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信妮+刘晓晓
对于折叠纸盒而言,灵活多变且富有创意的拼版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拼版工艺、拼版软件以及印品种类的多样化,使得折叠纸盒的实际拼版过程更加复杂,因此为了方便对折叠纸盒的生产过程、售后服务进行质量跟踪,在对折叠纸盒进行拼版时必须严格依据拼版标准进行。下面,笔者将对折叠纸盒拼版方式优化和拼版文件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拼版方式优化
1.套拼拼版方式优化
如图1所示,插入式折叠纸盒一般采用套拼的拼版方式,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盒形轮廓外凸与内凹部分进行拼接。套拼时既可拼接同种纸盒,也可拼接不同纸盒,以提高纸张利用率。
图1a所示折叠纸盒拼版尺寸为947mm×595mm,模切版采用双刀,不仅费用较单刀贵,而且浪费纸张和薄膜(需要覆膜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如果数量较多的小盒采用这种拼版方式,不仅会增加模切版的材料费用,而且模切完成后排废的工作量也会加大,一个人每天大约排废4板货。
为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笔者对上述拼版方式进行了优化,将模切版由双刀改为单刀(如图1b所示),排版变得更紧凑,不仅节省了纸张与薄膜,排废的工作量也随之减少,由原来的1个人每天排废4板货增至12板货,节省了3倍人力,具体数据见表1。
2.平拼拼版方式优化
图2a为瓦楞纸盒优化前的拼版示意图,尺寸为980mm×757mm,拼版方式为平行排列,方式较普通,并无特殊排列,如果后道还需覆膜和裱纸,就会浪费大量薄膜、面纸和瓦楞纸板。
为此,笔者将平拼改为正反拼(如图2b所示),有效减少了瓦楞纸盒间的空隙,排版变得更为紧凑,节省了大量薄膜、面纸和瓦楞纸板,优化后的材料节省数据见表2。
拼版文件处理
1.标识摆放顺序标准
处理单个文件时,应在折叠纸盒的襟片或其他合适位置按要求加上产品名称、工单号和区分色块等标识;拼版时则应统一加上模切号、旧模切版号、旧树脂版号、旧印刷版号,以便对折叠纸盒的生产过程或售后服务进行相应的质量跟踪。
标识摆放顺序如图3所示,从左到右依此为:模切号、产品名称、工单号、区分色块,其中,模切号、产品名称和工单号上下居中放置。
(1)模切号
用从“1”开始的连续阿拉伯数字标注折叠纸盒不同的排版位,便于模切后对有质量问题的折叠纸盒进行分捡及追踪。印前拼版时会在全部订单的排版图上逐个标注排版顺序号。模切号以左下角为起始点,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布。模切号的字体为黑体,字号为12pt,颜色随工单号颜色。模切号与工单号要靠刀线位置放置,与刀线距离不少于3mm。
(2)产品名称
印前人员在处理客户文件时应在规定适用范围内折叠纸盒襟片或其他合适位置加上产品名称。产品名称一般用80%黑色、7pt以上宋体,没有黑色则根据由深到浅的顺序取合适颜色。产品名称在糊舌靠工单号两侧放置,高度在3.8mm左右。
(3)工单号
将生产此批产品的工单号标示在折叠纸盒襟片或其他合适位置,以便查询此批产品的工艺参数或质量追溯。工单号颜色为黑色或者深色,字体统一为黑体,字号为6pt,同时采用“信息条”模式,再次生产时自动跟随工单号改变。
如有补数的工单,工单号与之前的工单号共用的情况下,第一次补单时版房应在工单号前加字母“A”,第二次补单时应在工单号前加字母“B”,以此类推,便于管理。
(4)区分色块
在折叠纸盒的糊舌或折角位加上一个或多个色块,便于模切后肉眼区分混排产品或外观相似产品的堆放和取用。区分色块的大小约2mm×5mm,大型折叠纸盒的区分色块约5mm×10mm(包括3mm出血)。产品的区分色块一旦加上,如无明确指示修改,则会一直沿用,不会随订单而改变。
上、下糊舌按图4位置摆放4个模切对位色块,颜色为黑色或其他深色,规格为0.15mm×3.00mm、1.0mm×2.5mm+1.5mm×1.5mm。
2.单模文件处理工艺标准
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参见图5。
3.拼版文件处理工艺标准
叼口安排在折叠纸盒的黏合接头位置,这样拼版时可以合理应用纸张,不产生浪费。
在对折叠纸盒进行拼版时,出血尺寸需根据折叠纸盒材料而定,卡纸盒出血3~5mm,瓦楞纸盒出血8~10mm;版尾刀线到纸边的距离要求为正常产品3mm、过油产品5mm、覆膜产品7mm、裱纸产品8mm;侧边刀线到纸边的距离要求为正常产品3mm、过油产品5mm、覆膜产品6mm、裱纸产品7mm。其他要求参见图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