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頔
家住东五环外的王先生说:“我每天开车上班,由于五环外的很多路会经过那些拉货的大型卡车,很多路面的井盖不堪重负,都有下沉的现象,很多道路也出现大坑。每次经过都像去驾校学S弯的感觉。因为我经常走那几条路,所以比较熟悉路况。假如是第一次经过那里的司机,一旦没有避开那些下沉的井盖或者塌掉的坑,轻则车辆受损,严重的会出现交通事故。”如果一个事情会出错,就一定会出错,这是墨菲定律所阐述的一种现象。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定律推论,如果一条马路上的井盖没有按照地区特点和耐压强度去设计,那么这条马路早晚一定会出问题!相较之下,在日本,井盖这个本来是最不起眼的公共设施,其时尚个性却成为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据说日本目前有超过6000种的井盖设计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街道,甚至建立了好几家井盖博物馆和一个半官方的“井盖协会”,由32个公司组成,专门负责保护及研究全日本的井盖。几乎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下水道井盖,上面印有动物、风景、历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极富设计智慧。此外,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住宅区附近都设有“紧急避难场所”。有的避难所周围的井盖上,除了用箭头指示方向外,还涂上颜色,黄色箭头表示离避难所200米以内,红色则为100米以内。由于井盖已发展成为一种城市文化,日本还出现了很多“井盖粉丝团”,他们成立自己的组织、网站、论坛,其狂热不亚于对动漫、流行音乐的追逐。而这些美丽的井盖,也时刻提醒人们,下水道系统虽不显眼,却是极其重要的城市设施。地域合理、功能良好、形态优雅的公共设施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还兼具美育的功能。一个设计合理且极具美感的公共设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频率,而且可以增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参与性。毕竟,文明的公共环境同样应该是美的公共环境。
丹麦学者扬·盖尔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人性化的城市》。书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好的城市规划是以人为尺度的,要先从人和生活的角度落脚,再延伸到空间和建筑。”荷兰一个创意公交站将座位和电子秤、显示屏幕相连,行人只要坐上去,旁边的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体重,给等车的人们带来乐趣;德国一个公交车站能让人们利用手机和蓝牙界面互相交流,乘客只要走到这些大液晶屏幕前,利用手机光标,就可以在屏幕上随意留下数码涂鸦作品;美国亚特兰大有一个用三辆废弃的学校大巴外壳拼接搭建的巴士站台,又特别又环保;而来自日本的可爱站台,外形是各种蔬菜和水果,就算公交车长时间不来,坐在这样可爱的站台里心情也会没那么急躁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一般在岔路口,每个路口的斑马线旁边都会安装有行人自助的红绿灯变换按钮,如果行人有急事要通过川流不息的马路,而对面又是红灯时,只要自己按动灯杆上的按钮,要求横向行驶的车辆停下,便可安全通过。日本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更是体贴入微,公园山阶边,总会有半步小台阶,方便老幼者上下;有婴儿更换尿不湿设施,为幼儿父母提供方便;大部分酒店和商场的电梯里都会有盲文提示,宾馆洗手台前的镜子,洗澡的时候会有水汽在整面镜子上,但洗手台前有一小部分,大概半个身子大的地方,总是清晰的,就算往上呼气也不会起雾。有时候好的设计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思考和关爱。有人会说,它们几乎都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自然有不足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不足,才应该去学习其他国家好的东西,我们自己不足的地方还比比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共设施应该是让老百姓来“占便宜”的,但我们眼下所看到的却是公共设施“被”占了便宜。街上盲道大部分形同虚设,要么是被汽车占用,要么就是被电线杆、井盖等障碍物阻断。家住丰台区的刘女士说:“小区门口的那条街人行道上的盲道完全被有关部门批准搭建的简易门脸房占据了,别说盲人了,就是有视力的正常人想通过都要花点功夫。”当问到是否有人治理整顿时刘女士说:“从来没人管,很明显这些简易门脸房是交过租金的‘合法建筑。”盲道被完全忽略了,它忽略的不只是一个公共设施,它忽略的是对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那些特殊人群的关爱。
许多城市的公共座椅长度被设计成大于150厘米,中间又未设置扶手隔断,这样的座椅往往便成流浪汉的“睡床”,不但没有满足普通市民“坐”的需求,反而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相较来说这种“便宜”被占如果只是个例,那么对于这个城市最为广泛应用的公交站等车亭的设计明显具有被商家大占“便宜”的现象。几米距离的长度里,广告牌的长度远远大于公共座椅的长度,其广告内容的更换率也大于座椅清洁频率。显然,以“人”为本最后却做成了以“利”为本,商家开心,有关部门挣钱,老百姓特别是老弱妇孺全得站着等公交。
公共设施,一个只要我们从家里走出来就会接触到的并且每天都在理所应当使用着的,由政府提供的属于社会给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设备。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有人说,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温度,有人说它代表了这个城市的个性,还有人说,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物质文化发展的程度。可见,公共设施建设的好与坏关系着这个城市的门面,关系着生活在这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早期的工业设施通常具有机器化、大批量生产的特征,而现代工业设计则向更加人性化的专项设计、小批量生产方式转移。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因素已经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一点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因而公共设施的设计就在于,设计者应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差异,对相同的设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好地与环境相融合,只有这样公共设施才会对市容市貌的营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一个公共设施的设计完全按照一个标准在整个城市去建设,既没有区域划分也没有以人为本,那么其所造成的问题必然会出现。
可以说,公共设施具有消费的强制性,一经产出,投放到社会,老百姓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换句话说,公共设施不是自由竞争的商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这就需要提醒政府必须注意公共设施的质量、数量、合理性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假如政府一副乐善好施的样子,地上却撒的是一地粗粮,放任公共设施成废品、次品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比此处没有公共设施要大。当然公共设施的作用被各方利益侵占,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危害性也是明显的。由此看出,公共设施建设问题如果不认真面对,那么这个城市展现给我们的恐怕不是个性,只是任性了。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