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学校要不断适应新常态

2015-08-29 08:55杨志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常态办学学校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教育发展与变革需要学校不断适应新的政策和发展环境的挑战。一所优秀的品牌学校往往能够在不断适应改革新常态中找到发展的新定位,从而实现学校持续的发展,不断突破学校发展瓶颈,使学校在新常态中取得新的卓越成就。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就是在不断适应新常态中实现了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品质不断提升、办学影响不断扩大的品牌发展过程。这所学校的办学经验,体现了学校不断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思想,值得借鉴。

适应新常态要坚守质量为本

学校发展的挑战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中,始终坚守质量为本的原则,保持学校持续稳定的品质提升。学校质量的稳定和提升,需要学校管理者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办学思路;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质量。2009年之后,黄城根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扩大了办学规模,学校校园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逐步成为拥有276名教职员工、8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84人、四址办学的大规模集团化学校。学校在生源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坚守了质量第一的原则,分别从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几个方面狠抓质量,确保了学校规模扩大但质量不降的目标。

鲜明清晰的办学理念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黄城根小学确定了“为人生奠基、让生命辉煌”的办学理念,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让他们都拥有生命价值的体验”这一理念明确了学校办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宗旨,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立了办学理念后,学校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科学全面进行解读,培养师生的认同感,内化到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主动发展的新动力。

高素质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立足课堂教学,狠抓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学校倡导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面对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真实而又具体的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自主地去探究解决的方法。教师认为每一次成功和失败的探索,都是他们面对挑战的亲身体验,都是他们独立自主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的宝贵财富。正是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堂成就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适应新常态要把握政策机遇

教育的新常态往往是因教育政策的变化而带来的。每一次新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近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带来了基础教育的历史性变革。如2001年,国家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此同时,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战略。其中,课程改革带来了学校课程发展的重大变革。黄城根小学能够把握机遇,及时根据学校育人目标,整体规划学校课程,构建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学校适应课程改革新常态的战略选择。黄城根小学提出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发展,开发了学生喜爱和促进学生持续成长的校本课程,突出了“奠基·成长”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之初,学校站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角度,着眼于学生、家长的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结合小学阶段的特点和实际,思考和建设适合黄小的多元化@课程。构建@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黄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黄小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完成@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特色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心理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本课程,它是以抓实学生的共同发展基础,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和良好心理品质为目标,是全体学生必修课程。@发展性课程包括:兴趣类选修课程、学校特色活动、语言和国际交流专题课程,它是以开阔黄小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与家长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以专题形式进行的语言类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创新意识,最终满足学生和家长进一步发展需求为目标的课程。@特色性课程包括:为在学科、科技和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开设的课程,目的是彰显黄小学生的特有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和潜质;课程实施中定期组织学生们参加市、区高水平的竞赛,并为中学输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各类优秀的特长学生。

课程体系的建构形成了黄城根小学的课程新常态。在@课程的实施推进中,学校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和效率,减轻不合理的课业负担,深入、全面、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实现了学校课程的优化,在坚持“课时不增,减负增效,立足课堂,确保质量”总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的育人特色。目前,学校的专修课、选修课的校本课程有70余门类。丰富的课程为每一名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丰富的课程使学生享受高质量的小学教育,个体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学校为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许和办学的美誉度。

适应新常态要善于变革创新

为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品牌学校集团化发展的策略。集团化办学对品牌学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黄城根小学作为品牌学校,积极参与到集团化办学的改革新常态之中,形成了一校多址的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的治理与一所学校的管理有着巨大差异。这对集团的管理者是管理智慧和组织变革的挑战。黄城根小学校长和管理团队,积极应对学校治理的新常态,勇于创新,积极变革,逐步建立了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新的治理体系。教育集团实行统一领导下的“级部制管理”,强化了年级部的管理权,使学校常规管理重心下移,确保了学校常态的运行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集团治理团队,注重加强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交流,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待遇的集团制度文化,使集团内各学校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在区域内集团发展的基础上,黄城根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辐射其他区县,分别在北京的密云、怀柔、大兴、丰台、房山建设了五所分校,在贵州省贵阳市建设一所分校,真正成为一所跨地域治理的集团化学校。这种跨地区大规模集团化学校治理,对集团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治理挑战。这种治理不仅要在治理体系上进行组织变革,还必须进一步理清集团和集团内学校之间的治理逻辑:依据政策法理逻辑,构建集团的组织逻辑,发展集团优秀教育文化的辐射逻辑,实现品牌效能扩增的效益逻辑,最终实现优质资源有效辐射的社会治理逻辑。为此,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正在探索在集团的化发展的新常态下,构建学校集团治理的新体系,实现学校办学品牌的新发展。

现代管理中提出了“情境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是管理者应根据管理情境的变化,实现有效“权变”,建立适应新的情境的管理机制,因此这种管理理论也称为“权变管理”。学校的管理者也经常面临“权变”的问题。尤其在教育变革的历史节点,教育管理者不断面临新常态的情境挑战,因此形成“权变”的管理思想,不断适应新常态,是当前所有学校管理者共同的课题。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从课程发展到构建课程体系,从一所学校管理到集团化学校的治理,都是在适应新常态中的“权变管理”的有效探索。在北京基础教育界,这种探索还在继续……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常态办学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