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文
师徒传承下的价值考量
本期面对——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师徒结对子活动
文/涛文
【编辑留言】企业内的师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也是青年职工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在原有国有企业的薪酬体制内,老师傅带徒弟并不会获得额外的收入。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前,大锅饭的模式隐藏了这种不公,那么在市场经济之下,这一缺憾却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传承。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师徒结对子教学计划”,在全国开启了“徒弟考核优异,企业给师傅奖励现金”的先河,使这一传统重新焕发了生机。
师傅米忠义(右)和徒弟
如果您身边有老一辈的产业工人,可以试着问一下——当年在工厂里,您一定带过很多徒弟吧?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如果你顺着问下去,可获得过带徒弟的报酬?答案必然是否定。
“以前谁也没想过钱的事儿。现在这种奖金形式,钱不多,但对我们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认可。”一位老师傅对记者说,自从公司实施师徒结对子后,感觉带徒弟不再是纯粹的奉献,“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更直接的回报。”
在谈及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重)开创的新型“师带徒”关系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国企师徒模式的兴衰。
建国后,为让年轻工人更快掌握操作技能,师徒模式被普遍采用。新工人进厂,均由企业指定技能高超的师傅进行传帮带,一般两至3年学徒期满,企业对其进行技能考核,确定徒弟的技能等级。
师带徒并非针对毫无技能的年轻人,实际上,即便是专业技校、大学毕业的人,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也无法真正上手。已近50岁的老工人周涛回忆说,他当年在技校毕业时已经拿到了4级工证,但到企业上班后,不但和师傅比手艺天差地别,即便和在工厂干了一年的徒工比,也差距甚大。“无论是技能、还是对这个企业工种的熟悉,都需要一位师傅耐心教。”
在很多老工人的记忆里,师徒关系是神圣的,徒弟对师傅比对自己父亲更尊敬、更亲切。每天帮着师傅跑腿、热饭盒、收拾屋子、打洗脸水,周六周日到师傅家帮干活。而师傅对待徒弟更像亲生儿子,手把手地教技术、教做人,帮徒弟在车间里争地位,徒弟吃的不好要从家里带菜贴补,徒弟结婚要帮着凑钱,逢年过节招呼徒弟来家里吃饭……
“我一直觉得,除了父母之外,师傅是我最亲的人。”今年40岁的产业工人侯宇对记者说,他的师傅总共带出来6个徒弟,逢年过节,他们这些曾经的师兄弟,仍要带上礼物去师傅家探望。
这种特殊的企业生态,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渐完成,再加上企业薪酬制度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原本亲密的师徒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淡,甚至在很多企业内,师徒关系已经销声匿迹。
一位老工人坦言,带徒弟是无私奉献,过去吃大锅饭也就罢了,现在则是按工时计酬、按件计酬,自己都忙不过来,哪有工夫带着徒弟一边干一边教,更没耐心让徒弟练手。“而且,现在的孩子们也不一样了。”这位老工人坦言,现在新来的年轻人中,来自农村的孩子还比较肯吃苦,对师傅也尊敬;而来自城市里的年轻人,普遍不爱学技术。
“过去的徒弟是唯恐学不会,恨不得偷艺。现在呢,你逼着他学,他还找借口推脱,宁可坐着玩手机,一来二去,谁还爱带徒弟啊。”老工人说。
师徒关系淡薄,直接导致许多身怀绝技的老师傅技能失传,众多国企高级蓝领频频告急,技工人才极度短缺,一些关键性工序和工种甚至断档或后继乏人。但很多国企想要重新恢复师徒关系,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北重工会和团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尝试着走出了一条新的师徒之路。该企业工会办公室主任、团委副书记孙奉道介绍:作为一家生产重型机械的国有企业,在2010年时,北方重工集团旗下企业中35岁以下年轻工人占比40%,而且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新工人加入,其中技校生占35%、大专生占60%。但新职工对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十分生疏,技术传承出现断档,怎样帮助年轻职工成长为一名适应企业发展的合格技术工人,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我们推出一种创新的师徒结对子模式,让师带徒重新在企业焕发活力。”孙奉道介绍,2010年开始,北重工会、团委在车工、铣工、电焊工、镗工、钳工等主要工种中开展“新型师徒结对子”活动,协议书规定了师徒职责、考核及奖励办法。
师徒结对子,现场签协议(图片由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公司规定,师徒结对期为一年,入厂3年的青年职工拜师,师傅必须具有高级工以上或者工程师以上的资格。考核分为阶段验收、实际操作考核、理论笔试,师傅每季度总结上报教学成果。公司成立考核小组进车间,每半年进行集中考查,不定期抽查。考查徒弟是否能够独立顶岗,理论掌握是否过关。同时,也考查师傅是否尽职尽责。理论考核由每个分公司针对工作中常见难题轮流出题,逐渐丰富出一套习题集,成为各个工种的工作指导书。
一年下来,如果考核成绩合格,企业给予师傅1000元、徒弟500元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延期毕业第二年续签。5年来,该公司平均每年师徒结对100对,到年底约有80余对师徒成功拿到奖金,徒工迅速成长为帮工,继而独立顶岗。
几年来,北重工会和团委会同企业的职工技术协会,不断优化师徒结对子的培训考核方案,2014年,整个考核方案向更为专业、优化的方向转变,例如北方重工集团旗下某分公司以钳工技术著称,工会主动请该分公司的资深钳工出培训和考试题目,并以有偿的方式请这个分公司的高级技师,给其他分公司的钳工做培训。
“所有费用均由工会承担。”北重工会工作部部长关琳琳说,“不断优化的师带徒方案,一年数以10万计的费用支持,让北重的基本工艺实现了无缝传承,而且车间里也重新出现了师徒携手奋进的感人氛围。”
今年58岁的孙柏成老师傅是北重车间机加二班班长、省劳动模范。他对记者说,工会开展的师徒结对子活动给老师傅们很大触动,大家并不是看重金钱的奖励,而是对企业能够重视师徒传承模式感到欢欣鼓舞,奖惩机制让师带徒有压力也有动力。
48岁的高级技师米忠义是北方重工集团输送设备分公司精工车间车工班的一名车工。2010年,他参加师带徒结对活动,共带了5个徒弟。他说:“以前带徒弟没有计划,没有约束。现在每个阶段都有教学计划,还要经过三方考核。”
在车间,米忠义拿出了一份“师徒结对子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表”给记者看,表中计划共分4个阶段,每季度为一个阶段,每次考核都有师傅教学验收评定、徒弟自我学习总结和车间主任意见3项考核。
陈宏远是他的第一个“协议徒弟”。在学校里学的是数控车床,到企业干的是普通车床,“学的高干的低”,这让他感到落差很大。“签了协议后,有了硬性约束,学不好毕不了业,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不能独立顶岗,收入也受影响。”陈宏远坦言,跟着师傅学习,最后顺利毕业,现在每月都超产完成200多个小时的任务。2013年,他获得了沈阳市铁西区五一劳动奖章。“等我升了高级工,也要带徒弟。”陈宏远说。
我国正处在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工人、掌握高超技术的蓝领工人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石,如何充分利用我们优良的师带徒传统,创新出适合新时代的师徒关系,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显然,北重创新带有奖励机制的师徒考核模式,已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但就长远而言,能否在师徒考核中不仅仅限于年度的奖金,给予优秀的师傅、勤奋的学徒更多奖励,甚至让师傅能够分享到徒弟每一步成长的收获,这一方面需要制度的创新,也需要我们更为实际地思考。