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琼(江苏师范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 江苏 徐州 221116)范亚芳 (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 徐州 221116)
基于O2O服务模式的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研究*
顾琼(江苏师范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 江苏 徐州 221116)
范亚芳(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 徐州 221116)
目前,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存在主题相对局限,活动规模较小且没有持续性,活动形式“变味”,用户不广泛,管理缺乏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在移动环境下,基于O2O服务模式的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结合了当下流行的新型社交模式,构建了一个实时借阅平台,并以学生社团为服务团队,突破了高校图书馆虚拟服务瓶颈,发掘了读者自身的信息价值,实现了服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以及Human Library“每个人都是一本真人图书”的最初服务理念。
Human LibraryO2O服务模式社区应用
Human Library(原名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书”,借书实际上借的是人,读书就是与所借的人坐下来面对面的交谈,读到的内容就是人的思想和智力资源。Human Library最早源于2000年丹麦罗斯基勒音乐节,“停止暴力组织”在活动中开展外借75本“真人图书”,采用“对话”的方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反响[1]。Human Library由此诞生。
2005年,Human Library在欧洲流行开来,丹麦、芬兰、冰岛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Human Library活动[1]。同年,它以其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融入到图书馆工作当中,成为一种新兴的人际沟通与知识共享的方式。
2008年,Human Library概念首次被引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召开“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举办了国内第一次Human Library活动[2]。目前我国已有多个高校图书馆先后进行了Human Library活动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宣传与推广,这一新型阅读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2]。
2.1主题相对局限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Human Library活动主题主要集中在实习、就业、考研、考公、考证等方面。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2009年举办的Living Library活动中,图书主题包括留学、考研、实习、英语、科研等。这些活动主题在本质上偏离了Human Library以个人为主体,发掘个体知识、新知、经验的服务理念。
2.2活动规模较小且没有持续性
开展一次Human Library活动并非难事,难在持续运作。绝大部分举办方只举办了一次或几次Human Library活动就不再组织,更不要说形成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和完整性的规范化活动了。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足够的人手和Human Books,而且活动举办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
2.3活动形式“变味”
Human Library的服务场所本身是非常灵活的,如校园一角、操场、长凳,甚至是学校门口的奶茶店。但部分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所呈现的实质上是一种学术报告,无非是一群学生围着“学霸”或“考研牛人”咨询各种学习问题,甚至演变为功利的成功学宣讲会或名家讲座。
2.4用户不广泛
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多为首次推出,现场可借阅的Human Books数量较少,借阅时间较短,使得真正参与到Human Library活动中的人数十分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2011年4月,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首次举办的Human Library活动,仅提供5本Human Books,借阅时间为40分钟[3]。
2.5管理缺乏规范化
我们发现,Human Library活动管理者多为图书馆员,其一方面因缺乏专业学科知识而不能真正做好Human Books甄选工作,与读者的距离感无法弥合[4];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是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不能长期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图书馆服务走向Library 2.0时代,虚拟社区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重要阵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网站设有数字图书馆、虚拟读书社区等模块。然而,其实际利用率似乎不尽人意。经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很少真正使用这些功能,甚至大部分受调查者表示对这些功能毫不知情。可见,虚拟社区在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未能在用户中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图书馆亟需找出解决这一困境的突破口。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Human Library的服务理念和模式进行研究,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Human Library的发展,拟建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新型服务模式。本课题将基于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对Human Library服务理念进行剖析,探讨Human Library新型服务模式资源的采集、组织、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内容,构建一种由用户创造的、用户之间互动的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3]。从而通过Human Library新型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创特色服务,进而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促进思想的解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O2O即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早期主要用于电子商务,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5],如天猫商城、京东商城。
3.1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鲜悦Living Library”最先作为一个特色项目在学科服务中出现,目前已经实现了常态化服务。其匹配网站栏目包括新书上架、鲜悦书库、读者指南、预约窗口、留言簿和自荐成书,每次活动包括四步流程,分别为宣传推广、网上预约、活动通知和面对面交流[6]。“鲜悦Living Library”所开展的全新尝试,对其他的Human Library活动组织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但其仅一周推荐一本新书,在数量上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其推荐“真人图书”的主题有限,真人图书与读者之间缺乏双向式的自主选择过程。结合“鲜悦Livin g Library”的优点,考虑其不足,本课题为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设置如下五大模块。
3.1.1真人书库模块
该模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每周“名人阅读沙龙”,由学生社团组织,旨在提供用户与真人图书的大型研讨会,每周选取不同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这样既能够扩大活动影响,也能够为喜爱这一活动的学生等用户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第二部分为社区应用内由所有用户组成的在线Human Books,用户可以通过分类筛选,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真人图书。。
3.1.2新鲜事模块
该模块展示Human Books与所有用户的最新分享,主要展示个人的真人图书借阅记录,以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呈现,实现的功能是上传个人分享,用户登录后即可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借阅。该模块吸引用户关注与之相关的Human Books,从而达到借阅内容保存与传播的效果、活跃社区气氛的作用。用户还可以对这些新鲜事进行评分,推选最受欢迎的Human Books。
3.1.3好友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查看好友、添加好友、发起会话或讨论组等。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Human Books进行关注,建立“好友”关系,便于即时“阅读”、建立兴趣小组等[7]。3.1.4个人空间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展示用户的照片和帐户信息等个人资料,修改密码,绑定微博,提醒设置,好友管理设置,并显示用户的个性标签、爱好等相关材料。用户还可以在此管理自己的借阅记录、借阅评价等。
3.1.5后台管理模块
管理者利用该模块来管理用户的账户、借阅等信息,并上传最新Human Books、管理真人书库等。同时,管理者还需定时对应用进行技术和资料等方面的维护。
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流程图具体如图1所示[8]。
图1 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流程图
3.2特点
基于O2O服务模式的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作为Library 2.0环境中图书馆的服务新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同数字图书馆论坛、网络平台、网络工具、读书社区等模块进行对接[9],而且还做到了重视用户的个体知识,有效补充了传统Human Library活动在Human Books资源方面的不足,并突破传统Human Library活动规模较小且没有持续性的缺点,使得用户可以在“海量”的Human Books中便捷地检索到感兴趣的Human Books。
区别于传统Human Library活动定点、定时的缺点,用户可凭借安装在手机上的Human Library客户端随时随地借阅一本好书。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还能够在APP上辅之以实时通讯、视频聊天、语音电话等虚拟借阅方式,来解决一些Human Books或用户因为时间、地域、天气等因素,不便进行面对面交流的问题。在反馈机制方面,其弥补了传统Human Library反馈不及时、不全面等缺点,每次借阅结束后,如同网购一般,用户能够及时、有效地评价已借阅的Human Books。对于不喜欢的Human Books,用户有权给予差评。经综合考虑,社区应用管理者有权“下架”不合格的Human Books。
Human Library中的Human Books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着这一活动的生命力,因此尽可能多地发掘各种类型的优质Human Books应成为首先被考虑的问题。相比于海量的出版物,Human Books资源的匮乏性自Human Library产生以来一直是个严峻的问题。因为Human Books是个体活物,不能长期保存,难以复制且无法长期批量收藏。对于管理者来说,Human Books的采集工作更是具有挑战性。什么人适合做Human Book?Human Books又如何才能源源不断?本课题利用学生组织这一管理优势,给Human Books保质保量的采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4.1采集者:学生管理社团的成员
为了便于管理Human Library社区,校方应发展一个专门管理本社区的学生社团。一年一度的社团招新,既能够保证Human Books的基础数量,又保证了Human Books的新鲜度。对于这一学生社团来说,他们不仅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社团新成员需进行必要的工作培训,这项工作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还能够使他们在参与借阅中,提升与人交际、演说口才等能力。另外,在促进新生入学过程中心理健康的调整方面也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作为管理者,社团成员加入Human Books的借阅中,还可以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第一手信息,便于促进社区应用的完善与创新。
4.2学生社团的邀请
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学生群体,他们可以最直接地了解读者目前所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找“书”;他们更加熟悉和了解自己周围的各种“大神”;而且由于担任Human Books的都是志愿者,由学生社团出面邀请或宣传,也更容易说服他们来Human Library担任Human Books。除本校资源之外,通过各高校学生社团的联谊关系,管理者还可以网罗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优质Human Books,从而扩大借阅范围,为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4.3用户自荐或推荐他人
Human Library仅仅依靠学生社团成员与学生社团的邀请,还远不能达到Human Books在数量上的要求。Human Library所倡导的是“每个人都是一本真人图书”。面对面的真人阅读是一个相互阅读的过程,所以数量较多的用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应用在开始实名注册之初,即将用户默认为待审核的真人图书,当然,用户的“上架”资格还将接受学生社团考察小组的审核,确认获得上架资格后才能成为Human Book。表现优异的Human Books还能够进入学生社团,参加社团的管理工作。
此外,本应用通过设置Human Books的借阅权限,来鼓励用户由读者“变身”为Human Books,即如需借阅某些“重量级”Human Books,用户星级需达到一定等级,方可申请借阅,而用户星级由读者被借阅次数、信誉评价等因素来决定。这就需要这些用户在想要借阅某些Human Books时,需先申请成为Human Book,由学生社团负责人审核后,将其加入Human Books书库,经过一定次数的被借阅后,方可有权借阅某些“重量级”Human Books。
当然,这一方法仅为增加用户参与社区活动的一个奖励机制,旨在增加社区的趣味性与活跃度。Human Library想要吸纳更多的用户加入到Human Books书库中来,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学生社团的宣传力度与奖励机制等其他策略。另外,其还可以通过用户推荐的方式,让广大用户帮助发掘身边的“达人”来担任Human Books。
5.1管理
对于传统的Human Library活动,高校图书馆需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工作,包括活动前期Human Books的采集、分编、标引,整个活动的策划、宣传、活动场地的布置,借阅规则的制定,借阅手续的办理,借阅过程中的相关服务及活动结束后的信息反馈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参与。然而,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由于需要兼顾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调用大量人员到Human Library活动的组织工作中来。此时,学生团体就显现了巨大的优越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内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图书馆只有用各种方式将Human Library根植于学生当中,才能使这一变革性的阅读方式拥有不竭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
学生社团管理Human Library有如下两个优势。
5.1.1善于发掘优质Human Books
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学生群体,他们更加熟悉身边的牛人,这些人可能是“学霸”,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有着非凡成就、独到见解或是特殊经历的人。他们与用户身处相同的阅读环境。这样一来,组织者便可以准确掌握当下的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找“书”;相对于成功学式的宣讲会,这样的Human Books更能吸引学生读者走进他们,给未曾蒙面的人来一场面对面碰撞心灵的机会;而且由于学生社团成员与Human Books不存在管理上的等级关系,由学生社团出面邀请或宣传,也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9]。除本校资源之外,通过各高校学生社团的联谊关系,管理者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其他高校优质Human Books,从而扩大借阅范围,为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1.2拥有更强大的组织能力
在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今天,思维活跃、反应灵敏的大学生无疑是对新生事物最为敏感的群体。对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而言,Human Library这样一个新兴事物一定可以激发他们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既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才干的舞台,又可以解决高校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难题。
大学社团中卧虎藏龙,策划、设计、美工、技术等都必然为Human Library的宣传工作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不论是早期的海报制作、宣传标语、组织管理,还是布置活动场地,学生社团都有着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捕捉新风尚,以最新潮的关键字来揭示每本Human Book的“亮点”,激发用户兴趣;也可以利用人人网、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高效宣传Human Library的最新动态;学生社团成员还能够在网络技术、管理能力、外交能力、外联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高。此外,社团成员更多为大一新生,参与人与人直接对碰的社团活动,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5.2运行
客户端是展现在手机、Pad等便携通讯工具上的界面程序,由服务节点将服务器端的逻辑在客户端上进行展现,本客户端应用程序还可以与其他应用组件进行交互,如QQ、FaceTime等即时通讯工具,弥补因距离、时间、天气等引起的无法见面的问题,而实现一种远程即时视频或语音等方式的借阅。
在社区应用运行中,学生社团、Human Books与用户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运行流程
5.2.1学生社团分工协作
学生社团的角色与传统图书馆员有所区别,除了对客户端进行技术维护外,他们一方面要通过招募、邀请或其他方式,吸引用户来担当Human Books,保持真人书库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也要对Human Books进行编目,及时更新“书库”信息[10]。另一方面要促进Human Books的外借,为Human Books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Human Books,同时吸纳读者成为优质的Human Books。
在定期的大型Human Library活动组织上,由图书馆负责选定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活动规模及进程,具体事务由学生社团协助完成,如策划活动方案,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则,招募、征集、筛选Human Books,布置活动场地,以及在活动中为Human Books与读者提供服务。活动后,参与者在Human Library社区应用平台上对Human Books进行评介,学生社团开展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
5.2.2用户自主借阅
为保障校园安全,用户需通过学号等唯一真实有效信息进行实名认证,成为普通读者,然后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Human Books,向对方提出申请,在借阅方式、时间、地点等细节方面达成约定,并将这一协议提交学生社团管理者,审核通过后方可展开借阅活动。出于安全等考虑,借阅双方均有权自主申请是否需要学生社团提供借阅过程的协助者。借阅后,读者需撰写借阅报告,及时完成对Human Books的评价与反馈。
本课题结合了当下流行的社交软件和O2O技术,提出了一种由学生自主运行的有趣实践,使得Human Library在现实与虚拟的环境中自由切换,倡导学生服务实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管理方案,以服务更加便捷、资源更加丰富、管理更加规范化的优势,突破高校图书馆虚拟服务瓶颈,真正实现Human Library——“每个人都是一本真人图书”的最初服务理念。
这一互交互利的新型“读书”应用一旦付诸实践,将很快得到高校用户的青睐,从当下众多社交应用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校图书馆静态图书的有效补充,同时还可促进学生自主服务与社交管理等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以丰富校园社团类型与校园文化。
[1]Human Library Organization. What is the Human Library[EB/OL]. [2014-10-20]. http://human Library.org/what-is-the-livinglibrary.html.
[2]万文娟. Human Library: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阵地[J]. 图书馆论坛, 2014(1):27-33.
[3]凌美秀. 真人图书馆,还能走多远[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3(4):94-95.
[4]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阅会行走的书,读有故事的人:中国矿业大学举办首届“真人图书馆活动”[EB/OL]. [2014-10-20]. http:// news.cumt.edu.cn/ArticleRead.aspx?Id=71701.
[5]魏国强,刘颖.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研究[J]. 科技创业, 2012(6):36-37.
[6]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鲜悦Living Library”介绍[EB/OL]. [2014-10-22]. http://living.lib.sjtu.edu.cn/.
[7]陈佳栋. 基于LBS和O2O模式的移动社交网络应用研究[J]. 科技传播, 2013(24):202-203.
[8]周群. 基于Living Library的图书馆复合社区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3):40-43.
[9]边国尧. 加拿大“真人图书馆日”活动介绍及启示[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5):92-97.
[10]杨燕. 浅谈高校图书馆联合学生社团开展Human Library的优势及意义[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3):146-147.
Research on the Human Library Community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Service Mode of O2O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urrently,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uman Library activities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topic is relatively limited, the activity scale is small and the activity is lack of the continuity, the activity form is changed, the user is not extensive, the management is lack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o on. In the mobile environment, the Human Library community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service mode of O2O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ombines with the present popular new social pattern, constructs the "borrowing" platform in real time, breaks through the virtual service barrier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y taking the student community as the service team, explores the reader information value, achieves the idea that service should be from students to students, and the original service concept of Human Library——"Everyone is a Human Book".
Human Library; Online to Offline(O2O); Service mode; Community application
G250.7
B
*本文系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基于Human Library的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之现状分析与实践方案——以江苏师范大学为建设平台”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10320023。
顾 琼 女,1991年生,现工作于江苏师范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研究方向为资源建设。
范亚芳 女,1960年生,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已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3部。
2014-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