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青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代发展及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工作思路,主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完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建设,加强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養,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4-02
根据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今后的电力生产将向高效、洁净方向发展,能源电力领域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为能源电力行业培养出满足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为了满足专业改革目标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能源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和集控运行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国内一些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着力加强各课程之间内容与结构的整合,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一、课程体系优化
1.建立合理的理论基础课体系
理论基础课体系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建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类、机械材料力学类、电工、电子及控制类、热科学类和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2.多线并行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针对培养目标中的“面向火力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核电厂及其他能源动力领域,从事能源动力设备的运行、安装、检修、调试及热力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就业目标,构建了四条课程体系,即机械基础体系、力设备体系、电气设备体系及控制设备体系。
3.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增开选修课
根据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开设了包括人文、社科、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选修课。选修课注重对学生业务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和岗位相关的新技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以及进行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选修课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各种环境的变化。
二、课程改革措施
1.打造精品课程
狠抓课程自身的基本建设,所有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逐步纳入了规范管理,具备有合理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统一命题、教考分离、规范化考核的机制,逐步形成和建立课程评价方法,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2.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教材的利用率,我们多次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我系讲座,讲述行业发展的动态趋势,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多门课程,并形成教材出版,包括:《汽轮机设备及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汽轮机课程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使用“分层教学”方法,使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有机融合。例如《锅炉原理》课程中,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层”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设备结构、系统和设备运行常识,此层次内容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二层”的知识除了涵盖“一层”的知识外,还涉及到锅炉设备的故障原因分析、排除手段,设备运行的主要规律,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三层”知识在“二层”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定量计算与问题分析方法、前沿技术等内容,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专业视野。
4.注重课程考核方式
在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上,计划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融合实践考核手段,采取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综合考核学生素质能力的“全方位过程考核”方式。在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平时考核、注重素质和能力考核、注重融合实践环节考核,注重基本理论与实践环节成绩的科学统一,重点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效果
1.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通过重点建设,初步形成了重点课程群,已有2门课程列入校级优质课程建设;2门课程列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通过这一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课程的建设,又有一批课程已接近和达到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2.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受到能源电力行业用人单位的肯定与欢迎。2009 年至今,通过笔试和面试方式,每年有90%以上的大毕业生就业于能源电力行业;连续四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2014 年毕业生就业率99%,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预期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明春,徐志皋. 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J]. 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 2006,4,16-20.
[2]徐有宁,王雷.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3版),沈阳工程学院资料,2013.7.
[3]胡春霞,李改莲,时阳,龚毅. 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12,12(193):147-148.
[4]孙美凤 张利平 王玲花.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工程学院资助的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Z2014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