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波
2015年,是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北京史记研究会成立一周年。
2014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批准了北京史记研究会筹备申请,在中国史记研究会、中国传记文学研究会和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史记研究会正式成立,秘书处就设立在商务印书馆,王府井大街36号多了一块“北京史记研究会”的牌子,北京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从事《史记》研究工作的同道,有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为什么要成立北京史记研究会呢?
众所周知,《史记》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一部国学根底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上无出其右。《史记》问世后,不可胜计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从隋唐时期开始,《史记》就深深影响了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19世纪以来,《史记》传播到欧洲美洲,成为各国汉学家关注的重点,“《史记》学”成为涉及面最广的学术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走进高校课堂,《史记》研究队伍迅速壮大,1985年,司马迁故里陕西省韩城市率先成立了韩城市司马迁研究会,1992年,陕西省成立了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2001年,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这些学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司马迁及《史记》研究。北京作为人文荟萃之地,聚集了大批《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其中不乏权威级的研究专家如张大可、韩兆琦等,却一直没有相互交流沟通的学术平台。有感于此,在张大可担任会长的中国史记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北京从事《史记》研究的同仁发起并成立了北京史记研究会。成立北京史记研究会的宗旨就是:为北京《史记》研究者、爱好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在北京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史记》。
北京史记研究会筹备之时,就已将2015年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的纪念活动作为学会的重要任务。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研究会成立之后,立即组织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史记》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展开了专题讨论,讨论文章以专题的形式在《博览群书》中刊登,既是对以往《史记》研究的系统梳理,又为今后《史记》研究的深入探索方向。组织学术攻关的同时,北京史记研究会也把“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网”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多次组织专项论证会,就网站的定位、栏目设置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经过近一年多的精心准备,目前网站前期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名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网站已上线,栏目正在建设中。
与商务印书馆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史记》研究著作出版重镇,是北京史记研究会成立之后展开的一项长期工作。商务印书馆作为北京史记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在北京史记研究会创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正是这样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术出版机构的加盟,使得北京史记研究会具备了更强的学术推广能力。北京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大可教授在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就特别强调,中国史记研究会、北京史记研究会将与商务印书馆展开深度合作,争取在五到十年内,将商务印书馆打造成我国《史记》研究论著出版的重镇。2015年,中国史记研究会、北京史记研究会联合司马迁故里唯一的高校渭南师范学院共同完打造了《史记通解》(9卷)、《史记研究论著集成》(20卷),这两套巨著是20世纪我国《史记》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作为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的献礼之作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北京史记研究会倾力打造的《史记疏证》(2000万字),已完成三分之一的编写工作,将于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推出。作为该工程前期成果之一的《论项羽》,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栏目专门邀请该书作者张大可教授做客栏目,详细介绍了《史记疏证》工程进展情况。
在推动《史记》研究成果出版的同时,北京史记研究会也十分重视《史记》的普及推广工作,研究会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建立“司马迁大讲堂”的构想,旨在利用各种渠道,为喜欢《史记》的社会读者提供权威的公益讲座。目前,“司马迁大讲堂”正在进行前期的筹备。
2015年,北京史记研究会走过了一年。这一年,我们沿着弘扬司马迁与《史记》的道路前行,努力践行研究会创立的宗旨,在老一辈学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将奋力前行,把北京史记研究会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会。
(作者为北京史记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