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国
【关键词】 初高中语文教材;特点;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78—01
一、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一)初中教材的特点
首先,人教版初中教材按主题编排,按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话题,单元中的所有课文都是根据话题的需要所选取的,这样就有了较为集中的文化信息,读来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为例,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艺术、探险、动物。
其次,突出“同类比较”。人教版版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将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在阅读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也充分考虑了一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从而实现自主性探究的深入。
最后,突出“独特体验”。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教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练习中,不少题目都是从激发学生多元反应的角度设计;在练习与思考、比较与探究、作文和口语交流等多种角度都贯穿着对课标提出的“独特的体验”原则的关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点
1.编写方式。人教版语文教材以模块为模式编写,每个模系统分解为“阅读鉴赏”(4个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各相关板块(模块内、模块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可以灵活组合,呈立体结构。
2.非线性和探究性。高中语文教材的非线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模块教材内部各部分内容联系和各模块教材之间联系的非线性上,模块教材内部相互之间线性联系很弱,如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第一单元戏剧和第二单元宋词之间相互联系不是很大;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并列、跳跃甚至是毫无关系的。学生可以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而不像以往那样必须先学习教材前面的内容,才能继续后面教材的学习。选修教材各模块之间联系几乎就不存在。同时整套教材编排体系,关注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科渗透的综合性,都在凸现实践探究的学习内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独立性和灵活性。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课程内容和目标简单划一的格局,模块则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是独立的,都独立呈现某一方面的课程内容。高中语文教材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教材课程内容学习的可选择性上,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设置不同选学内容供教师或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已个性特点进行选修内容的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
(一)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高中语文教师要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只有真正做到了对课程标准之异同心中有数,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必能切实提高衔接教学的效果。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体现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动力和情感的衔接。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应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创建高效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新教法。高中的课堂教学应更具开放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决不能单靠教师。高中新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行的是学分管理,更注重培训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更多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修课程的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互助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要积极主动及时总结,调整学法,应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对接。我们期待能够对接成功。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