁乡村的软实力问题。

当前,作为清洁乡村主体的农民,其整体素质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卫生健康观念落后。二是主体意识不强,参政议政能力低。三是文化素质低,农民技术能力差。为改变农民整体素质较低的状况,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

1.广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理念和培养健康生活的方式。第一,加强镇(乡)、村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把生态文明理念带入村屯。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镇(乡)、村领导干部加强培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认识,树立“绿色”政绩观,同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群众当中。第二,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针对当前农村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不强的情况,对农民开展健康生活教育和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可以通过图片、影视短片或其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培养群众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常见疾病预防,树立生态危机等,最终形成关注生存环境,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好习惯。

2.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绿色生产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就是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要求农民具备相应的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搞好生态农业建设,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具体培训方式,可以使科技人员送教下乡,在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可以是编写科普知识书籍,发放到群众手中,让群众自学;可以以村或屯为单位组织群众集中培训。

3.加强农民群众的道德意识和法律常识教育。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重点是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农民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前提条件。需要农民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关心国家政治大事、关心农村健康发展的自觉性,需要广大农民自主维护清洁乡村和生态农业,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充当“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与守护人。

五、结语

建设清洁乡村展望美丽乡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工作。当前要搞好这些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是基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条件,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提高群众思想意识是必不可少,广大农民群众才是实现清洁乡村和美丽乡村的核心力量,农村清洁工程能否坚持下去,农村环境能否彻底改变,关键在农民,只有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教育和法制素养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愿景方能实现。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项目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