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范玉凤
(1.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3;2.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也把高校大学生恋爱这一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引发了教育界、学界、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另外,大学生恋爱现状令人堪忧,性观念更加开放、婚前性行为数量激增、由不当恋爱或性无知导致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问题呈趋增之势。
为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恋爱状况,从大学生恋爱现状及教育的“盲区”出发展开实证调研,结合调研结果对困扰高校的大学生恋爱难题展开分析,以期为高校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1.调查问卷的设计。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在17—23岁之间,正是个性形成和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和人生观继续形成和巩固,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恋爱或婚姻成为一种成长的必须。为此,问卷设计包含了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消费情况和对异性的吸引力等七个方面的信息。
2.调研地选择。为了掌握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高校恋爱教育的情况,又鉴于北京的特殊地位及高校云集的地缘优势;同时,为调研对象选取的便利,本研究把北京、河北两地作为主要调研地。
3.调研样本选择。调查遵循了多水平随机群体样本程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群体,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样本基本信息如下:
表1 样本基本信息描述
4.调查统计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纸质问卷、网络问卷,结合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回收数据后,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定量分析。
对大学生恋爱现状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本文将恋爱现状操作化为恋爱现状及交往状况、家长对待孩子恋爱的态度、爱动机、性知识获取渠道或途径、“恋爱暴力”5项测量指标。同时,对高校恋爱教育进行数据分析,用数据来佐证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及高校恋爱教育的情况。
1.恋爱现状及交往状况分析。从数据分析看,当前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状况非常理性、处于一般往来和一般朋友状态的比例为62.9%;恋爱状态的比例为37.1%。在恋爱中,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是1%;而通过同学侧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有过性经历的比例与上述结论有很大出入。据同学了解,班上同学有过性经历的比例分别是:选择“没有”的为28.9%;选择“1%—5%”的为 14.35%;选择“5%—10%”的为5.91%;选择“10%—20%”的为5.91%;选择“20%以上”的为7.59%。造成结果巨大差异的原因:第一,被调查者可能因为问题过于敏感,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情况;第二,虽然通过同学侧面了解这一方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但也可以反映一定的问题,大学生性行为的开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家长对待孩子恋爱的态度分析。图1、图2显示,孩子上大学前,家长对孩子恋爱的态度:“反对禁止”“担心戒备”“不知道”“不表态”“理解宽容”“赞赏支持”“其他”的比例依次为 24%、30.53%、13.47%、15.58%、11.37%、3.37%、1.68%,并呈现递减趋势;孩子大学后,家长对孩子恋爱的态度:“非常不赞成”“不赞成”“不表态”“赞成”“非常赞成”“视情况而定”的比例依次为4.23%、27.06%、13.14%、18.39%、8.25%、28.96%,呈现波浪递增趋势。
图1 上大学前,家长对孩子恋爱的态度
进一步分析可知:家长对于孩子恋爱的态度在上大学前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上大学前,家长反对的态度占据了70.11%;而上大学后,仅有4.23%的家长是“非常不赞成”的态度,有55.6%持赞成或视情况而定的态度。数据的前后变化,表明大学是父母对孩子恋爱态度转变的重要节点期。这也反映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有不可替代的使命。
图2 上大学后,家长对孩子恋爱的态度
3.恋爱动机或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恋爱已逐渐普遍化,校园内随处可见大学生情侣的身影。图3显示,大学生恋爱动机逐渐趋于理性,多数为了追求美好的校园爱情。在“您在大学期间恋爱的原因”的问题中,30.15%的大学生选择了“追求美好的校园爱情”,仅有2.55%的追求娱乐消遣。大学生作为适婚年龄群体,13.59%的人选择了“生理情感的需要”这一项。但也有14.43%的大学生恋爱动机是非理性。
图3 大学生恋爱原因分析图
4.性知识获取渠道和途径分析。研究表明,52.6%的大学生看过直接描述性行为场景的作品,47.4%的大学生没看过,有8.2%的人有想看的期待。因此,家庭、学校都应破除“性恐惧”、不说即无害的思想。这样,反而会促使他们通过非正规渠道去了解“性”。
大学生性知识获取的途径多样,常规教育途径明显弱于非常规教育。一般来讲,理应来自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数据显示,通过父母或老师获取性知识的只有8.2%,通过“性教育”获取的仅有8%,通过医学或生物学获取的占27.2%;与从“网络媒体”获取的48.8%形成强烈反差。由此反映出常规教育缺失的现状,性教育亟待加强。
5.“校园恋爱暴力”分析。本次调研结果显示,34.32%的大学生认为存在较少,有3.5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多恋爱暴力事件存在。这两个数据警示我们,如果教育者、学校不对该类事件关注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归根结底来看,这与大学生恋爱观、恋爱行为适当有关,再细究是与大学生的恋爱教育缺失和校园恋爱管理失范有不可割裂的关系。
1.高校恋爱教育的描述分析。调研显示,我国高校恋爱教育状况极度缺失。图4在“您所在学校性教育开展状况如何”的回答中,选择“没有”“很少”“偶尔开展讨论讲座”“很多有关性知识的讲座”“有专门的性教育或性心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53.18%、36.23%、5.3%、3.81%、1.48%。
图4 高校学生性教育开展状况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仅有1.48%的高校通过专门课程的方式来开展性教育,这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性教育的真实状况。即便是讲座的形式,也只有3.81%的高校进行过。89.41%的被调查者所在高校,“没有和很少”开展过大学生性教育。
2.高校恋爱教育的交叉关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恋爱状态与学校恋爱教育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性爱抚”行为的大学生的分布与学校性教育开展的“没有”“很少”基本吻合,其中6人“没有”进行过性教育、5人接受过“很少”的性教育;发生过“性交”行为的大学生的分布中,7人落在了“没有”开展性教育的学校,4人落在了“很少”开展性教育的学校;有过“同居”行为的大学生,4人分布在“没有”开展性教育的学校,2人分布在“很少”开展性教育的学校,1人分布在“偶尔开展讨论讲座”的区间。而开展“性教育”的学校却没有出现发生越轨行为的大学生。
这些数据再一次说明,当前大量存在的大学生恋爱问题与恋爱教育的缺失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更凸显了高校开展恋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用数据说明了恋爱教育不是教唆教育,不会因为开展恋爱教育就会增加谈恋爱或者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只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恋爱教育的功效不可估量。
鉴于对大学生恋爱及教育现状的实证调研,综合大学生恋爱状况及恋爱教育问题的分析,本文尝试从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层面进行策略思考。
1.明确大学生恋爱教育目标。大学生恋爱教育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针对大学生,要达到提供科学、系统的恋爱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针对教师,有能力承担学校恋爱教育职能,要能够普及恋爱知识,传播科学的恋爱教育观念,传授科学恋爱教育技能。针对家长,要树立科学恋爱教育理念,使其有能力承担家庭恋爱教育职能,同时配合学校恋爱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孩子理性恋爱。
2.树立科学的恋爱教育理念。从实践来看,我国的恋爱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并不缺乏热情,也不缺乏教学经验,但是恋爱教育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人们思想里没有清晰的恋爱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恋爱教育理论作支撑。坚持科学、开放的恋爱教育理念,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开放的恋爱教育,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要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把受教育者当成主体,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对青少年的恋爱及性欲求持正视与开明的心态,接受和尊重他们;同时,把性当作一种阳光、正当的事,不再回避和躲闪。恋爱教育要公开、大胆、理直气壮地去进行。
3.构筑大学生恋爱教育体系。构筑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体系,切实改变目前恋爱教育“少”“偏”“单”“缺”的现状,实质性推进恋爱教育的开展是高校不容回避的选择。
一要认清教育主体。传统的“师本位”观念使教育忽视最需要关注群体的诉求。大学生应是恋爱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学者、教育管理者都是为他们服务的。在肯定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恋爱教育方面付出的同时,要扭转观念,以民主的精神去实现恋爱教育信息的传输,而非大学生的“被教育”。
二要明确教育内容。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内容理应由教育主体来选择,高校恋爱教育应该是满足大学生成长的诉求以及对情感的渴望,进行人格全面成长与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恋爱生理、恋爱心理、性的自我保护、恋爱法律、恋爱道德、爱情观、人际交往等内容。
三要采取适当教育形式。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种:课程、活动和咨询。第一,专门的恋爱教育课程。第二,学科渗透的课程。第三,班会和活动。诸如:辩论、演讲比赛、问答比赛;展览、墙报、宣传资料的印发;看电影、海报设计、书展;访问、调查。第四,高校设立专业咨询室,通过疑难信箱、热线电话、咨询辅导等方式来进行。
四要注重教育方法与原则。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要注意运用多样的方法,既要注重灌输等传统教育方法的运用,又要灵活地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例如:引导启发法、讨论法、同辈教育法、自我曝光法、书面交流法等。
学校在大学生恋爱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结合大学生发展的实际来展开。因此对大学生恋爱教育要坚持两项原则。第一,分阶段、分层次与分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年级及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和成长特点,分目标、分层次进行恋爱教育,以增强恋爱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普及性教育与问题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五要组织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做好恋爱教育的组织保障工作。第一,尽快将恋爱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从教学人员和设备、教学大纲和研究等方面提供保障。第二,高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讨论等各种活动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恋爱行为,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道德、恋爱与法律、恋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第三,高校可以成立恋爱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教育。
4.建立多主体联动的教育新机制。大学生恋爱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政府、家庭、高校、社会与大学生多主体联动的教育机制,是推动大学生恋爱教育发展的迫切之举。
在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实现大学生恋爱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教育的法治化与规范化。修订完善有关大学生恋爱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关恋爱教育的文件、政策,推进大学生恋爱教育工作的法律化与制度化。完善大中小学教学大纲,把恋爱教育内容纳入到全民教育体系中去,营造全民共创恋爱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家庭范围内,首先,家长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坦然地去跟孩子讲恋爱、婚姻及性等相关话题。其次,家长要认真学习恋爱知识及技能,提高恋爱教育水平,为孩子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购买恋爱相关的图书、报刊等,通过阅读学习,让孩子不断积累掌握恋爱知识。家长要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活动,还要主动与学校、社会及家庭之间进行教育互动。
社会上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通过广播、广告、电视、网络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正面信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如为大学生恋爱教育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多样化模拟机会、开设恋爱教育的专门课程、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恋爱教育内容、开展有关恋爱教育的各种活动、让学生阅读相关图书报纸杂志等资料。学校与家庭增强联动,协力提升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效果实现最优化。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其核心理念是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在大学生恋爱教育中,大学生要多渠道、全方位学习恋爱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主动学习观念和自我教育提高的意识,以“大学习”的思维保障自我教育的实现。
[1] Wang Rui ting.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love and marriage view[J].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2.
[2]Bao Yan.Chinese Contemporar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love and marriage evol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D].Guizhou Universit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