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健
浅析丰子恺和竹久梦二绘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牟健
(台州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丰子恺绘画风格有明显的竹久梦二的印记,但两者在表现形式、题材、审美追求上皆存在明显差异。丰子恺注重用“线”,描绘“万物”,追求“诗意”;竹久梦二注重“光影”和“空间感”,多描绘“美人”,追求“享乐”。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两位艺术家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个人独特的性格气质造成的。
竹久梦二;丰子恺;艺术风格;差异性
竹久梦二绘画风格对丰子恺绘画作品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从丰子恺对梦二的评价看,丰子恺本人并不避讳这点,他认为:其“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1]74。正因为如此,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梦二对丰子恺的影响和他们绘画的相似性,但是笔者认为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还是有明显差异的。丰子恺接触更多的是竹久梦二早期的作品,而竹久梦二后期最富盛名的是“美人画“,早期作品并不足以代表他绘画风格的整体风貌。两位画家在表现形式、题材、审美上还是有明显个人风格的差异。
(一)表现形式上的差异。竹久梦二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不仅在日本影响了一代人,也对我们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丰子恺先生深受竹久梦二早期漫画影响,并从中领略到竹久梦二“简洁的表现法、坚劲的流利的笔致,变化而又稳妥的构图,以及立意新奇,笔画雅秀的题字“[1]74。相比丰式作品而言,竹久梦二作品的色彩更加靓丽丰富,构图上更加宽广,画面多为装饰性的颜色和流畅的线条结合。如竹久梦二为歌剧创作的《霍夫曼的故事》(图1)以自然景象作为描绘对象,注重光影的变化,营造出浪漫的星空景象。
图1 竹久梦二《霍夫曼的故事》
另一幅作品《玛利亚》(图2)采用金字塔形构图,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端的圣母形象是画面的焦点,而位于圣母两侧的风景,又有一定空间感,将视觉延伸。这种符合西方透视的构图方式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拉斐尔的一些作品。
图2 竹久梦二《玛利亚》
相对而言,丰子恺作品色彩更加朴素,构图上的空间延伸感较弱,但线条凸显遒劲流畅。丰子恺的艺术作品鲜有竹久梦二如此丰富鲜艳的色彩,多以黑色或者单色为主,画面的宽广纵深上逊于竹久梦二,更像一幕幕戏剧背景,这反而使丰子恺的绘画作品更加情景动人。二人在画面中都注重用线,而丰子恺对线的表现和应用更上一层,其线条的运用更显丰实和苍劲,很多画面完全由线条构成,虚实相生,繁简不一,层次丰富。如丰子恺漫画《恒山之鸟》(图3),画面中流畅富有韵律的线条清晰可见,繁简呼应。虽也描写远景,但仅寥寥数笔,远景之意点到为止,悠远之情观者自会,和竹久梦二的空间深远营造有明显不同。
图3 丰子恺漫画《恒山之鸟》
(二)题材上的差异。竹久梦二最富盛名的是其“美人画“,这是他后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其漫画、封面设计、招贴画等都以人物的描绘为主题,又以取材美人为其嗜好,画面中偶尔出现景和物,也多为人物的点缀和陪衬。
丰子恺描绘的对象更加广泛:乐器、动植物、器皿、风景等皆可入画。这些被丰子恺视为“有情生命“而成为画面主体。在丰子恺的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具有“灵性“和“生命力“的物象。由此可见,“物“、“景“与“人“在丰子恺作品中无分彼此,同等重要。
图4和图5是两位画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图4浓艳妩媚的女子形象可以说是竹久梦二最喜欢的题材,将艺术家那种忧郁、浪漫、抒情的艺术个性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暴露出艺术家情感上的狭隘性。而丰子恺作品特别是这张《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图5),将个人之“乐“寄予“物“而发,荷花插炮弹,是画家将和平的“和“与荷花的“荷“谐音相系,配上两个憨态可掬的泥娃娃,营造了和平来临时欢乐祥和的景象。这是作者在选材上富有儿童般“天真“,移情于“物“,充满艺术想象的体现。
图4 竹久梦二《美人系列绘画》
图5 丰子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
(三)审美上的差异。竹久梦二在技法、题材、表现上更倾向于日本世俗社会的审美。无论美人画中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还是丰富的色彩,装饰的平涂,都迎合了日本世俗的审美。图6中的梦二作品中出现的柔弱、病态的女子形象及类似春宫图的裸体形象,这些都是梦二也是整个日本社会追求情欲享受,以及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更多成为男子享乐附属品的社会现状的呈现。
图6 竹久梦二绘画作品1
丰子恺艺术作品更注重“诗意“,没有梦二这样细致入微的塑造,更没有梦二的艳丽色彩,画面总有不少留白,笔触也有不少点到即止,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可能就是丰子恺倡导的“略约写实“[2]183。丰子恺的作品与竹久梦二早期作品艺术风格更为接近,而与竹久梦二后期作品艺术风格有较大差异。可见丰子恺绘画不重形,而注重物象描绘之外流露的意义和价值。图7这张月夜小聚后描写的场景,是丰子恺代表作,一钩残月映照朋友散后的茶壶、茶杯。画中未见一人,却将朋友小聚时的倾情和别后的寂寞淋漓抒发,极富诗意和韵味。
图7 丰子恺漫画
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往往与艺术家不同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性格气质有关。也是因为上述因素造成了两位艺术家风格上的差异。
(一)不同生活的经历。两位画家分别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二者在艺术上不一样的风格和追求。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梦二受过西学的影响,而丰子恺一如既往地秉承中国传统。
竹久梦二从小生活在港口城市,接触异国情调,又有后来两年半的“海外长旅“经历,其绘画风格深受西方画风影响。丰子恺也认为“他的画风,熔化东西洋画法于一炉。其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的。自来总合东西洋画法,无如梦二先生之调和者。“[3]笔者认为竹久梦二作品的艺术风貌还深受印象主义影响。梦二后期作品的审美因其受印象派影响,多描绘现实社会,即眼前所见物象,特点更加趋向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这些后期作品把梦二东西结合的艺术风格很好的表现出来(图8)。
图8 竹久梦二绘画作品2
丰子恺虽也有留学经历,但去的是东方国家“日本“,况且仅十个月,严格的说算不得“留学“,更像“游历“。留日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偶遇了梦二早期具有东方韵味的作品《春之卷》。因此,丰子恺作品始终保持民族气息,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依然首选宣纸与毛笔。画法也有别梦二,丰子恺作品中罕见梦二那样色彩丰富的背景,多以“留白“、“单色“为主。最具特色的是注重线的勾勒,近乎国画“白描“,线条遒劲洒脱,骨力毕现。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对其深刻的影响。
(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两位画家,一位喜绘“美人“,一位则济于“万物“。
竹久梦二为何喜绘“美人“?竹久梦二不仅受到西方文化的艺术影响,骨子里日本传统文化的艺术积淀也是极其深刻的,其主要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浮世“一词源于佛教,即“人世间“,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迎合大众口味的艺术形式,浮世绘有享乐和媚俗意义,最初多表现妓院场景和歌舞伎,“后来演变成表现一个人物的画,如妓女、伶人为模特儿的美人画、伶人画,逐渐又扩及名媛闺秀……但浮世绘具有庶民的生活气息,而以色彩鲜艳、线条简练为其特色。“[4]由此可见“美人“的题材和画法并不是梦二首创,而是其在题材和技法上深受传统影响。
而丰子恺对“万物“的描绘,体现出儒家的“仁爱“思想,又因其佛学造诣而将其“仁“扩大到“便是把世间一切象看作与人同类平等的生物,便是把同情心范围扩大,推心置腹及于一切被造物“[2]134。正是这种万物一体的思想,使丰子恺在作品中将“景“和“物“成为画面主体,以“灵性“展现一种等同于“活物“的生命力。
(三)不同的性格气质。审美的差异与艺术家本身的性格气质有关,艺术家、艺术作品展现出来的性格气质是艺术家内心不同审美理想的外露。
迷恋歌舞伎、净琉璃和异国情调造就了秉性浪漫的竹久梦二。天性浪漫的梦二,对“完美女性“的追求几乎到了极致,“良女愁煞男——女人惟其成为好女人,才越发令男人感到痛苦“[5]67,由此可窥见其对“完美女性“的畸形追求。有位西哲把“渔色男“分为两种类型:“卡萨诺瓦(Casanova)型和唐璜(DonJuan)型。前者就是追求无止境的肉欲快感,而后者,虽然也阅女无数,内心却始终追求一个心目中完美的“理想女性“。这种对性爱与性的不同定位,宿命般地注定了前者是快乐的,而后者是痛苦的;前者的追求有“积极““入世“的一面,而后者则是“消极的、颓废的“[5]38。竹久梦二应该属于后者,众多女性始终不能够达到他心中的“理想女性“。因此日本美术评论家大目夫评论梦二所描绘的女性形象,“都长着惆怅的脸,眸子大而圆,眼睫细长,那种明显的梦想型,胰病质的样态,好像马上就要折断似的,有种难以名状的易碎之美。“[5]19因此,与其说梦二在描绘美人,不如说通过“梦二式的美人“抒发其内心的痛苦和惆怅。
丰子恺之所以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是因为一言一行无处不“诗意“。丰子恺更多包含传统文人的审美理想,将传统水墨画的标准作为其艺术作品的评价杠杆。丰子恺绘画中“诗““画“结合的意境,更确切的说是他将文人情怀融入到了世俗题材的创作中,故一直追求“气韵生动“。他认为“气韵生动是作画的根本义,苦心经营,都是为了这点“[2]267。同样描写生活,却追求“气韵“和“雅趣“。丰子恺不是主动去迎合世俗的主流审美,而是坚守文人精神,追求诗情画意。
由此可见,“丰式“漫画虽然脱胎于“梦二漫画“,但是因为丰子恺先生独特的性格气质及不同的文化修养和生活阅历,其漫画有明显的“丰式“特色。与竹久梦二最大的区别在于,丰子恺不是主动去迎合世俗的主流审美,而是在坚守文人精神独立,追求“诗意“的境界。明白这一点将帮助我们区分丰子恺与竹久梦二绘画艺术风格的不同,有助于进一步读懂丰子恺,理解丰子恺的绘画作品。
[1]陈星.丰子恺评传[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74.
[2]丰子恺.丰子恺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3]张斌.丰子恺与日本画家竹久梦二[J].荣宝斋,2006(6):84-90.
[4]赤冢忠.日本的浮世绘[J].文化之窗,1986(6):32.
[5]刘柠.竹久梦二的世界[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hisa,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on expression form,subject matter and aesthetic pur⁃ suit between them.Feng Zikai lays stress on“line“,depicts“everything in nature“and pursues the“poetry sense“,while Yumei Takehisa pays attention to“light shadow“and“space sense“,depicts the“beauty“,and pursues“enjoyment“.These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their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cul⁃tural background and distinctive disposition.
On Difference of Painting Style between Feng Zikai and Yumeji Takehisa
Mou Jian
(School of Art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Zhejiang)
Though Feng Zikai's painting style has obvious imprint of Yumeiji Take-
Yumeji Takehisa;Feng Zikai;artistic style;difference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1.012
2014-10-16
牟健(1981- ),男,浙江台州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