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原南工务段王亚洲 胡燕波
为铁路车站的作业及维修便捷,在既有车站下新建综合作业通道必不可少,综合作业通道通常采用暗挖和现浇框构技术施工,在既有铁路线下施工必须控制好线路及路基的稳定性,框构现浇要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工序的严密性。下面以太原南站综合作业通道为例介绍施工中几项关键技术站。
综合作业通道位于太原南站站台南侧,中心里程为DK219+219.00(对应工务里程:大西客专K276+448.67、石太客专K236+854.85、石太K219+336.5),主通道孔径形式1-6m,净高3.3m,横穿石太、大西场共22股道,综合作业通道总长221.62m。在站台侧设引道,共设10处。其中:1站台引道(A通道)宽度为6.0米、坡度1:10,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站台引道(B~I通道)宽度为3.5米、坡度1:10,18站台引道(J通道)宽度为4.5米、坡度1:10。综合作业通道上的各股线路轨面标高相同,钢轨为P60kg/m长条轨,轨面距框构顶高差2.94m。
支撑桩、防护桩的施工均按照路局批复的C类临近计划进行作业,但支撑桩顶端的钢护筒安装在天窗点内进行。石太场支撑桩8颗同时开工,防护桩64颗按照隔1挖1的施工原则进行,防护桩完成第一批次的灌注后,再开挖第二批次剩余的45颗,支撑桩的护壁由于在枕木头外侧0.1m处,为确保安全,每开挖0.5m浇筑1次护壁,防护桩的护壁由于在枕木头外侧0.7m处,为确保安全,每开挖1m浇筑1次护壁,支撑桩挖孔深度为18m,直径1.5m;线路防护桩挖孔深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倍,直径1m。
需要D梁加固股道为第二区段12、13、16、17道;第三区段7、8、9、11道;第四区段1、2、4、6道,共计12股线路。在接触网不停电条件下架设D梁,所以D梁的架设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经研究决定采用采用滑车、人工纵横移的方法运输安装D梁,施工过程中股道封闭、接触网不停电。
第二区段(12、13、16、17道)D梁纵横移径路:D梁在大西场南咽喉K276+800道口东侧采用吊车吊装至滑车上,然后人工横移至线路上,再纵移至框构施工地点,人工横移D梁、落梁加固。移至各股道后纵移到加固位置,人工横移D梁、落梁加固。
图2 第三区段D梁架设示意图
第四区段(1、8、9、11道),D梁在石太场1道西侧组装,然后要点横移至各股道后纵移到加固位置,人工横移D梁、落梁加固。
在股道外侧搭设平台及2组横移滑轨,在横移滑轨上各设1台大滑车,D梁由吊车吊至大滑车上并加固,人工横移滑车至线路上。人工采用千斤顶将滑车及D梁顶起,拆除线路上横移滑轨,人工转动滑车、回落千斤顶使滑车下落至线路上,人工纵移至加固地点后,横移D梁,落梁就位。
图1 第二区段D梁架设示意图
第三区段(7、8、9、11道),D梁在大西场和石太场间11道东侧组装,然后要点横
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自卸车外运土方,基坑开挖深度为6.0m。开挖基坑前在基坑范围内挖设“井”字探沟,探明管线及电缆数量、位置,开挖时注意工作坑范围内的各种地下设施,如水管、电缆等,如已改移至坑边和架设,注意防护,保护电缆的安全,基坑四周边坡为1:0.5,工作边宽度1.5m,E坡道西侧无工作面,直接桩身预埋拉杆筋,工作坑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0.2m时,采用人工挖土。
3.2.1 模板及支架
(1)立墙模板
框构立墙模板均采用0.9×1.2m定型钢模配少量镜面板木模拼装。模板对拉螺栓采用¢16圆钢制作而成,螺栓间距水平1.0m,高0.7m。加固模板横向采用Φ48mm双钢管加固,保证模板水平平整,间距1m;竖向采用120双槽钢加固,保证模板竖向平整,间距0.9m。
(2)顶板模板
顶板、斜梗肋模板均采用0.9×1.2m 定型钢模板拼装,肋角处配镜面板木模连接。模板垂直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行距采用0.6m、排距采用0.9m、步距均采用1.2m。脚手架顶端放专用上托座,托座上用120双槽钢搭建模板纵横梁,上铺钢模板调平。
3.2.2钢筋施工
钢筋加工适宜在常温下,制作弯筋应从中部向两端,弯钩制作应一次成型,钢筋的偏差标准为:承受荷载的钢筋沿长度方向偏差不超过±20mm,钢筋弯起位置偏差不超过±20mm。钢筋绑扎采用22号铁丝,箍筋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钢筋绑扎过程中,钢筋位置、间距尺寸要严格按设计要求绑扎,接头位置按《规范》要求相互错开。为了确保钢筋在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用垫块呈梅花形布置在钢筋骨架两侧及底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边墙及侧模按5块/m2布置,顶板底面按7块/m2布置。
3.2.3 混凝土施工
采用商品砼,利用地泵进行浇筑,底板、顶板混凝土浇注时要保证砼浇注的连续性,边墙施工时,要控制浇筑速度,一小时升高不超过1m,两墙对称施工时。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大于2m,浇筑边墙混凝土前沿顺桥方向每隔4m用带有漏斗的串筒在深处灌注,防止混凝土因离析而影响浇筑质量。
在混凝土养护时,注意调节混凝土所受环境的影响,减少混凝土表面变化。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和麻布对混凝土表面覆盖,减少在太阳下暴晒的时间,减少混凝土的水分蒸发。混凝土未拆除模板时,采取高频率洒水、湿布包裹等措施使接缝处保持湿润。养护时要注意检查洒水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应控制在15℃以内。易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洒水。
混凝土拆模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二要检查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温度很高,拆模后混凝土暴露在空气中,温度迅速降低,温度的骤减会导致混凝土开裂。通常拆模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的温度之差要控制在20℃以内,如果出现大风或气温剧变得情况时不能拆除模板,在有大风或者夏季应采取阶段性拆模、边拆边盖的施工工艺。
3.2.4防水工程
拆除框构外模以后,要施工防水层。要首先处理好基层再涂刷防水层。基层表面要达到无弯角、无凹凸处、无棱角的要求。应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污。如果存在空鼓要铲除,发现空洞要用水泥砂浆整平。防水乳液要求充分均匀搅拌,刷涂时要按照上、下、左、右的次序依次涂刷,以防止漏涂。涂刷的第一层防水涂料变干结膜以后,才可以涂刷第二次。刷涂防水层时温度要高于5℃,防水层没有干燥前,踩踏、碰撞,同时要注意防水。在顶板的防水层干燥以后,施工细骨料纤维网混凝土保护层。顶面以设计的流水坡度为标准度压光整平。
3.2.5沉降缝处理
结构体外侧安装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结构体中间埋设中埋式钢边止水带,缝内放入沥青木丝板,边墙和顶板铺设0.5m宽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框构、引道两侧回填,采用地泵全部回填C15混凝土。
通过对既有车站的综合作业通道施工技术措施的介绍,分析了施工重要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步骤,并在实际经验的工程下总结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可以作为类似工程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