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中国儿童性教育第一人

2015-08-31 11:01在在
北京纪事 2015年9期
关键词:剑桥厨艺儿子

在在

在日本、美国和英国,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图片,教孩子在合适的年龄段应该了解哪些性教育的知识。而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教材,也没有这样的课程,只有胡萍这么一位从民间走来的专家。

投身儿童性教育是上天的安排

胡萍是都江堰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昆明某医院任医师。后来,阴差阳错,她又去了一所学校任儿科学讲师。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胡萍。她的班上一个17岁女生意外怀孕,跑去一家小诊所堕胎,因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

胡萍想不通,她还是一个学医的人,为什么不做好自我保护?为什么要去小诊所?为什么她不求助父母?不求助老师?这些问题让她备受折磨,她很想去探个究竟。

胡萍说:“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性知识都异常贫瘠,犹如荒原。不说别人,单说我自己。妈妈我从哪里来?男孩和女孩为什么长得不一样?爸爸和妈妈怎么生小孩?……儿子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是何等的尴尬与窘迫!”

后来,胡萍辞职来到了成都。儿子进入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她则在学校当了校医。一次,一位家长来访。他说他的儿子已经开始发育了,但是自己开不了口,希望医生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在当时校长的支持下,胡萍开始开设性教育课堂。

至今,她依然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情形。她在纸上写了要讲的内容,可没等开讲,学生们便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问。

孩子们其实早就在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没人也没地方交流,只好憋在肚子里。这些严重地刺激到了胡萍,她一边看书,一边又去华西医大学习心理学课程。

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和学生的相处,2004年,胡萍写成《成长与性》一书,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一时间,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关注和报道。她对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非议也持续不断,“小学生有必要开始性教育吗,是不是太早了?”家长和老师议论纷纷,胡萍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记得有一次,她一个人跑到学校外的油菜地里大哭。哭够了,她心里想着的是:要坚持,再难也要坚持……

果然,支持她的校长也顶不住了,找胡萍谈话:如果想留下来,就不能再搞性教育,不然只能走人。

胡萍选择离开,然而,代价是巨大的。当初,因为业绩突出,校方许诺在本校待够一定的年限,不仅胡萍的儿子可以免费上中学,还分给她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下,辞了职,什么都没有了。

离开学校后,胡萍基本上可以说做了全职妈妈,给孩子洗衣做饭,早晨送晚上接。然而,这些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当时,胡萍租住的那个房子旁边有一家小的影碟店,店老板很厉害,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到一些很好的片子,胡萍每天下午都去看碟。现在想想,看碟为她现在做电影赏析打下了基础。

也刚好是那一年,2006年,全国青春期教育者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主办方把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也请去了,刚好安排胡萍和她住一间房。李跃儿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很多家长提出性教育方面的问题,她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她当即邀请了胡萍。就这样,胡萍开始了性教育研究。

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座桥

从此,胡萍与儿童教育研究做伴,走到哪里做到哪里。后来,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看她的书或者文章,提出建议说应该整理出一个系统。《善解童贞》本来只有一本,后来因为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重新修订成为4本。

在此期间,胡萍看了国外的很多心理学的书,包括弗洛伊德的书,他们也有提到儿童的性心理。然而,相关内容很少,而且他们并不能告知具体的应对方法。比如,弗洛伊德提到过儿童手淫,但是,有的妈妈有疑问时会来问胡萍怎么办。她就会仔细去研究这些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园的老师也不会引导,甚至,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书籍,让家长有个系统的认识。那些都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不用惊慌失措。到了哪个阶段,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只要理性地去对待和解决就好了。

一般,当孩子提出问题后,家长没有办法解决,就来找胡萍。比如,一个十几岁的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出现早恋,谈恋爱、写情书,家长觉得这种事情搞不定,所以就会把孩子送到胡萍的工作室。

胡萍工作室的亲子课堂主要针对父母和儿童。家长知道理念,看书就可以明白,他们最缺的是方法。所以,胡萍的亲子课堂主要是教会家长方法,教会他们给孩子安全感。此外,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度越来越重,所以她不建议10岁以上的孩子的家长来听课。

对于青春期出现早恋的孩子,胡萍首先要告诉他们底线,告诉他们爱情到底是什么情感。然后,再给孩子的家长讲一堂课: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青春期孩子会出现哪些行为?出现这些行为以后,家长怎么做才不会伤害孩子?怎么做才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间?

“我的作用就像桥梁一样,当出现问题以后,我会先给孩子上课,再反馈给家长,告诉家长孩子的情况,家长就知道应该怎样去把握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了。”胡萍说,“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家长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搞出问题来。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对感情和性有一种混淆。所以,我会告诉孩子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情感,同时,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多年实践证明,孩子十分需要这样的引导。

对话胡萍

记者:了解到您的经历,就发现您的事业跟儿子的成长息息相关,从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开始,您给自己的定义就是陪读妈妈。请问,一般您的工作在哪里进行?

胡萍:现在,我的儿子已经到国外读书去了,此前,我一直陪在他身边。那时候,我的工作主要在家里,因为首先我要给儿子做饭。很多人都想不到,我会把给儿子做饭当成第一要务,但是事实如此。也许,正是因为母爱的伟大,才让我在这份事业上渐行渐远。

记者:您能不能给职场妈妈一些建议,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两方面问题?

胡萍:如果全职妈妈的工作只是给孩子做饭,只是为了孩子而活着,或者为了家庭把自己牺牲掉的那种女人,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希望成为一个走到哪里都说自己的儿子,没有自己可说的,人生的唯一成就就是培养自己孩子的女人。我希望即使孩子走得再远,他离开我以后,我还有自己可以感到光荣的东西。

记者:您的儿子已经进入了剑桥大学,作为一个“剑桥妈妈”,您有什么心得?

胡萍:我不会强调“我是一个剑桥妈妈”就无比幸福,那是孩子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了。在这个基础上,我拼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照顾他当然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我要把自己的精神照顾好,我要做出能够体现生命价值的东西来。

其实我不是靠他来成就我的,我不是靠他来为我自己贴金的。但是就像我儿子说的一样,我曾经说他,你沾妈妈的光。他说不是,我不是沾你的光,我是为你增光。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考上剑桥,我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成全一个,实际上他也在成全我,我也在成就他。

记者:在最近出的两本新书《剑桥男孩求学记》和《剑桥男孩成长记》中,您提到儿子有厨师的梦想,如果将来他真的成为一名厨师,您不会担心吗?

胡萍:如果说保护好孩子的天赋,不如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我的孩子在厨艺方面很有天赋,我不会刻意地阻止他,让他去背单词、做题目,保护孩子的天赋不应该带有功利性的眼光。遵从孩子的天性,观察他的兴趣,并为他实现梦想提供条件。

让我没想到的是,厨艺在他的成长中还真的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他参加剑桥面试的时候,6个孩子要淘汰5个,竞争很激烈,我们就把他的厨艺做成一个小画册,带去面试,还真起到作用了。面试的教授对他的厨艺特别感兴趣,说只有伟大的科学家才能做出这么好的美食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记者:对于未来,您有什么设想?

胡萍:我现在正在做自己的家园,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合作。另外,我的年纪渐渐大了,很难应对越来越多的全国范围内的讲座邀请,所以,我们计划培训讲师,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好地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剑桥厨艺儿子
2020年的意外收获——厨艺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小小厨艺大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在国庆炫厨艺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