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7-0026-03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3)。
作者简介:张 宁,工作单位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数量不断突破 [1]。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作为即时通讯服务工具功能外的另一延伸,这是针对微信用户增加的一项订阅服务,在这一平台上,团体机构和用户实现了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 [2]。当前,与微信相关的各种平台已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业务拓展工具,包括编辑出版行业,因为,微信公众平台其实已经具备了构成电子期刊的各种
要素 [3]。
1 科技期刊应用微信平台的现状
对于传统科技期刊而言,通过纸质版期刊和相关数据库的电子版期刊是最主要的两种传播途径 [4]。这两种传播途径存在受众少、时效性差、多为被动传播等缺点,其传播的影响力不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途径成为传统科技期刊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5]。
对于新媒体,传统科技期刊的反应相对滞后,而大众媒体却是采取了迅速跟进的策略,这也反映了两种媒体在办刊机制上的差异。因此,科技期刊编辑更需要培养进行信息筛选、整合、转化的综合能力 [7]。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部分已经先声夺人开展微信平台运营的医学期刊案例,为医学期刊如何打造新媒体平台提供参考。
2 医学期刊微信平台的应用案例
医学编辑应及时把握微信的传播精准的特点,结合期刊高度细分和高黏性的受众特点,建立起医学期刊的学术圈。笔者以部分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期刊为例,对其应用效应展开探讨 [8]。
2.1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创办时间较早(1915年),是医学界影响力较大的权威性期刊,但其一改老牌期刊的保守观念,率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为关注用户不定时推送相关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当期杂志的文章目录和摘要。另外,中华医学杂志通过信息推送功能,对许多重点专题进行实时的宣传,吸引读者关注。如中华医学杂志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了地震伤救治相关内容的专家共识,为挽救伤员生命,宣教自救助救知识。中华医学杂志微信平台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全国爱眼日(6 月6日)、全国爱牙日(9月20日)及世界早产儿日(11月17日)等,提供精炼的信息和相应的主题文章及时推送给广大用户。中华医学杂志微信平台对推送的内容都是经过后期的编排制作,结合该杂志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在抢占微信用户上有较高的优势,但该杂志平台的消息推送频率不高。
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该杂志推送信息的频率较高,基本每天均有消息推送。内容上除了关于期刊的当期目次、中英文摘要和全文链接外,还给用户推荐有影响力的策划专栏,分享最新的眼科相关研究进展、国外权威杂志上的优秀病例和国际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等。通过该微信平台能通过回复关键字来获得文章的投稿方式和杂志订阅方式等,也可查询往期的目次和专题情况,这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是相当方便的。
2.3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该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基本采用图片配以三、四条标题的首页面的形式(“小杂志”)推送消息,订阅用户点击标题进入二级阅读界面获取自己喜欢的和需要的信息。同时推送的消息内容也非常多元化,比如有“历史上的今天”、“读者来信”等特色小栏目,还有Cell、JAMA、Nature、Science等国际知名刊物的最新报道,以及各类最新会议消息、医学新闻等。定期收到这样精心组合的推送消息,能够增加受众对该杂志微信平台的黏性。
2.4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结合杂志学科的特点,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推送消息的内容覆盖面广泛,部分内容兼具科普性和专业性。通过精心选题、从杂志上挑选文章(经修改提炼使其通俗易懂)及编辑加工、配上精美的配图和风趣的封面文字介绍,一方面精简,一方面会添加有趣的故事、知识背景或者新进展,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
3 微信平台对期刊发展的意义探讨
3.1 提高稿件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设备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传统的稿件送审模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随着微信的普及,编辑只需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软件,便能在微信上将稿件以图片的格式发送给审稿人进行审稿,同时,审稿人的审稿也更加便捷,无论何时何地,只需拥有一个手机端,便能进行审稿;而且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在手机上也能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对已转换成图片格式的稿件进行标识,再利用微信的即时语音功能,及时逐条对图片文稿上标识之处进行意见阐述,并发送至编辑部。采取这种审稿方式,在有效提高审稿效率的同时,也能更加准确、详实地将审稿人的意见反馈给编辑。此外,微信审稿让即时审稿成为可能,且极大节省了审稿人的文字表述劳动力,也让审稿时程和周期进一步缩短,以往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审稿周期可缩短至数天,而且审稿的意见也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9]。
另外,通过组建审稿人微信群将小学科或者交叉学科性质的稿件摘要发布于微信群里,通过微信群强大的信息扩张效应,能更容易找到稿件相对应的专业领域审稿人。与此同时,微信的“私聊”功能,让该模式的审稿还具有保密性的特点,杜绝了传统3个审稿人背对背审稿模式的不全面性,以及杂志网站或微博公开征集审稿人的公开性,让审稿工作更为公平、保密,也避免了人情审稿的现象 [10]。此外,还能通过组建审稿微信群的方式解决审稿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正反两方的审稿专家可在群内自由发表意见,编辑再根据双方的意见进行综合协调,并统筹得出最终审核意见,待全体审稿人确定终审意见后再解散微信群。建立微信群共同审稿的模式,既保证了审稿的保密性和合理性,也有效避免了审稿信息泄露和帮派化审稿的现象,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体制的运作也更加公正、公平、公开 [11]。
3.2 改进编辑工作流程
作者群、读者群、审稿专家群、编委群是学术期刊最重要的面向群体,与期刊的日常工作更是联系密切,若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联系,必能让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在编辑的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接到作者的来电,询问稿件的录用和安排等情况,对编辑的正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若是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作者便可只直接通过该平台,以发送稿件编号与微信后台实现实时连接的形式,及时把握稿件的处理进度。另外,编辑部还可将投稿须知、论文范例、参考文献撰写体例、摘要撰写方法等重要的指导性文档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方便作者随时自动查询获取,从而让论文的撰写更加规范,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编辑的工作量。
编辑可以运用微信平台进行组稿,邀请相关约稿专家或作者共同建立微信专题群,大家可通过微信群保持沟通联系,随时汇报稿件的完成程度以及遇到的问题,编辑可及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协调,让专家和作者心无旁骛进行创作;利用微信专题群及时、方便的属性,编辑部还可同时组建多个专题群进行平行组稿,同时统筹各个专题稿件之间的进程,在有效提高组稿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让期刊和作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3 节省成本开支
为了解决一年中存在的较大争议,同时加强杂志和编委的沟通联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旗下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每年都会召开举办集中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集中讨论、解决争议。尽管该模式能达到杂志举办研讨会的最终目的,但也存在着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弊端,而这一弊端,可通过建立编委微信群得到很好的解决。建立编委微信群后,在审稿过程中一旦出现存在争议的稿件,便可第一时间将争议稿件在编委微信群内发布,编委则能及时针对争议点进行公开讨论,从而代替了“面对面”式定稿会,或者缩减了“面对面”式会议时间,加强了会议精炼程度。通过这样操作,不但有效节约了编委之间的沟通成本,也保证了来稿的时效性。
另外,编委们在微信群中,针对稿件提出了很多提案和建设性意见,编辑部可及时将这些提案和意见进行筛选汇总,并以微信的形式及时推送出去,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借编委的声音吸引更多的读者,作者也因“作者的审稿故事”而被杂志所吸引,杂志也因此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编委、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也更加有效。
再者,以往杂志编辑部举办学术会议时,为了吸引代表来参会,多通过在杂志上刊登会讯或者是通过寄发信件通知或邮件通知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果有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省事省力,而且宣传效果更佳;参会代表也可通过微信平台注册参会,提前支付参会费用等,从而节省了现场注册交费的事宜,减轻了会务方面的工作压力。
4 结束语
医学期刊作为医学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权威发布平台,其学术质量固然重要,但如果这些新的学术成果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则大大影响其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医学期刊的传播能力与其学术质量同等重要。新媒体的应用使医学期刊在内的科技期刊进入了“微传播”时代,而随之带来的思维转换、技术变革可能会令部分医学期刊编辑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如何在编辑部内部统一思想,进而学习和应用微信这一新媒体平台成为诸多编辑部当前重要的议题 [12]。
在应用微信平台的过程中,医学编辑应重视用户需求的分析,借助微信平台的各种功能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增加用户黏性。但目前微信这一新媒体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科技期刊界、传播学界、信息学界和工程学界的共同努力,推动微信平台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 [13]。
微信不但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上改变,也给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14]。传统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发展之路已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尽早改变思维并投身其中的期刊工作者会提前品尝到新媒体发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